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無粘結預應力筋工

2022-01-17由 天涯明月心歸何處 發表于 畜牧業

錨具規格怎麼表示

無粘結預應力筋工

1 範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於北京地區8度抗震設防的後張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2 施工準備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製作無粘結筋用的鋼絲和鋼絞線應符合國家標準《預應力混凝土鋼絲》(GB5223

一85)、《預應力混凝土鋼絞線》(GB5224—85)的規定。

2。1。2 無粘結筋的塗料層採用“專用建築油脂”,其效能、產品質量指標應符合湖南省標準局1983年6月6日釋出,1983年7月1日試行“無粘結預應力筋用潤滑防鏽脂技術條件”的要求。

2。1。3 無粘結筋包裹層材料採用低密度高壓聚乙烯(溫度在190℃時,融熔指數為1。5~5範圍內)。

2。1。4 已製作完畢的無粘結筋成品的質量要求應符合北京地區標準《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體系(BUPC)設計與施工規作(試行)》(DBJ01-7-90)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2。5條的要求(見表4-44)。無粘結筋用鋼絲、鋼絞線、不允許有死彎,見死彎必須切斷。鋼絲應為通長,嚴禁有接頭。

2。1。5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用的甲型、乙型錨固系統構造、技術要求等,必須符合DBJ01-7-90第二部分第三章所提出的要求。

甲型、乙型錨固系統的構造見圖4-52~4-57。

甲型、乙型錨具的效能及條件見表4-45。

通常鋼絲束配用甲型或乙型,鋼絞線配用乙型。

2。1。6 配套張拉裝置有油泵及千斤頂,其技術性能詳見表4-46。機具有頂壓器(液壓和彈簧兩種)、張拉桿、工具錨等。

2。2 作業條件

2。2。1 張拉時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一般不低於設計強度的70%,有試驗報告單。

2。2。2 無粘結筋配製及鋼筋加工完成。

2。2。3 錨具已經檢查驗收。

2。2。4 張拉裝置已經過檢定,機具已準備就緒。

2。2。5 張拉部位的腳手架及防護欄搭設已完成,並經檢查符合作業要求。

2。2。6 已按設計提出的要求對無粘結筋的張拉順序、張拉值、伸長值、無粘結筋的鋪設以及操作、質量標準等進行了技術交底。

3 操作工藝

3。1 工藝流程:

無粘結預應力筋工

無粘結預應力筋工

無粘結預應力筋工

無粘結預應力筋工

無粘結預應力筋工

3。2 檢查修補無粘結筋:無粘結筋進場後,應及時核查筋的規格、尺寸和數量,逐根檢查筋的外包裹層質量及端部配件,對配有甲錨鋼絲束,應認真檢查錨杯內外螺紋、鐓頭外形尺寸、漏鐓現象等,並將定位連桿擰入錨杯內,擰入深度見表4-47。經檢查無誤後,可分類堆放。對包裹層破損的無粘結筋,用塑膠膠條修補。

3。3 端模預留孔位置:在張拉端幫模外側,按施工圖所注無粘結筋位置彈線、編號和鑽孔。配甲錨筋孔徑為φ40,配乙錨筋孔徑為φ30。

3。4 承壓板的安裝:無粘結筋張拉端均設承壓板,安裝中應防止由於承壓板端面傾斜造成張拉油缸與承壓板互不垂直,而影響張拉正常進行。承壓板垂直偏差詳見4。3條。

3。5 鋪放無粘結筋:通常無粘結筋的配置有單向和雙向曲線配置兩種。鋪放應注意:

3。5。1 為保證無粘結筋的曲線矢高要求,無粘結筋應和同方向非預應力筋配置在同一水平位置(跨中和支座處)。

3。5。2 鋪放前,應設鐵馬凳,以控制無粘結筋的曲率,一般每隔2m設一馬凳,馬凳的高度根據設計要求確定。跨中處可不設馬凳,直接綁紮在底筋上。

3。5。3 雙向曲線配置時,還應注意筋的鋪放順序。由於筋的各點起伏高度不同,必然出現兩向配筋交錯相壓。為避免鋪放時穿筋,施工前必須進行人工或電算編序。編序方法是將各向無粘結筋的交叉點處的標高(從板底至無粘結筋上皮的高度)標出,對各交叉點相應的兩個標高分別進行比較,若一個方向某一筋的各點標高均分別低於與其相交的各筋相應點標高時,則此筋就可以先放置。按此規律找出鋪放順序。按此順序,在非預應力筋底筋綁完後,將無粘結筋鋪放在模板中。

3。5。4 無粘結筋應鋪設在電線管的下面,避免無粘結筋張拉產生向下分力,導致電線管彎曲及其下面混凝土破碎。

3。6 端部節點安裝:

3。6。1 甲型錨固系統張拉端安裝:將塑膠保護套筒輕輕打入承壓板預留孔內,以防止澆築混凝土時,水泥漿流入錨杯絲扣內,而影響張拉。並按設計要求,確定錨杯預埋深度。為保證其位置正確,可透過定位連桿來實現。定位連桿長度為160mm,二端帶有絲扣,將一端擰入錨杯內(其規定擰入長度詳見表4-47),頂緊杯內各鋼絲鐓頭,另端固定在端模上。透過測量定位杆露在端模外的尺寸來核對錨杯埋入深度。在定位操作過程中,對錨杯預埋深度要做到逐根檢查、核對,嚴格控制定位連桿的外露尺寸。連桿外露尺寸允許偏差詳見表4-47,外露尺寸按圖4-58進行計算。

L

r

=A-B-

Δ

L+

30

-C

式中

L

r—一連桿露在端模外的尺寸(mm);

A

——連桿長度;

B

—一連桿擰入錨杯的規定長度:

Δ

L

—一無粘結筋張拉後計算伸長值(mm);

C

—一端模板的厚度(mm)。

3。6。2 甲型錨固系統固定端的安裝:按設計要求的標高,將錨固端七孔錨板用鉛絲綁在非預應力筋或附加筋上,並在其前區配置螺旋筋,以增強混凝土區域性承壓強度。鋼絲鐓頭應與錨板貼緊、齊平,不允許有錯落現象。

3。6。3 乙型錨固系統張拉端的安裝:安裝時,將無粘結筋從承壓板預留孔洞穿出,其與承壓板垂直區段用鉛絲綁牢,束的外露長度與端模內側平直區段長度要求見表4-47。當安裝錨具凹進混凝土的張拉端時,塑膠塞表面需塗油,防止與混凝土粘結。同時在澆築混凝土前,須在承壓板內表面位置將預應力筋外包塑膠管沿周圍割斷,張拉時再將其拿掉。

3。6。4 乙型錨固系統錨固端的安裝:按設計要求固定在模板內,並配置螺旋筋。採用鋼絞線固定端需要散發,鋼絲為七孔板鐓頭。

3。7 綁紮:檢查塑膠保護套筒無損壞後。將軟塑膠管兩端分別綁在保護套筒和無粘結筋上,並按設計要求標高將無粘結筋綁在板端非預應力筋或附加筋上,綁紮時,應保護無粘結筋與錨杯軸線重合,並垂直於承壓板,以利張拉時錨杯能順利拉出板端。

3。8 起拱:綁完非預應力筋後,按施工圖中無粘結筋的設計編號位置,將無粘結筋理直,找正各筋曲線高度控制點下面的馬凳位置進行綁牢。筋的起拱質量要求詳見表4-47。

3。9 混凝土澆築及振搗:

3。9。1 無粘結筋組裝件鋪放完畢後,應由施工單位、質量檢查部門,會同設計單位聯合進行隱檢驗收,當確認合格後,澆築混凝土。

3。9。2 混凝土澆築時,嚴禁踏壓馬凳及防止觸動描具,確保無粘結筋束型及錨具的位置準確。

3。9。3 張拉端及錨固端混凝土應認真振搗,嚴禁漏振,避免出現蜂窩麻面,保證其密實性,同時嚴禁觸碰張拉端塑膠套筒,避免由於套筒脫落破壞而影響張拉進行。

3。10 甲型錨具張拉工藝:

3。10。1 施工準備:張拉前拆除定位連桿、端部模板,清理現場,支搭腳手架和防護攔板。

3。10。2 裝置安裝:將張拉桿擰入錨杯內,安裝千斤頂,鎖緊張拉桿螺母(必須滿扣)。千斤頂安裝位置應與無粘結筋在同一軸線上,並與承壓板保持垂直。如達不到要求,可用墊板墊在支承架的端面上進行調整。

3。10。3 張拉:接通油泵、加壓。當油壓表達到5MPa時,停止加壓,調整油缸位置後,繼續加壓,直至達到所需張拉值,關掉油泵電源,停止給油加壓。然後將錨杯外扣清刷乾淨,擰上螺母,再次接通油泵,補拉到張拉力值,擰緊螺母。

採用電動油泵加壓時,要控制給油速度,一般達到控制油壓的給油時間不能低於0。5min。

張拉過程中,當個別鋼絲髮生斷裂時,可相應降低張拉值。但斷裂數量不應超過同一截面預應力筋總數的2%,對於多跨雙向連續板,其同一截面按每跨計算。

3。10。4 測量記錄:為了校核預應力值,在張拉過程中,應分級隨機記錄無粘結筋的伸長值。通常每級取油壓表讀數,以10MPa的倍數為宜。

開始張拉時,無粘結筋在塑膠套管內是自由放置的,要用一定張拉力使之收緊,這樣就難以測出張拉的開始點,即無粘結筋拉應力的零點,這一點在理論上是測量筋的伸長值的標記。

零點的確定方法是:將千斤頂加壓到10MPa,在千斤頂上記下標記,作為測量無粘結筋伸長值的起始點,見圖4-59中

A

點,然後逐步增加壓力至20MPa,直至達到要求的最後壓力值,並分組記錄每級加壓後筋的伸長值,可得出圖4-59中

B

C

D

點。由於在彈性範圍內,伸長值與應力成正比,因此可將圖4-59中各點作成一直線並延長,與橫軸相交於

O

1點,此O1點即是所求零點,無粘結束的總伸長值應為Δ

L

1+Δ

L

2。

當實測伸長值與計算伸長值相差10%以上時,應進行分析研究。

實測伸長值大於計算伸長值10%以上時,應停止張拉,檢查計量儀表是否有誤,必要時,應重新校核及標定。

實測伸長值小於計算伸長值10%以上時,應找出原因後可以繼續加壓或將無粘結束放鬆,進行第二次張拉,但張拉應力均不能超過無粘結筋標準抗拉強度的75%。

3。10。5 錨固及拆除裝置:擰緊螺母后,可逐漸回油,放鬆無粘結筋,拆除千斤頂。操作中回油應緩慢進行,先切斷電源,後搬動閥把至回油位置,然後給油將活塞退回原處,拆除千斤頂。

錨杯埋放位置誤差致使張拉力達到設計要求後, 杯露出板端面過長(大於50mm)或過短(小於20mm)時,應採取增設螺母或連線錨杯進行錨固。

3。11 乙型錨具張拉工藝:

3。11。1 施工準備:張拉前應將板端面清理乾淨,剝去外露鋼絞線(鋼絲束)的外包塑膠套管,對錨具逐個進行檢查,嚴禁地用鏽蝕錨具。並逐根測量外露無粘結筋的長度,記錄下來作為張拉前的原始長度。

3。11。2 張拉:接通油泵、加壓,當壓力達到2。5MPa時,停止加壓。調整千斤頂的位置,繼續加壓,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的張拉力。當幹斤頂行程滿足不了張拉所需伸長值時,中途可停止張拉,作臨時錨固,倒回千斤頂行程,再進行第二次張拉。兩端同時張拉時,兩端張拉速度要保持一致,壓力差不應超過10MPa。

3。11。3 頂壓及拆除裝置:頂壓有二種方法,液壓頂壓和彈簧自動頂壓。液壓頂壓是用手動泵給頂壓器加壓。當張拉到控制應力時,停止加壓,在保持所需壓力下,用手動泵給頂壓器加壓,壓力達到30MPa時,頂壓器和千斤頂同時緩慢回油,最後拆除張拉裝置。採用彈簧頂壓時,當張拉到要求控制應力時,即可回油,由於用彈簧頂壓器進行錨固頂壓,錨具內縮量較大;應採取二次張拉。第二次張拉時,必須卸去頂壓裝置,換上支承架,將千斤頂支承在構件上。張拉時必須使千斤頂與錨具保持在同一軸線上,加壓位應取設計控制應力值。採用開口式墊片,墊在錨具與承壓板空隙處。

3。11。4 測量記錄:張拉後再次測量無粘結筋外露長度減去張拉前測量的長度,所得之差為實際伸長值,用以校核計算伸長值,其偏差為+10%或-5%。

3。12 錨固區的防護必須有充分防鏽和防火的保護措施,嚴防水氣進入,鏽蝕錨具或預應力筋。

通常有兩種做法:

3。12。1 錨具外面外包鋼筋混凝土圈樑。對甲型錨具,應先用油槍透過錨杯注油孔向塑膠保護套筒內注入足夠的潤滑防鏽油脂,待注滿(油脂從另一注油孔擠出)後,方可外包鋼筋混凝土。對乙型錨具,應先將外露無粘結筋切去,僅留20cm,然後將其分散彎折,再澆築混凝土。

3。12。2 將錨具預先埋入混凝土構件內,待張拉後,切去多餘無粘結筋(必須用砂輪鋸,不得用電弧或氧乙炔焰),用環氧砂漿堵封。

3。13 無粘結筋張拉完畢後,應填寫施加預應力表格,出操作人員簽名備查。歸檔資料有:高強鋼絲或鋼絞線、錨夾具鋼材出廠證明及力學效能複試報告;無粘結預應力筋及錨夾具合格證明;感測器、配套油泵千斤頂標定試驗單;無粘結筋張拉伸長值記錄。

4 質量標準

4。1 保證專案:

4。1。1 製作無粘結筋的鋼絲和鋼絞線應分別符合國家標準《預應力混凝土鋼絲》

(GB5223—85)和《預應力混凝土鋼絞線》(GB5224—85)的規定。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質量證明書和試驗報告。

4。1。2 無粘結筋的塗料層、包裹層的材料的質量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質量證明書。

4。1。3 無粘結預應力使用的BUPC體系的甲型錨具、乙型錨具的質量應符合(DBJ01-7-90) 第二部分第三章的有關規定。見4-45。

檢查數量:按混凝土施工規範第六章第6。2。12條的規定抽取試件。

檢驗方法:檢查錨具出廠證明和外觀檢查、硬度檢查、靜載錨固效能檢驗報告。

4。1。4 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

檢驗方法:檢查同條件養護混凝土試塊的試壓報告。

4。1。5 錨固階段張拉端預應力筋的內縮量,甲型錨具不大於1mm,乙型錨具不大於5mm。

檢驗方法:檢查施加預應力記錄。

4。1。6 鋼絲鐓頭強度不得低於鋼絲標準強度的98%,其外形尺寸及外觀質量應符合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鐓頭強度試驗報告。

4。2 基本專案:

4。2。1 每束無粘結預應力筋張拉錨固後實際預應力值與設計規定值的相對允許偏差為±5%。

檢驗方法:檢查施加預應力記錄。

4。2。2 斷絲和滑絲的數量應不超過結構同一截面鋼絲總根數的2%。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全面觀察或檢查施加預應力記錄。

4。3 允許偏差專案應符合表4-47的要求。

無粘結筋端部節點安裝及束型偏差 表4-47

無粘結預應力筋工

5 成品保護

5。1 無粘結筋應按不同規格分類成捆、成盤掛牌堆放整齊。露天堆放時,需覆蓋雨布,下面應加墊木,防止錨具及無粘結筋鏽蝕,嚴禁碰撞踩壓堆放成品,避免損壞塑膠套管及錨具,供現場張拉使用的錨夾具,需塗油包封在室記憶體放,嚴防鏽蝕。

5。2 無粘結筋在運輸中,應輕裝輕卸,嚴禁摔擲及鋒利物品損壞無粘結筋表面及配件。吊具用鋼絲繩需套膠管,避免裝卸時破壞無粘結筋塑膠套管,若有損壞應及時用塑膠膠條修補,其纏繞搭接長度為膠條1/3寬度。

6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 無粘結筋用的鋼絲、鋼絞線,不允許有死彎,見死彎必須切斷。成型中每根鋼絲、鋼絞線應為通長,嚴禁有接頭。

6。2 無粘結筋選用時,筋長小於24m時,一般選用鋼絲束;大於24rn時,以選用鋼絞線為宜。

6。3 無粘結筋的設計張拉控制應力值σcon一般為預應力筋標準抗拉強度的70%,必要時可提高到75%。為了減少預應力筋的鬆弛影響,施工時可採用超張拉法方法,但最大張拉力不應超過無粘結筋標準抗拉強度的75%。通常張拉方法可採用一次超張拉,即0→10%σcon,或二次張拉,0→100%σcon現放鬆到0,將墊板緊壓後再第二次張拉0→100%σcon

(σcon為設計張拉控制應力)。

6。4 無粘結筋曲線配置或長度大於24m採用兩端張拉法時,兩臺裝置張拉速度應保持一致。

6。5 無粘結筋張拉順序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如設計無特殊要求時,可依次張拉。

6。6 為了避免大跨度現澆梁施加預應力過程中產生柱頂附加彎距及柱支座約束的影響,梁端支座可採用滑動一鉸接式鋼支座,詳見圖4-60,待預應力筋加後,支座再與梁端埋件焊接,並用混凝土澆齊。

無粘結預應力筋工

7 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 混凝土強度試件試壓報告單。

7。2 無粘結預應力鋼絲、鋼絞線出廠質量證明。

7。3 預應力鋼絲、鋼絞線機械效能試驗報告單。

7。4 無粘結預應力錨具合格證及檢驗記錄。

7。5 鐓頭強度試驗報告。

7。6 預應力張拉裝置校驗記錄。

7。7 無粘結預應力筋鋪放隱檢記錄。

7。8 無粘結預應力筋張拉記錄。

7。9 封端混凝上強度試件試壓報告單。

7。10 封端混凝土用水泥出廠合格證。

7。11 設計要求的其他技術資料。

無粘結預應力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