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資訊繭房與消費繭房

2021-12-28由 許海峰0826 發表于 畜牧業

製作繭房多少錢

當今時代,是一個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大資料的精準推送讓我們陷入了一股“洪流”——資訊繭房。資訊繭房,顧名思義,是指人們關注的資訊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在“資訊繭房”的時代,我們應對外界持以“兼聽”的態度,減少資訊繭房的負面影響。

大資料推動了生活的便利,面對浩瀚的資訊世界,資訊繭房則提供了熟悉“環境”,可為何仍需逃離資訊繭房呢?長時間處於資訊繭房,思維會受到禁錮。一位外國的著名作家說道: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而固執的偏見會促使我們失去對外界資訊的判斷,甚至停止接收資訊,從而導致思維受到禁錮。在無數的新聞面前,每個人必須做出取捨,你只能接受一部分資訊而放棄大部分資訊,如今的大資料平臺巧妙利用了這點,可以根據你以往的偏好精準投放資訊,讓你接觸的資訊是被“精挑細選”的,如果你只是被動接受,那麼你的頭腦其實只是網際網路巨頭的一些演算法程式設計創造的複製品罷了。由此可見,資訊繭房對於人們的思維有著危害性。

既然資訊繭房的危害性不容小覷,那麼,應如何“逃離”資訊繭房呢?於個人,躋身於資訊時代的我們,應當學會用全面客觀的眼光看問題,用辯證批判的思維考量資訊。“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句話中的“偏信”是造成“資訊繭房”的重要原因,要想不被矇蔽,就必須全面客觀地看問題。我們既要看符合自己邏輯的,也看不符合自己邏輯的,既要知道自己的思路,也要知道反對者的思路,有時候,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不止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聲音,人們的認知水平,時間水平和所處立場不同,所以觀點各不相同,所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者也”全面客觀的接收資訊還可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並收穫意外的“驚喜”。所以,我們應時時提醒自己要用辯證的思路看待問題。

於社會而言,想要減少資訊繭房的危害性,也應客觀辯證,加強網路平臺資訊監管則是最有效的方式。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使用者數量龐大。但一些新媒體平臺的社會責任意識較弱,過分依賴技術手段迎合受眾需求。如近期某某藝人的違法犯罪行為,網路平臺言論眾說紛紜,導致網路平臺的氛圍遭到嚴重破壞,不僅如此,作為娛樂新聞,大比例的佔用社會資源也是在向“資訊繭房”更進一步。破除“資訊繭房”桎梏,應及時過濾虛假、謾罵等不健康資訊,為網民營造健康清朗的網路空間,提高網路資訊傳播質量。由此可見,營造好“社會氛圍”不僅淨化了網路平臺的環境,也為每個公民提供良好的資訊接收處。

減少資訊繭房的危害,不僅社會有責任,每個人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責任,在資訊時代,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沉迷於資訊繭房裡,也不應該讓自己的頭腦變成各種資訊的堆砌場,學會獨立客觀思考是這個時代每個人的重大課題。

“消費繭房”這個詞還是第一次聽到。它是由“資訊繭房”而來。

“資訊繭房”指的是大資料根據蒐集到的你的資訊,為你自動提供你喜好的內容,從而讓你接收到的資訊單一。初接觸這個詞,的確讓我醍醐灌頂,我說怎麼在我手機上看到的內容都是那麼雷同。

收到的資訊單一,一定會走到你所要求的反面。勢必造成你的閱讀面狹窄,目光短淺,從而影響知識的認知和吸收,進而限制你思維的敏捷和拓展。對於你採集於工作有益的資訊,有百害而無一利。

本來是要蒐集資訊為我所有,結果卻被網際網路反其道而用之,被推送的狹窄的資訊所吞噬。這對個人來說是個災難,對整個人類的進步也造成嚴重的阻礙。

現在,大資料無處不在,逃無可逃,你只要上網,就會被其強大的“功力”收入囊中。而為了生活的便捷,為了工作的正常運作,離了網際網路還寸步難行。怎麼辦!就這麼束手就擒嗎?

我的意見是對它說“不”!

有一陣子喜歡看“五十歲以上的女人怎麼穿搭”,結果看了幾篇後,鋪天蓋地的此類文章自動展現在眼前,真的是“服務周到”。可又忍不住去看,讀到快要吐了。

與此同時,想看點別的,也不可能,就是掉在這個坑裡,拔都拔不出。浪費了許多時間。

把這種情況跟朋友說,朋友告知,手機用大資料演算法把你算了,知道你愛看什麼就給你推送什麼。

什麼?這是真的嗎?太可怕了。就好比有一個特工在監督著我的一舉一動,我的一切都被置於放大鏡下;又好比有一個長期跟我生活在一起的貼身傭人,總不離你左右,並且他懂我的心,知道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對我投其所好。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彷彿來了個高明的小偷,在我身邊不動聲色地把我寶貴的時間一點點偷去。

面對這種情況,我現在的策略是:不讓它“算”我,就是不去點開它的推送。這就說到人性的弱點,大資料就是抓住了你的弱點:喜歡沉溺於自己的所愛。我們要警惕自己的這個弱點。

說到消費,也是這樣,需要什麼自己去搜,然後看評論。當然現在很多評論是被收買的,我就上過當。我希望我們買家不要去佔那種小便宜,做出不實的評論,讓很多消費者上當。

良好消費環境的營造靠我們大家去維護。不然你也會是受害者,社會將會變成一個互害的社會;如果大家都如實評價,則會變成互利的社會。好就是好,不好就不要說好,每個人都這樣做,會利己利他。

碰到惡毒商家威脅,不去評論也罷。

不去點開商家的推送,不管資訊如何推送,扼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堅決不去點開。

如此才能跳出大資料精心編織出的“消費繭房”。也才能守住自己的錢袋,同時不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