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第一章 奶牛朔源

2023-01-01由 農牧知識科普講堂 發表于 畜牧業

奶牛是不是黃牛

開闢鴻蒙,混沌初開,出現生命體以來,陽光、空氣、水、營養物質與生命體之間形成了一個食物鏈雛形。食物成為生命體能量供給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一直與人類生存繁衍息息相關,人類最初的發展史也是探索可食用食物的探索史,充足富裕的食物一定程度上促使人類進化,文明不斷髮展。現在種植的農作物、養殖的畜禽都是人類長期以來對野生動、植物進行馴化、栽培的成果再現。其中就有

“牛”這一動物的馴化發展史,經過長期馴化、培育、優選,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自然法則的最佳化以及現代人工科學技術的干預,才有了享譽世界的乳用奶牛—荷斯坦奶牛。牛奶作為高營養價值的飲用食品,

伴隨人類生活時間久遠,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

今天我們探討的奶牛發展史,從世界範圍以及我國奶牛發展情況進行溯源,追溯

到有歷史文獻記載的年代,讓小編帶你一起穿越到久遠的歷史長河中一探究竟吧!

第一章 奶牛朔源

一、全球牛奶、奶牛朔源發展史

1、遠古時期

歷史的車輪行駛到公元前一萬兩千年的中東地區,這是目前可追朔奶牛馴化飼養的最早時期,已把牛奶做為食物來源之一了。迄今為止最早記錄人類飲用牛奶的考古文獻是六千年前古巴比倫一座神廟中的壁畫中,刻畫出當時的古巴比倫人對牛奶食用的畫面。近年來瑞士等地的考古挖掘文獻中顯示,就在那時製作乳酪的技術已被歐洲人所掌握。

2、中世紀以來

13世紀末,《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成吉思汗長途行軍的隊伍中,攜帶乾燥過的粉末狀牛奶作為食物,這恐怕是關於奶粉的最早記錄了。

1493年

義大利航海家

倫布第二次航行美洲時,把舊大陸的大量工具和種子源源不斷運進新大陸,同時將新大陸的玉米、花生等運回舊大陸,促進了物種的交流。同時為了解決路途營養問題,用到的卻是一種更原始的方法,帶著奶牛上船運往了新大陸。

16世紀,

英國法律規定,乘船移居美洲大陸的新教徒,每艘船遵循每

5名乘客配備一頭奶牛的標準才可航行。當船隻抵達港口後,船長有權將這些奶牛就地出售。

美洲隨著外來移民的大量湧入,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

1611年,第一批奶牛被運到美洲大陸詹姆斯頓殖民地,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奶牛,特拉華爵士,當時的殖民地統治者專門出臺了奶牛保護法。

第一章 奶牛朔源

現在談起牛奶和乳酪,不由自主的就會與生活

質量

聯絡起來,但在中世紀,牛奶的認知情況卻並非如此。

出版於

1607年的《健康寶庫》描述了乳糖不耐症的症狀,提醒人們謹慎攝取奶類食品

有的醫生甚至指責奶類會散播

傳染病;

普遍認為直接飲用

牛奶

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幼兒

由於沒有安全的消毒和儲存

技術措施,

19世紀以前

幾百年中,牛奶和乳酪是窮人的主要食物,是貧困的標誌。

185

1

年,美國人吉爾

·博登

從英國乘船回國途中,目睹嬰兒飲用變質牛奶死亡時,就下定決心研製出保質期長的牛奶。

1856年他成功研製出煉乳,並發現了延長牛奶保質期的辦法,比如高溫煮沸殺菌,加糖可以抑制細菌的繁殖,脫脂也有相同的作用。1858年建起全世界第一座煉乳廠。1866年 ,英瑞公司的成立,成為歐洲第一家專門生產煉乳的企業,後來更名為雀巢。時至今日,雀巢煉奶仍然風靡全球,它彌補了鮮生奶因為儲存和運輸困難而造成健康隱患的缺陷。

第一章 奶牛朔源

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地推動著乳製品行業的繁榮。

1862年,法國人路易·巴斯德發明了巴氏消毒法:將牛奶加熱到72-75攝氐度,就可以殺死其中的有害細菌,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中的有益成分和味道。這種方法直到今天還被我們用在食用牛奶的保鮮中。

這種牛奶必須在

4℃左右的環境中冷藏,產品保質期一般在7天左右,否則就會變質。

這種方法雖然

限制了牛奶的運輸半徑,讓牛奶不能在更大範圍推廣

,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巴斯德,就不會有今天如此繁榮的全球乳品業市場。這是

第一次牛奶革命

20世紀40年代,無菌加工技術和包裝被髮明出來,60年代後在瑞典利樂公司

規模化

生產,這

第二次牛奶革命。

UHT無菌加工技術和包裝技術

延長了保質期,

擴大了牛奶的運輸半徑,一

經上

市就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市場

佔有

份額

不斷

上升。

第一章 奶牛朔源

1961年國際牛奶聯合會將每年5月第三週的週二定為“國際牛奶日”。

二、

中國

牛奶、奶牛朔源發展史

悉數我國奶製品的發展史,始於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用絲綢瓷器換回

各國的新奇物品

其中就有大量

的奶製品。

400多年前歐洲傳教士和殖民者在東南亞引種雜交後流入雲南邊境

,這是

我國最早出現的奶牛

1644年在北京西華山

門處等地設牛圈養牛,

進行擠奶並由專人管理。

那一年明朝滅亡。

1874年法軍帶來的 “黃白花奶牛”,

1880年英國人引入“荷斯坦奶牛”,

1898年,俄國人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三河一帶引入乳牛。

1901年上海徐家彙天主堂修女院引入 “黑白花奶牛”。

1923年,“上海牛奶業同業會”成立

,這是

我國最早的牛奶業同業

1928年前後,中國奶業出現第一個投資高潮。“西湖煉乳公司”共養牛400餘頭,是當時我國最早最大的奶牛場。

第一章 奶牛朔源

1928年,宋美齡把南京衛崗本是大明皇帝的“御馬場”舊址改建為“奶牛場”,專門

人為她養牛送奶。

1937年南京淪陷前夕,宋美齡下達命令將奶牛遷往重慶,後又遷到成都。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全國奶類年產量為21。7萬噸,平均每人每年僅為0。4公斤。當時的奶消費依然主要集中於北京和沿海的少數幾個大城市中為數不多的優裕家庭和某些特殊人群。

上世紀

90年代,瑞典利樂公司把無菌複合紙包裝從北歐帶到了中國,直接推動了中國乳業“黃金10年”的到來,讓牛奶成為家家必備的日常食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目前在中國液態奶市場中,

UHT無菌包裝技術加工的常溫奶唱“主角”,市場份額在70%左右。

第一章 奶牛朔源

無菌複合紙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