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專家熱議:完善慢性眼病綜合管理 多措並舉守護公眾眼健康

2022-12-27由 精選熱點資訊 發表于 畜牧業

骨眼病是什麼病

12月15日至17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六次全國眼科學術大會在線上召開。大會關注中外眼科臨床診療新技術和基礎科研新進展,邀請了700多位中外眼科專家就眼科學各個領域的100多個專題進行交流和學術演講。會議期間,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眼科學與視覺科學系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孫興懷,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上海市眼科醫院院長鄒海東共同圍繞推動眼健康工作及青光眼綜合防治管理作分享。

提升基層眼病診療能力

眼健康是公眾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全年齡段人群全生命週期。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的《“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提出,“推動眼科醫療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加強重點人群重點眼病防治”。

“近年來,國家連續出臺防盲治盲和眼健康有關規劃、政策,持續完善眼健康管理體系、技術指導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眼科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眼科服務能力持續提升。”談及我國眼科醫療衛生髮展變化,孫興懷倍感振奮。在他看來,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人們逐漸意識到眼健康的重要性,而中國眼科診療技術的不斷髮展,也為廣大眼病患者帶來了更多獲益。

專家熱議:完善慢性眼病綜合管理 多措並舉守護公眾眼健康

孫興懷作分享(主辦方供圖)

孫興懷認為,未來推動眼健康工作取得更好成效,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先進的診療技術、理念要跟國際接軌,推動我國眼科診療走進國際前沿;另一方面也要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推動一批適宜技術和裝置下沉到基層,並加強專科醫生的培訓及認證相關工作,以此提升基層整體眼病診療能力。在此基礎上,還要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常見病可以在基層得到診治,避免造成大醫院資源擠兌。

“著眼於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更多的工作是在基層,醫務工作者也更多來自基層,那麼就必須考慮在經濟效益、普及率佔優勢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適宜技術的發展與引進。”孫興懷說,“只有高尖端技術與適宜技術兩者有機結合,中國眼科的整體水平才能進一步提升,才能有效惠及百姓。”

加強眼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提出,“加強眼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眼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2019年,上海市成立以市眼病防治中心為牽頭單位的“上海市視覺健康中心”,整合區域內眼病防治相關資源,加強眼病防治體系建設。鄒海東以自身及團隊工作實踐,介紹了上海市眼病公共衛生防治體系及服務能力建設的相關經驗。

專家熱議:完善慢性眼病綜合管理 多措並舉守護公眾眼健康

鄒海東作分享(主辦方供圖)

鄒海東認為,聚焦眼健康,不僅要立足眼病治療,更要在其“前端”下功夫做好疾病防控。“上海很早提出‘眼健康’概念並制定發展戰略,堅定地走‘防’‘治’融合並舉的道路。上海市眼公共衛生防治體系由‘市級-區級-社群’三級的眼病防治機構和醫療機構共同構成,落腳點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其中涵蓋醫療服務、專科培訓、資源調控等多個服務架構。”鄒海東說,“在一些社群當中,已經可以實現全自動、全自助的20多種眼病的自主篩查,根據早期篩查結果可以迅速得到轉診建議。同時,我們還開展了公共衛生大資料與人工智慧賦能社群視覺健康綜合管理方面的探索,逐步實現上海市成年人群視覺健康管理全覆蓋,有效降低盲和視力損傷率。”

針對眼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孫興懷建議,一是要做到“防”“治”並重。作為眼科醫務工作者不能只注重治療而不管預防,要發揮自身專業力量加強科普教育,讓公眾對於眼病的知曉度得到提升,瞭解在未患病時如何預防,在患病後如何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等。同時,需要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加強眼病篩查,從而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二是要推動規範化診療。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區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醫療資源有限且分佈不均,臨床診療水平差距較大,所以需依據我國國情制定規範化青光眼臨床診療指南,並結合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予以推廣傳播。

三是要注重多方協作。眼病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多個環節,需要多方協作,建立系統化網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保障眼病防治工作落實到位。

推動青光眼綜合防治

在眾多眼病當中,青光眼素有“視力隱形殺手”之稱,具有起病隱匿、早期無明顯症狀、發病迅速、對視功能損害的風險大且不可逆轉、可遺傳等特點。

為推動青光眼等眼底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制定診療規範,完善慢性眼病患者管理模式,在相關部門指導下,孫興懷和鄒海東作為牽頭專家,聯合多方力量共同發起了《青光眼綜合防治管理白皮書》專案。

孫興懷認為,在青光眼診療技術不斷髮展和創新的背景下,青光眼規範化診療的重要性也更加凸顯。做好青光眼綜合防治管理,一是要重視患者的眼部整體健康,對於有眼部症狀的青光眼患者,進行眼表評估和積極地處理。二是要加強青光眼專科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促進青光眼規範化診療發展,帶動基層單位青光眼防盲診治工作。第三要重視青光眼患者的管理,做好資源整合,實現診療過程多地區同步協作,擴大青光眼診療覆蓋面,提高整體防盲防殘能力。

“許多青光眼患者確診時已處在中晚期階段,出現了不可逆性視功能損傷。因此,亟需研發相關臨床康復的新技術或新治療手段。”孫興懷說,“青光眼是一種需長期治療和管理的終身性疾病,但是公眾對其知之甚少。除了眼科醫生的規範化診療,建立慢病管理體系,還需加強青光眼相關知識的科普,提高大眾對於青光眼的認知度,從而增強青光眼患者依從性和自信心,降低青光眼致盲率。”

鄒海東同樣認為青光眼防治需重點從加強早期防控和科普教育、創新診療技術手段等方面著手。談及對《青光眼綜合防治管理白皮書》的成果期待,他說:“希望透過廣泛地患者定量調研,瞭解我國青光眼患者診療現狀、生存質量和治療負擔。透過青光眼患者的社群試點管理干預研究探索青光眼AI人工智慧篩查、三級診療和慢病管理模式建立的積極意義,為全國青光眼綜合防治管理工作提出有益的、可操作的指導方向,為我國青光眼防治工作提供真實資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