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90後夫婦賣掉杭州500萬的房子,帶3個孩子到內蒙古當農民

2022-12-01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畜牧業

杭州的一套房子多少錢

11月8日,據九派新聞影片報道,近日,一對90後夫婦賣掉了他們在杭州價值500餘萬元的房子,並選擇到內蒙古呼倫貝爾的一處鄉鎮生活。

90後夫婦賣掉杭州500萬的房子,帶3個孩子到內蒙古當農民

圖/影片截圖

影片開頭,丈夫馮先生在接聽一個電話後,對著鏡頭說道,“我們要去過戶了,有小木屋啦,這是我們的第一步。”並和妻子擊掌慶祝。

緊接著,這對年輕夫婦前往相關部門辦理過戶手續。

90後夫婦賣掉杭州500萬的房子,帶3個孩子到內蒙古當農民

圖/影片截圖

據瞭解,馮先生和妻子此前在杭州做女裝生意。同時,他們二人的另一個身份是旅行博主,他們一直以來的願望就是找到一處舒心之所,與他們的三個孩子繼續生活。

馮先生表示,“恩和是中國唯一的俄羅斯民族鄉,來到這裡之後,發現這裡的建築,氣候,非常有異域風情,我們就覺得這裡挺好的,想定居在這裡。”

“杭州的房子賣了500多萬吧。”馮先生稱,他們賣掉了杭州的房子,在當地買了一套房,目前,兩人正在物色一片農場。

馮先生表示,他們之所以選擇離開城市,是因城市生活過於“卷”。

馮先生說:“在杭州‘卷’的地方第一個就是高房價,第二個就是教育,大家總覺得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他們並不會輸。”

馮先生還稱,他們來到內蒙以後準備做農民,但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而是基於網際網路營銷自己的產品。

他說:“不能對農民有固有的偏見,覺得農民就是種田的或者是放牧的,農民現在其實很懂自媒體營銷,也很懂怎麼推廣自己的產品,你如果把農民定義為只會種田,那農民只會越來越來沒有希望。”

此外,馮先生認為,自己的這種行為並非逃離,而是“發現”。“這不是逃,這是‘發現’,因為資訊現在沒有不平等的問題,我在農村也能接收到一手資訊,跟在城市裡是一樣的,我也確實感受到國家新農村建設帶來的變化和機會。”

根據影片線索,九派新聞找到了馮先生妻子的社交平臺賬號。

這篇文章被設定為置頂內容,於10月29日釋出,截至發稿前已有2000餘點贊。

90後夫婦賣掉杭州500萬的房子,帶3個孩子到內蒙古當農民

圖/當事人賬號

另外,九派新聞注意到,馮先生妻子的社交平臺賬號上分享的內容均為在各地旅行的風景照、個人照以及影片。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11月8日上午,釋出內容為“慶祝擁有木屋的第一天”。

90後夫婦賣掉杭州500萬的房子,帶3個孩子到內蒙古當農民

圖/當事人賬號

90後夫婦賣掉杭州500萬的房子,帶3個孩子到內蒙古當農民

圖/當事人賬號

極目時評|賣掉杭州500萬的房子到內蒙當農民,不必簡單視作“逃離”

近日,一對90後夫婦在個人賬號上講述,賣掉了他們在杭州價值500餘萬元的房子,並選擇到內蒙古呼倫貝爾的一處鄉鎮生活。並表示,這種行為並非逃離,而是“發現”。(據11月8日九派新聞)

據瞭解,馮先生和妻子此前在杭州做女裝生意。同時,他們二人的另一個身份是旅行博主,他們一直以來的願望就是找到一處舒心之所,與他們的三個孩子繼續生活。“杭州的房子賣了500多萬吧。”然後在當地買了一套房,目前,兩人正在物色一片農場。

馮先生表示,他們之所以選擇離開城市,是因為城市生活過於“卷”。來到呼倫貝爾以後準備做農民,但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而是基於網際網路營銷自己的產品。

這樣的故事並不少見。諸如,年輕人到鶴崗買房生活,賣掉北京的房子回縣城老家,辭去廣州的高薪工作回山村帶貨,看上去是“反向”選擇,不符合“人往高處走”的常理,所以屢屢引發關注。實際上,每一種選擇都有說服自己的理由。往大城市打拼,可以說是大城市資源多,機會多,能有好的發展;去小城市安居,可以避免大城市的“卷”,多一份自在與安寧,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無論如何選擇,符合內心的需要就行。

賣掉杭州500萬的房子到內蒙古當農民,當事人說,這不是逃離,是發現。為這種選擇又作了註解。選擇去鶴崗買房生活的年輕人,要說,也是發現了鶴崗的低房價與閒適,以及其他的各種好處,諸如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可以看雪,有自己的房子就有了家的感覺。對於線上工作的人來說,這是很現實的吸引力,因為他們不需要線下與人接觸,哪裡能安放手機電腦,哪裡就是安居樂業之所。對城市的選擇,就無所謂繁華熱鬧,能承載得起生活開支就行。既然小城市生活成本小,卻不影響線上的收入,又何樂而不為。

賣掉500萬的房子去當農民,同樣就不必簡單視作逃離。因為當事人原本是旅行博主,“農民”的定義也在發生變化。他有了自己的農場,可以腳踏實地,有實業支撐,又可以線上營銷,把流量變現,就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馮先生說,現在資訊沒有不平等的問題,在農村也能接收到一手資訊,跟在城市裡是一樣的,確實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變化和機會。這倒是句實話,線上的資源平等深刻改變了生活,新農村建設也帶來了機會,這都需要被發現,需要重新定義一些刻板的印象。“反向”選擇體現的是眼光、發現的能力、改變生活的能力,這種能力值得肯定。

如果能多一些資本、人力等資源下鄉,新農村的面貌會變得更好,然後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來發現,來加入,形成良性互動,這也是值得期待的事。有網友說,也許過幾年,“賣掉500萬的房子去當農民”就後悔了,情形未必就如此,也許會有更多的新發現,讓他樂此不疲。生活總是在逐夢而行,能得償所願,就夠了。

(綜合九派新聞、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