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皮洛遺址的考古發現,讓我有五個沒想到!”

2022-11-29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畜牧業

牙齒額骨在哪裡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皮洛遺址的考古發現,讓我有五個沒想到!”曾多次去過皮洛遺址考古現場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王幼平教授感慨地告訴記者。

皮洛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和未來。我們不僅要探求未來,更要知道我們從哪裡來。

9月27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專案重要進展工作會,全部聚焦於舊石器時代。在通報的三項重要考古發現成果中,除了四川稻城皮洛遺址,還有山東沂水跋山遺址、河南魯山仙人洞遺址。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遺存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位於3700多米的川西高原,是一處大型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是迄今青藏高原發現面積最大、地層儲存最完好、堆積連續、文化型別豐富多樣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填補了該地區乃至青藏高原舊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空白。

考古發掘揭露出中更新世末期至晚更新世連續的地層堆積,距今不晚於13萬年。從七個文化層中出土了6000餘件石製品,展示了從“礫石石器-手斧組合-石片石器”的舊石器時代文化發展序列。“三階段發展完整再現了早期人類征服高海拔極端環境的歷史程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鄭喆軒說。

令人興奮的是,在該遺址發現了手斧和薄刃斧,其數量豐富、形態規整、技術成熟,是目前在東亞發現的最典型的阿舍利晚期階段的文化遺存,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術產品。

“阿舍利”是舊石器文化中的一個階段,距今170萬年至20萬年間,因最早發現於法國的聖阿舍爾而得名。最典型的阿舍利技術體系主要是手斧、薄刃斧的組合。手斧一端較尖較薄,另一端略寬略厚,呈淚滴狀。體現出人類對技術的掌握、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標準化加工的重型工具,代表了古人類進化到直立人時期石器加工製作的最高技術境界。

“此次手斧的發現,徹底解決了中國、東亞有沒有真正阿舍利技術體系的爭議。為探索東亞手斧的分佈與源流、東西方人群遷徙與文化交流等重大學術問題研究提供了支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說。

對於這項重要考古發現成果,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王幼平教授用了五個“沒想到”。一沒想到在極度嚴寒的情況下發現人類遺蹟;二沒想到人類征服高海拔地區可以追溯到13萬年,甚至更早;三沒想到在這裡發現了多種文化型別交替;四沒想到典型的阿舍利手斧出現在3700m以上的高原上;五沒想到這個遺址能夠如此清楚地儲存了早期人類征服青藏高原的歷史程序。

“皮洛遺址的考古發現,讓我有五個沒想到!”

國家文物局供圖

我國最早的磨製骨器

山東沂水跋山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期曠野遺址。包含多個連續的文化層位,整個剖面堆積超過8米,目前已揭露出8個文化層,發掘出石製品、骨牙角製品及動物化石5000餘件,揭露出1處人類活動面、3處用火遺蹟。“初步探明的14個文化層儲存有極為豐富的古人類演化的資訊。”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李罡說。

高星把跋山遺址文化層比喻成一部地書。“這是在地層裡蘊含的一部歷史書,只不過這部書沒有文字。但是在層層疊疊的地層裡,這些文化層就是歷史書的一張張書頁。”高星說,“這8個文化層都有豐富的人類遺物和遺蹟,都記錄了人類生存演化的過程,需要考古學家去辨識、去揭示,然後再寫成社會大眾可以閱讀的書。所以這種連續的豐富的文化層非常重要。”

跋山遺址還出土了豐富的古人類遺物遺蹟。特別是石製品型別豐富,具有中國北方小石片技術體系的鮮明特點。體現了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為代表的典型華北小石片技術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磨製技術是人類文化歷史的一個飛躍。這次出土的骨牙角製品包括用動物肢骨、象牙和鹿角磨製的錐形器、鏟形器,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磨製骨器。其中一件用象門齒製成的大型鏟形器規整、罕見。“這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發現。這種技術的發現對研究當時人類生產生活的方式、對可用材料的開發和認知能力都提供了重要的線索。”高星說。

此外,遺址還發現了一些動物化石,包括象、原始牛、赤鹿等,還出現了大象等動物化石集中埋藏的現象。光釋光測年資料顯示遺址中上部堆積年代為距今7萬-5萬年,下部更早。

3萬年前的中國古人類化石

河南魯山仙人洞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洞穴遺址。洞穴遺址可以相對保留人類生產生活集中、完整的資訊,此次考古共發現兩處緊鄰的洞穴,目前僅對I號洞進行了發掘。

該洞穴保留珍貴的原生堆積,可清楚地劃分為8層,其中至少3層出土了人類遺存。該遺址的最重大發現是在上部地層出土了人類頭骨化石殘塊和數十枚人類牙齒。

考古學者透過對兩件人類頭骨殘塊所做的初步年齡測定得出資料,距今有3。2萬年和1。2萬年,其中距今3。2萬年的骨塊來自額骨,厚度在現代人變異範圍之內。對這批人類化石更詳盡的年代測定、形態分析和古DNA、古蛋白分析目前正在進行中。

“人類化石在舊石器時代形成保留非常的不容易,被發現的機率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高星說。“這些出土的人類化石非常豐富,是早期現代人擴散及其行為出現、發展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出土古人類化石的遺址很少,這批材料對研究中國現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義。”

此次還發掘出土石製品14件,包括石片、刮削器和斷塊,剝片方式為錘擊法,屬中國北方傳統的石片工業範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趙清坡說,“以往研究表明這一段中原地區已有繁榮的舊石器文化,從文化上證明了中國舊石器文化連續發展,現代人類本土起源,仙人洞遺址發現的石製品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徵,表明未受到同時代西方人類文化的影響,與本地區更早期的文化一脈相承。”

遺址還出土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包括普氏原羚、馬、山羊等16科22種,呈現典型的晚更新世北方動物群面貌,初步測年顯示其生存年代為約距今4萬-3萬年。

舊石器時代離我們很遠,但卻是我們人類最漫長的歷史。這些遺址的考古工作才剛剛開始,未來會有更多的歷史瞬間展現在我們面前。(中國經濟網 成琪)

“皮洛遺址的考古發現,讓我有五個沒想到!”

(責任編輯: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