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每日科普】盛夏祛溼,你知道身體的這幾個“排溼口”嗎?

2022-11-28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畜牧業

腿上的排毒口在哪裡

入夏以來,我國多地出現連續暴雨天氣,暴雨頻發導致人體內溼氣盛行。有的人覺得困頓乏力、身體沉重、雙腿像灌了鉛,還有的人出現咳嗽咳痰、胸悶憋喘、腹脹腹瀉、關節溼冷等病症。這時看看舌苔,會發現舌體胖大,齒痕明顯,苔厚膩,這正是溼氣侵襲的表現。

那麼如何有效祛除溼氣?其實,人身體上自帶“祛溼穴”,只要平時經常按揉、艾灸,就可以幫助我們祛除體內溼氣。常用的祛溼穴位有:關元穴、陰陵泉穴、豐隆穴、足三里穴和委中穴。認準這幾個“排溼口”,能夠幫助您輕鬆祛溼。

1.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臍中下3寸處,具有養生健體功效。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地調理氣血,補腎固精。

艾灸方法:每天艾灸20~30分鐘,灸至面板潮紅為度。灸後注意保暖,禁食生冷。

【每日科普】盛夏祛溼,你知道身體的這幾個“排溼口”嗎?

2.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是足太陰脾經之合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在脛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有排滲脾溼的功效,是常用的“祛溼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點按為主,每次按摩3~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燻灸此處10~15分鐘。

【每日科普】盛夏祛溼,你知道身體的這幾個“排溼口”嗎?

3.豐隆穴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之絡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主治脾經及胃經的疾病,有沉降胃濁、化痰溼的功效,是“祛溼化痰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著力於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持續5~10分鐘為宜。

【每日科普】盛夏祛溼,你知道身體的這幾個“排溼口”嗎?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之合穴。位於髕骨下緣3寸(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四指寬度即為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拇指指關節橫度)處,有燥化脾溼、生髮胃氣的功效,是“強身健體大穴”。

按摩方法:一是每天用拇指按壓足三里穴5~10分鐘,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酸脹、發熱的感覺。

二是用艾條艾灸,每週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傷面板為度。

【每日科普】盛夏祛溼,你知道身體的這幾個“排溼口”嗎?

5.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位置,即腿窩的中心點上。委中穴走膀胱經,膀胱經正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溼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的“排汙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溼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

按摩方法:平時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每日科普】盛夏祛溼,你知道身體的這幾個“排溼口”嗎?

原標題:《【每日科普】盛夏祛溼,你知道身體的這幾個“排溼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