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綠色撫平礦坑“瘡疤”

2022-10-04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畜牧業

瘡疤是怎麼樣的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綠色撫平礦坑“瘡疤”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山腳下,曾經的砂石採礦塌陷區變身賀蘭山運動休閒公園。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

【近鏡頭】早上7點35分,7524次列車從寧夏銀川火車站開出,緩緩駛向賀蘭山深處。“前些年車窗不敢隨便開,不然得吃一嘴黑煤灰,白襯衫也變灰襯衫。如今山上的礦坑不見了,一路上滿眼鬱鬱蔥蔥。”工作多年,列車員李靜親眼見證了賀蘭山生態環境之變。

上世紀末,因煤炭、矽石等資源豐富,賀蘭山發展起“靠山吃山”的採礦產業。機器轟鳴間,削峰濫採、無序堆砌渣石等亂象也在不斷髮生。洗煤廢水染黑了土地,近百米深的礦坑“滿目瘡痍”,一時間,本就脆弱的賀蘭山生態更加惡化,風沙漫天、道路塌陷等環境問題令當地民眾苦不堪言。

2017年5月,賀蘭山生態保衛戰正式打響,對自然保護區內的169處人類活動點開展專項治理,退出煤炭產能1600萬噸。因循就地取材的思路,昔日荒灘上篩揀出的石塊被用於建築和道路,回收的鐵路道軌成了葡萄架支柱——就在曾經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坑上,葡萄園沿山勢綿延,為賀蘭山東麓增添一片碧綠。

“我的父輩在賀蘭山開採砂石,接力棒交到我們手裡,得讓礦坑變景區。”據當地酒莊負責人介紹,透過改建地窖、引水成湖、覆土植綠,原先近6000畝廢棄礦區已得到修復,不僅建成了2000多畝的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將礦產開發轉型升級為生態友好、附加值高的葡萄酒產業,還依託礦坑的地形地貌,設計園林景觀和健身設施,為當地人打造了一座文化運動休閒公園。

如今,滿目新綠撫平了賀蘭山曾經的礦坑“瘡疤”,因煤而興的7524次列車也搖身一變,成為“石炭井號”旅遊列車,載著遊人來到賀蘭山間,感受良好生態帶來的美景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