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桑蠶織出“致富網”——桂西邊境山村走訪見聞

2022-09-24由 環球網 發表于 畜牧業

春蠶養多少天結繭

本文轉自【新華網】;

在廣西靖西市嶽圩鎮漢邦村大漢屯的桑地裡,一株株桑苗長得正旺,十幾位村民忙著採摘桑葉。不遠處的蠶房內,村民蒙蘭鷗在檢視幼蠶生長狀況,不時鋪放幾把桑葉喂蠶。

“這是今年養的第3批蠶,剛剛孵出來4天,預計11天后可以上蔟結繭,這一批估計能產200多斤鮮繭,收入能有4000元左右。”蒙蘭鷗說,2018年在駐村第一書記王斌動員下,她開始種桑養蠶,目前種植10畝桑樹,一年養殖7批蠶,桑蠶年收入近3萬元。

漢邦村地處中越邊境,長期以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水平低。為改變貧困面貌,村民不斷尋找脫貧致富路子,發展桑蠶種養產業。

“價格好的時候,鮮繭一斤能賣30多元,便宜的時候也能賣到20元左右。在家養蠶收入不錯,也能照看老人和小孩。”蒙蘭鷗說,以前外出務工,家裡很多地荒廢,如今荒地變成“聚寶盆”,除種桑養蠶外,她還種植水果、玉米和優質稻等作物。

不少貧困戶同蒙蘭鷗一樣,透過種桑養蠶嚐到“甜頭”。“養殖週期短、見效快,技術要求不是很高。現在我和親戚合種了10多畝桑樹,以後還想擴大規模。”大漢屯59歲的貧困戶黃大恩說,養蠶後,他一年可以賺1萬多元,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2014年,黃大恩查出尿毒症,每月需要做4次血液透析,給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帶來沉重負擔。2018年,他開始種桑養蠶,在村幹部的幫助下,他獲得4000多元蠶房補助資金。

王斌說,漢邦村利用以獎代補產業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拓寬增收渠道。為提高村民養殖技能,他們經常邀請技術人員入村講授養蠶技巧。

“餵養和消毒等技巧對我幫助很大。一有機會我就去聽課,對於新手來說,可以少走彎路,減少損失。現在有問題還能找技術員。”黃大恩說,今年養的第一批春蠶因為天氣原因出現問題,技術員指導他用炭火升溫才得以解決。

據瞭解,目前漢邦村有桑園1060畝,產業覆蓋率達96。4%。全村127戶451名貧困群眾透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增收。2019年底,漢邦村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42。79%降至0。83%。

如今桑蠶產業已成為不少邊境村屯脫貧致富的“香餑餑”。百色市那坡縣位於大石山區,是“老、少、邊、山、窮”地區的代表,當地許多村屯曾經不通路、不通電、沒有網路訊號。桑蠶產業發展起來後,村屯面貌煥然一新。

那坡縣百合鄉那樂村黨總支書記黃關勇說,2019年全村種桑2086畝,銷售蠶繭25萬斤,產值超600萬元。透過種桑養蠶,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我們平均一年養殖13批蠶,目前已經賣完2批蠶繭。桑蠶渾身是寶,不斷吐出‘脫貧絲’,築牢我們的‘致富網’。”黃關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