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一江碧水向東流」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合川打造三江最美岸線

2022-07-27由 上游新聞 發表于 畜牧業

三江匯流如何形容

濱水岸線是稀缺的自然資源,重慶市合川區臨水而建、因水而興,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匯流,三江六岸岸線總長為454公里。

近年來,合川把岸線清理整治與生態保護相結合,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讓三江岸線既是防汛抗洪的重要防線,又承載生活、生態、景觀功能,一幅山水相接、岸綠景美的濱江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江碧水向東流」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合川打造三江最美岸線

▲合川的美麗岸線

嘉陵江是長江流域面積最大支流,涪江、渠江是長江流域中的重要河流,合川的“三江六岸”具有獨特而寶貴的濱水岸線資源。過去三江岸線資源因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被視為產業聚集、經濟開發的寶貴資源,如今合川透過拆除違規建築、實施生態搬遷、修復岸線自然生態等方式,同時新建擴建一大批親水溼地公園、沿江慢行系統、濱水休閒空間,還三江綠色岸線,還市民生態空間。

“江景房”、臨江商業門店、碼頭在這裡逐步“消退”,溼地公園、親水步道、濱水休閒空間等“城市客廳”取而代之……這些積極的轉變不僅彰顯合川築牢三江生態屏障取得的成效,也體現了生態環境改善和綠色發展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江碧水向東流」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合川打造三江最美岸線

▲合川的美麗岸線

為把“三江六岸”打造成生態廊道,合川摒棄過去“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粗線條發展,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三江六岸”,以“三江流域”為重點,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個重要基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嘉陵江、渠江、涪江流域生態廊道共建共治。統籌協調好生態保護、防汛抗洪、生活休閒等功能佈局和山、水、路、岸、產、城等空間關係,打造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三類“最美岸線”,拓展城市架構、完善城市形態、增強城市功能,把三江六岸水岸線既作為防汛抗洪的重要防線,又作為生活、生態、景觀功能的重要載體。

「一江碧水向東流」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合川打造三江最美岸線

▲合川的美麗岸線

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合川加強對水岸線的保護,要求三江六岸臨江前排建築高度一般不超過20米,居住小區與江岸線距離不低於150米。在劃定國土空間規劃三條控制線的過程中,把三江國家溼地公園全部納入生態保護紅線予以管控。同時,科學劃定城市藍綠空間,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設立嘉陵江、涪江綠化緩衝帶。在舊城更新過程中做“減法”,騰退更多濱水空間作為公共空間,在城市新區的建設過程中實現岸線貫通、功能整合,把更多沿岸空間留給市民,實現人、環境、自然的共存與融合。

近年來,合川推進三江六岸水系綠化,建設城市水生態公園、國家三江溼地公園等生態工程,建成了東津沱濱江公園、趙家渡水生態公園、花灘濱江市政公園、涪江濱江公園等20多個親水休閒公園。完成了133公頃水系綠化,將河流水體及綠化緩衝帶線6000多公頃劃為城市藍線,堅守藍綠空間基底佔比不低於70%,水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為推動生物多樣性,合川沿三江流域和華鎣山脈構築了候鳥遷徙走廊,如今每年冬季,紅嘴鷗等候鳥頻頻光臨,在江面嬉戲,成為三江合川的獨特風景。

合川還開啟“生態+旅遊”“生態+體育”“生態+文化”發展之門,致力於做足“水文章”,搶抓旅遊發展新機遇,有序開發三江沿線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成渝後花園”,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合川把江岸還與自然、還與居民、還與城市,三江六岸一幅幅“可呼吸”的生態畫卷正在延展鋪開,串點成線、連片成帶,講述著江河潤澤城市、滋養民生的動人故事。

上游新聞記者 文翰 合川區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