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情感樹洞|機械操作,實現的只是“好”的空殼

2022-07-19由 齊魯晚報網 發表于 畜牧業

怎樣讚揚機械裝置好

樹洞提問:

從小家長就誇我懂事,學習不錯,透過高考改變命運來到城市。但有些苦只有自己能體會:被大人誇獎的同時遭到的是同學的孤立;工作了,身邊朋友會覺得我是“好學生”“好員工”而認為跟我不是一個圈子裡的人……我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爭取做個好員工、好妻子、好媽媽,但我不知道真實的自己是啥樣,也不敢展現真實的一面。

我很努力,但很辛苦,希望和人的關係近一點卻做不到,尤其夫妻關係,感覺有面牆在阻隔,被排斥。請問老師該怎麼探索和突破自己?

情感樹洞|機械操作,實現的只是“好”的空殼

本期心理專家團專家蔣碩(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賽林納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提問者一直在按照某些社會標準塑造自己,以此完成一個又一個外顯的角色——“好學生”“好員工”“好妻子”“好媽媽”,唯獨沒有完成“人”這個角色,也就是“真實的自己”。能意識到角色與核心之間的架空,這非常好,願意投入探索、尋求突破,更是積極的願望。可以做以下嘗試:

打破“好”的空殼

如果你發現自己所認為的“好”不是真的好,會不會失望?

但現實很可能就是這樣。考出高分改變命運,未必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或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兢兢業業完成任務,不一定懂得企業價值、熱愛工作或團隊;操持家務支援伴侶,可能缺少共鳴與情趣;養兒育女,會不會重複自己塑造角色、抑制自我的過程……說這些,並不是苛求,而是希望提問者意識到,機械操作實現的只是“好”的空殼,打破它,從角色的形式中解放出來,是探索與突破的第一步。

情感樹洞|機械操作,實現的只是“好”的空殼

注入情感的核心

有空殼而無核心,這也是“好學生”“好員工”“好妻子”“好媽媽”不受歡迎的原因。當我們致力於扮演某種角色,注意力是集中在“標準”與“目的”上的,功利色彩藏也藏不住,自然會被他人排斥。我們往往低估他人的洞察與感受能力,為自己得不到報償而委屈,而實際是,你投入真的情感,才會得到情感的迴應。試著更進一步吧,去理解、體悟每個角色的意義,去尊重、理解、接納每個關係中的人、事、物,當你產生、表達了真實的情感,角色和人、和自我就會融合。

增加與自我的連線

在與自我連線中,學會釋放情感,逐漸具備堅實有力的核心,這是一個長期過程。其中更具體的工作包括:

關注自己的肉體,在真實的生理體驗中,獲得與自我的連線。任何能勝任的運動專案、瑜伽之類協調與機能訓練、更開放豐富的性體驗,都是重建自我的有效(且效果最為顯著)途徑。

改變自己的外表,不再按照某種角色的刻板印象打扮自己,而是大膽選擇令自己舒適的材質、讓自己愉悅的色彩。

情感樹洞|機械操作,實現的只是“好”的空殼

記錄自己的情緒,允許它們真實存在而不是懼怕、壓制。

改變固有的行為,小到飯菜口味或上班路線,大到完成工作的方式以及生活環境,包括其中貫穿的評價與決策,都可以改變。不要過於擔憂其中的風險,打破習慣的桎梏,收益可能遠遠大於想象。而更重要的是,不改變,無非是延續之前的孤獨和痛苦,除此之外又能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