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夏季炎熱多雨,脾胃功能虛弱,暑溼之邪易侵襲人體,致疰夏和中暑

2022-07-12由 晉甲話養生 發表于 畜牧業

人體虛弱用什麼補得最快

夏季是個陽氣旺盛、萬物生機活躍的季節,人們要順應這一時令特點,精神上力避懈怠厭倦之心;情緒上要平和愉悅,免生燥熱;生活上既要防暑驅熱,又要謹防貪涼受寒;作息上宜晚睡早起,午後根據個人狀況補足睡眠;另外注意飲食衛生,就可以避虛邪,遠疾病,安度盛夏了。中醫陰陽理論認為,夏月陽熱盛於外,伏陰潛於內;自然界地下井水寒涼,人體胃腸功能下降,腎氣不足,人與自然均為外熱內寒之象,故夏季飲食不可過寒貪涼,過食冷飲,多食則易傷脾胃,令人吐瀉;胃腸功能較弱不宜過食肥甘之味,以食清淡易消化食品為宜,為此夏季飲食要特別注意,是夏季養陽的一個方面,尤其是現在電扇、冰箱、空調廣泛應用的情況下。《黃帝內經》曰:

生病起於過用。

睡用電扇、空調,過食冷飲,室溫過低等過用均會損傷人體陽氣而產生新的冰箱病、空調病等。

夏季炎熱多雨,脾胃功能虛弱,暑溼之邪易侵襲人體,致疰夏和中暑

為此,夏季時人體要適應炎熱,要使情志陽氣疏洩,注意養護體內外陽氣。其一,預防暑邪致病

夏季炎熱多雨,脾胃功能虛弱,暑溼之邪易侵襲人體,致疰夏和中暑之疾。研究表明,炎夏之際,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活動受到影響,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條件反射障礙,嗜眠,工作效力和機體免疫力下降,血液中球蛋白減少;也可導致體溫升高,血液濃縮,黏度增大,心率加快,血壓波動。心電圖往往有改變,尤其是最高氣溫在

35℃

以上的所謂

熱浪

天氣,有的可持續十幾天、幾十天。其危害程度可致人於死地。可見夏季暑熱危害之大。

預防疰夏的方法在於平時飲食的調理,多清淡少油膩

以使脾胃和健,則暑溼之邪無所感;秋冬之季常服用一些補肺健脾益氣之品,亦可預防夏季之疰夏症。已患疰夏(苦夏)者可以芳香化溼,清利溼熱等法健脾和胃。預防中暑的方法在於合理安排學習工作時間,做到勞逸結合;防止在烈日下暴曬。做好室內降溫防暑工作;保證睡眠、保證飲食營養豐富;家中常備防暑飲料和藥物,如西瓜、蘆根汁、綠豆湯、酸梅汁、霍香正氣水、十滴水、生理鹽水等,及時補充丟失的津液。

夏季炎熱多雨,脾胃功能虛弱,暑溼之邪易侵襲人體,致疰夏和中暑

其二,夏季還要特別注意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夏季最易

病從口入

,因此,要保證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之物。我國自古就有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但不能將丟棄腐餿之食誤認為是浪費,以致曲解勤儉節約。《論語》就有

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意思是

食物的顏色變了,不吃。氣味變了,不吃。烹調不當,不吃。不時新的東西,不吃。

《金匱要略》論述

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

,告誡人們

腐敗不潔的食物、變質的食物

食之有害。在飲食中適當佐以生蒜作為輔料,可以有助於殺滅各種致病菌。

此外,還可以根據《內經》理論,施行

冬病夏治

的保健法。從小暑到立秋的這段時間,前後分為三伏,又稱

伏夏

,這期間的氣溫全年最高,陽氣也最盛。根據中醫學

春夏養陽

的原則,一些冬季常發的慢性病及一些陽虛陰寒內盛的疾患,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慢性腹瀉、虛寒性脘腹痛、腰痛、肢體痛等病證,可以透過伏天的調養治療,使病情好轉甚至痊癒,待冬季大寒之時不再發作,此種方法即為

冬病夏治

。具體方法可用穴位敷貼,伏針(埋針)灸治、中藥內服或燻吸等。

夏季炎熱多雨,脾胃功能虛弱,暑溼之邪易侵襲人體,致疰夏和中暑

伏夏期間

對於一些體質虛弱,年老體衰及慢性疾病患者可以適當選用一些中成藥滋補劑。古人對此曾有

補在三伏

之說法。根據病情,選服藥物。其中以治療中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效果最好。其具體方法是:一是內服藥。以溫腎助陽為主。二是外敷法。取藥(三伏貼)搗汁調糊,分別攤在

6

塊直徑

5

釐米左右的油紙或塑膠薄膜上,藥糊直徑約

3

釐米,貼在相應的穴位上。然後用膠布固定。一般貼

4—6

小時,如貼後區域性灼燒疼痛,可以提前取下;如區域性微癢或溫熱舒適,可多貼幾個小時;若區域性起水泡、破潰、疼痛,要停止敷藥,並防止面板感染。每伏一貼,隔十天換一副,每年用三副。連續應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降低機體的過敏狀態,提高丘腦

垂體

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功能,對過敏性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有較好的療效。

三是針灸法和隔姜灸。可使溫熱滲透組織,促進血液迴圈二驅散寒溼。伏天氣候炎熱,腠理疏鬆,氣血暢通,容易達到溫陽散寒的目的。

宣告:圖片來源於免費正版相簿,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