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觀眾的認可是獎項的生命力

2022-06-01由 光明網 發表于 農業

何謂社會現實主義

本報訊(記者 張帆)第二十六屆上海電視節將於8月3日至8月7日舉辦,屆時,備受關注的白玉蘭獎評選也將出爐。近日,電視節組委會公佈了白玉蘭獎評委會名單,著名導演鄭曉龍將出任本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委會主席。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獎項從來不是創作的唯一追求,廣大觀眾的認可、經得起時間的沉澱,這對創作者可能更為重要。”

作為業界的風向標,白玉蘭獎如何定義“好的電視劇”?鄭曉龍認為,好劇就是老百姓愛看,價值觀端正,人物的刻畫真實而準確。“電視劇是為誰而拍?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就提出,電視是大眾媒體,是走進千家萬戶的,所以電視劇不為某一群人專屬定製,而是為最廣大老百姓服務的,不問年齡性別、不論知識水平。”

目前,鄭曉龍正在埋首創作謳歌共和國功勳人物的獻禮作品《功勳》,這部作品也遵循著他一貫的創作準則,“英雄也是普通人,但他們身上也有著能成就功勳事業的特質,比如堅韌不拔的精神、敢於迎難而上的勇氣等等,這是人類共同嚮往的崇高精神。”在他看來,英雄、功勳、楷模絕非“不食人間煙火”,他們就在人群之中,年復一年地奮鬥著,只是當我們回過頭去凝視來時路,才發現他們完成了了不起的事,“歷史選擇了他們,他們沒有辜負歷史”。

鄭曉龍坦言,今天的人們對英雄的認知比以前更寬泛了。比如英雄不僅是重大革命歷史事件中的人物,也可以是默默耕耘的人,他們在時代和人民需要之時做出了凡者不凡的事。他說,對於《功勳》,主創們已有共識,“不刻意拔高,忠實地塑造人物,把他們何以成為功勳人物、何以被國家授予至高榮譽的故事講好。一定要讓老百姓看得進去、看得喜歡。”

在創作上,鄭曉龍強調現實主義不等於現實題材,有的現實題材難免懸浮,或把職場拍成了愛情劇,或把生活拍成了單純的偶像劇。“在我看來,現實主義代表了一種對生活、對世界的認知態度,而這個態度是客觀、真實的。所以,現實題材未必具備了現實主義態度,而現實主義創作可以不侷限於現實題材。”他以《紅樓夢》為例,它被喻為“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雖說曹雪芹並不知道何謂‘封建社會’,但他客觀真實描寫了大觀園裡那些人的故事,作品就能成為鏡鑑,後人就能看到他以現實主義態度勾勒出的人物形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的百態。也因此,它成為精品,成為文藝的豐碑。”鄭曉龍說,現實主義的永恆魅力,在於時代之真與人性之實的順利會師,“越符合人性的真實,越會有人感同身受,因為那些光明的、晦暗的、遊移的人性表現,跟生活何其一致,跟我們從過去到現在、再去往未來,也都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