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田野裡種出新希望

2022-04-29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農業

如何檢測土壤中的根結線蟲

田野裡種出新希望

王坤山在進行工廠化育秧。

田野裡種出新希望

陳進步是當地農機農藝融合的現代種糧能人。

田野裡種出新希望

林雄武在種植地瓜苗。

漳州抓好政策落實,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產,為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提供堅實支撐,湧現出了種糧能手、種糧大戶。他們在糧食生產領域上勤勤懇懇、默默奉獻,在推動鄉村振興、產業興旺過程中,依靠科技力量帶頭表率、創新作為,有力地推進了當地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帶動了農民致富增收,在田野裡種出新希望。

王坤山:工廠化育秧能手

早春三月,正是早稻播種的好時節。在漳浦縣官潯鎮康莊村的坤山農業專業合作社育秧大棚裡,稻秧苗長勢正旺,多名工人正在育秧大棚內熟練地將一盤盤秧苗裝到大貨車上,準備運往農田裡種植。這個合作社的主人就是王坤山。

王坤山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從小就學種田,至今已有40多年了,但之前都是傳統的耕田模式。出於對土地、對耕種的熱愛,他於2013年註冊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開始步入科學種地、現代農業的大門。

“這幾年來,我們水稻的育秧都是採用工廠化育秧了。”王坤山說,一條流水線每小時就可育25畝大田用秧。從種子到秧苗,整個過程20多天,效率是傳統人工育秧的幾十倍。秧苗不但供給全鎮90%以上的農戶,還銷到周邊鄉鎮及鄰縣。

在車間裡,採用機械裝置工廠化方式培育水稻秧苗,與秧田育秧相比,工廠化水稻育秧具有省秧田、省種、省工、育秧週期短、秧苗生長整齊、不爛秧、易於實現機械化等優點,並可免去拔秧工序,避免在拔秧過程中造成的秧苗損傷。

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員63人,在漳浦縣官潯鎮2000多畝的省級糧食產能區的田間地頭,王坤山組織成員開展水稻機械化種植、蔬菜種植、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組織開展水稻與蔬菜機械化收穫、機械化施肥、機械化植保、收穫後烘乾;組織貯存、銷售成員生產的水稻與蔬菜種植產品及大米;開展與水稻有關的技術、資訊、諮詢、服務。

據瞭解,王坤山本人種植優新品種水稻面積163畝,去年水稻產量平均畝產達664公斤,總產108噸。坤山農業合作社工廠化育秧早晚兩季還供應本縣及周邊地區等大田插秧3000多畝,透過推廣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平均畝產555公斤,總產超1665噸,每畝增產稻穀102公斤,增產300多噸,深受種糧農戶的歡迎。

陳進步:現代化種糧能人

在赤湖鎮連片農田裡,機聲隆隆,漳浦進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兩臺乘坐式水稻高速插秧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轉眼間,一排排秧苗整齊地種在田裡。

陳進步是赤湖鎮後湖村村民,早些年做過許多生意,積累了一點本錢,2005年起開始經營農產品種植園,主營大蔥,開始涉足農業,並和朋友成立了進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專門進行蔬菜及水稻種植,系漳浦縣首家農機專業合作社。

“這片農田共200多畝,蔬菜採摘後,經過灌水溶田就開始種植水稻。”陳進步說,以往水稻插秧時,全家人到泥濘的稻田裡拋秧。而現在,透過育秧工廠育出的一盤一盤秧苗,由插秧機播插,節省勞動力,機插面積每天可達40~60畝,效率是人工的50倍左右。

經過幾年的發展,進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建成5座高標準工廠化育秧工廠,水稻實現全程機械化,並擁有大中型農機具近28臺(套),包括大中型輪式拖拉機、微耕機、培土機、插秧機、水稻收割機、植保無人機等,推廣水稻實現全程機械化栽培。

去年,合作社工廠化育秧供應機插面積達9560畝。透過工廠化育秧示範點的輻射帶動,僅赤湖鎮每年就可增加水稻種植面積6000畝以上。合作社自有基地每年種植水稻、甘薯、大豆2000多畝,帶動全縣500多個農戶種植優質稻8000多畝,每年生產優質稻穀4600多噸,交國家儲備糧2680噸以上。

在糧食種植生產的過程中,陳進步十分注重農機與農藝的融合,大力推廣先進適用、高效的農業機械裝置,指導廣大農戶積極使用先進、智慧的農機裝置,促進效率效益雙提高,成為帶動漳浦縣糧食生產向規模化、現代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的領頭羊。

林雄武:網紅地瓜的推手

生長於沿海沙地的六鰲地瓜以香、甜、糯、可口誘人著稱,不但口感豐富,營養價值也是各類地瓜中的佼佼者,是近年來熱銷全國的網紅地瓜。日前,六鰲地瓜迎來了新的種植季。在六鰲鎮龍美村的田地裡,農戶林雄武正忙著檢視新引進的地瓜苗長勢,調整每日的肥、水施用量。

林雄武是六鰲鎮冠之緣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植地瓜已有20年,擁有地瓜基地110餘畝,年產量達220多噸。和地瓜打交道的幾十年間,林雄武從不滿足種植現狀,一心致力於最佳化當地地瓜品種。他積極溝通各地農協、農戶,多次奔赴廣州、泉州地瓜種植區實地調研,探索更適應六鰲本地環境的種苗,為六鰲地瓜的暢銷打下了基礎。

“一個新品種,我把它種好種成功了,就能帶動其他農民一起來種!”林雄武說,農民關注農作物的經濟效益,對於新的種苗,大家一般持觀望態度,待收益良好才敢引入種植。為此,林雄武把自家百餘畝甘薯地當作試驗田,多年堅持選種試育,並邀請省市專家培訓指導,組織農戶進行現場觀摩,進一步提高地瓜生產的科技含量。在林雄武的努力下,蜜紅薯、秋禾芋、北京紅等高優地瓜品種陸續引進試種成功,而他的合作社也成了當地的地瓜行業先行者,順利帶動周邊上百個農戶推廣、種植。目前,六鰲鎮共成立地瓜合作社、家庭農場等30多家,優質地瓜種植面積達1。4萬畝,年總產量達2。8萬噸。

近年來,隨著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林雄武瞄準農產品線上推廣機遇期,主動對接縣電商辦和電商從業者,探討農產品電商銷售的運作模式,同時,嘗試加大地瓜田種植密度,改變肥料用量,催促六鰲地瓜往“小個頭、長條狀”生長,不僅售賣品相更好了,還更符合大眾市場的需求。幾年間,質優貌美的六鰲地瓜搖身變成網紅地瓜,價格也翻了好幾倍。在電商多平臺的助力下,六鰲地瓜年產值可達1。2億元。

眼下,林雄武依舊在地瓜田裡進行新苗試種。他希望透過推廣新引進的二代脫毒種苗,培育抗病能力更高的地瓜品種,實現化肥農藥減量化,進一步提高六鰲地瓜的產量和質量。

本報全媒體記者 蕭鎮平 通訊員 柯智勇 林錦輝 張葭 文/圖

【來源:福建日報漳州觀察】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