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2022-03-25由 全國能源資訊平臺 發表于 農業

甲烷不純發出什麼聲

【能源人都在看,點選右上角加‘關注’】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點選

藍字

關注我們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核心閱讀

山西省沁水盆地東南邊緣,裝機容量120兆瓦的寺河電廠連日來高速運轉。與大多數電廠不同,其所用燃料並非燃煤,而是來自附近寺河煤礦、濃度在30%-50%的煤層氣。作為亞洲單廠規模最大的瓦斯發電廠,該廠年可消耗井下抽放瓦斯3。85億立方米,摺合純甲烷1。79億立方米。

“以甲烷為主要成分,每利用1億立方米煤層氣,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150萬噸。若不加以科學抽採,其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23倍。除了生產過程,礦井開採之後遺留的採空區也蘊藏大量煤層氣,久而久之很容易釋放到空氣中。僅山西一省,大約就有3000平方公里採空區。”華新燃氣集團藍焰煤層氣公司執行董事田永東告訴記者。

甲烷減排,刻不容緩。

在此背景下,近期釋出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首次明確,要“加大甲烷等溫室氣體控制力度”。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於近日透露,“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制定相關行動方案,推動油氣、煤炭等領域的甲烷控排工作。“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已達到20%。未來30年,甲烷排放若能減少50%,對全球溫升的控制接近0。2攝氏度。看起來不起眼,但現在溫升已經超過1。25攝氏度,減少0。2度是一個非常突出的貢獻。”

我國有一半左右甲烷排放來自能源生產活動,這意味著油氣、煤炭領域的甲烷減排行動箭在弦上。

(文丨本報記者 朱妍)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企業缺乏加大減排投入的主動性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在大氣中,每千克甲烷的氣候暖化效應是等量二氧化碳的120倍,且排放20年後,該數值仍高達84倍。國際能源署(IEA)釋出的《世界能源展望2019》顯示,以洩漏最嚴重的10%煤礦來算,甲烷暖化效果與其開採出來的煤炭全部燃燒相當。

應急管理部資訊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長韓甲業告訴記者,即便停止生產,廢棄礦井仍會持續排放甲烷。“以井工開採為主的方式,遺留下大量瓦斯資源。在生產過程中、礦井關閉後,採空區產生裂隙,井下瓦斯由此散發到地表,這就是一種甲烷排放。目前,我國對廢棄礦井瓦斯利用尚處於摸索階段,研究表明,到2030年,我國廢棄礦井數量將達到1。5萬處,若不加以控制,排放將隨之大大增加。”

記者瞭解到,煤炭行業的甲烷減排潛力巨大。“近年來,我國在煤礦瓦斯及煤層氣抽採方面取得很多進展。但與其他領域有一個很大區別就是,抽採的首要目的是保障煤礦生產安全,對減排的認識則是一個逐漸提高的過程。”一位不願具名的煤企人士坦言,從開採、加工、運輸到使用,煤炭全生命週期均有甲烷排放,而減排就伴隨著一定成本,

“若不是出於安全生產要求,或採出有經濟效益的煤層氣資源,企業很難主動加大減排投入。”

類似情況,也存在於油氣領域。目前,油氣行業甲烷控制主要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作為資源利用,企業主動回收;二是在汙染防治要求下,協同控制甲烷。“甲烷是天然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油企更多將其視為一種資源,即便回收利用,第一也是考慮成本和收益問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特邀顧問張建宇直言,尤其在“30·60”雙碳目標提出之前,甲烷減排還未上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高度,

“未來,隨著回收利用成本逐步提高,若不加嚴要求,企業進一步減排的積極性難免下降。”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面臨技術、成本、管理等多道難題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記者瞭解到,甲烷減排還面臨技術、成本、管理等多重難題。

“我們去過英國、德國等地,考察廢棄礦井瓦斯抽採利用。在礦井關閉之前,通常有專門的公司去做井下疏通、封堵等工程,提前做好準備,正式停產即可開展下一步工作。我國不但缺乏這樣的專業公司,有些工作甚至還處於空白。”韓甲業舉例,煤礦關閉,原有采礦權隨之登出,廢棄礦井瓦斯抽採利用的礦權如何申請、程式是什麼等,暫無明確政策依據。“煤礦關閉後湧出大量礦井水,如果前期籌備時間過久,礦井水一旦充滿採空區,想再抽採利用瓦斯都難。”

韓甲業還稱,為稀釋瓦斯濃度,煤礦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通風,大部分甲烷因此釋放到大氣中。“這部分瓦斯的體量非常大,約佔煤炭行業甲烷排放一半以上。但因濃度多在0。2%-0。6%之間,極低濃度導致其利用難度很大,即便是國內已經執行的示範專案,不少也因經濟性不佳而暫停。如何實現‘能用盡用’,降低減排成本,對於提升減排效果很關鍵。”而據統計,在煤炭行業排放中,80%左右的瓦斯濃度均低於1%, 實現安全、經濟利用仍是一大行業難題。

由於排放較為集中,油氣行業減排相對容易,初期成本也比較低。但到達一定階段之後,減排成本會呈非線性上升。“甲烷是一種重要商品,油氣企業有回收利用的內生動力。這些年也做了大量努力,

但有些減排技術並不適用,有些減排成本比較高。

”中國石化能源管理與環境保護部綠色低碳處副處長王之茵稱。

一位來自中國石油的人士表示,不同石油公司的甲烷排放強度差別較大,其中歐美公司較為先進,我國處於中等水平。“國外公司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減排方式,透過衛星、無人機等遙測來監控洩露資料。我們認為,要做到徹底減排,需要對每一口井精準管理。比如透過系統建設,測出每個點的洩露情況,提高洩漏點修復率。但從實際來看,對那麼多監測點進行投入,規模大、成本高,不太現實。”

張建宇也稱,能源行業甲烷減排的管理水平亟待加強。

“以油企為例,目前普遍採用排放係數核算法,得出一年的排放水平。但不同企業之間的開採、生產技術及裝置新舊程度存在差別,透過實地監測法摸清底數,在可靠資料的基礎上對標管理,才能弄清楚採取哪些手段、可降低多少排放。”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加大減排和利用才是最終目標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甲烷減排箭在弦上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企業已率先宣佈甲烷減排目標。在3月29日舉行的2020年度業績釋出會上,中國石化董事長張玉卓表示,中國石化承諾到2025年,將甲烷排放強度降低50%。在早前釋出的《甲烷排放管控行動方案》中,中國石油方面表示預計到2025年,將甲烷排放強度在2017年的基礎上降低62。3%,實現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提出的甲烷排放強度控制在0。2%的目標。

“我們將從政策、技術、標準等方面採取措施,推動形成控制甲烷排放相關體系。”李高透露,下一步將修訂煤層氣(煤礦瓦斯)排放標準,強化標準執行,完善溫室氣體減排機制資源管理辦法;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減排的同時想辦法實現更好利用,與企業共建一批推動甲烷控制和利用的示範專案和工程,達到降低減排成本的效果。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教授張博稱,此前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對甲烷減排的頂層設計不足,現有管控措施多出於安全生產、能源利用等考量,缺乏促進減排行動的綱領性、可操作性制度。此外,我國對人為源甲烷排放的認識仍不完整,基礎資料不確定性普遍較大。“甲烷排放來源複雜多樣,涉及行業的差異較大。建議基於國家級、省市級、企業級清單編制方法,建立獨立、可靠的實地監測機制,形成完整、準確的清單資料庫和分析平臺,提高資料透明度,積累甲烷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經驗。尤其是能源行業,減排潛力巨大,應作為前期減排物件與能力建設的關注重點。”

田永東認為,將煤層氣利用納入到碳交易市場,可進一步體現碳減排的市場價值,反過來也能推動其開發利用。“近年來透過參與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寺河電廠就額外創收6億元,這筆收益再用到煤層氣開採利用上來,進而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

“甲烷減排兼具環境、安全及社會等多重效益。資料只是基礎,減排和利用才是目標。”

張建宇表示,除了成本投入,能源企業也要看到甲烷減排帶來的經濟效益、就業機會等,應將其納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體系,加強管理、提早減排。

評論 | 部署甲烷減排拖延不得

文 | 本報評論員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首次提出的甲烷排放控制,給甲烷排放大戶——煤炭、油氣企業提出了全新挑戰。

甲烷是天然氣、頁岩氣、煤層氣、煤礦瓦斯的主要成分,因此甲烷減排任務的確立,對於煤炭、油氣等能源企業的影響之大不言而喻。

但作為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減排勢在必行。

面對綠色發展這一不可逆的大趨勢,企業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順勢而為,及早部署甲烷減排工作才是務實之選、明智之舉。

可喜的是,我國已經積累了大量有效的甲烷治理經驗,相關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數。例如,在整治一度讓煤炭生產成為高危行業代名詞的“瓦斯事故”方面,我國於2005年成立了“煤礦瓦斯防治部際協調領導小組”,此後16年間瓦斯防治工作交出高分答卷,剛剛過去的2020年更是取得歷史最佳成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實現全年未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煤礦瓦斯事故;全國24個產煤省區市中有18個實現瓦斯“零事故”,全國煤礦瓦斯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比領導小組成立之初的2005年分別下降98。3%、98。6%。

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工作的核心目標在於提升生產安全,而甲烷減排工作的主要目的在於實現清潔低碳。

縱向來看,後者更像是前者的“升級版”,是新的發展階段提出的全新目標。如果對這一巨大變化沒有新認識、新對策,企業就將“逆水行舟”,不僅不利於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達成,更無助於企業培育市場競爭力。

辦法總比困難多。在“30·60”雙碳目標下,化石能源生產企業面臨的生存發展壓力必將越來越大,這對於實現甲烷減排的技術創新、專案建設等,既是巨大挑戰,也是動力之源。在此背景下,企業的認真準備、提前謀劃就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部分企業已經宣佈了頗具雄心的甲烷減排目標。例如,3月29日,中國石化作出承諾,到2025年將甲烷排放強度降低50%;中國石油也在此前表示,2025年甲烷排放強度比2017年降低62。3%,實現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提出的甲烷排放強度控制在0。2%的目標。甲烷排放強度的大幅下降,不僅表明了企業減排的決心之大,也從側面反映出甲烷減排的空間之大。

需要強調的是,甲烷減排不是相關企業的獨角戲,主管部門絕不能缺位。

像二氧化碳減排一樣,甲烷減排行動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並非企業自發的市場行為;推動溫室氣體減排,政府主管部門的重要作用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如何設定總量目標、減排節奏,如何構建政策體系、市場機制,如何確定獎懲措施、督促執行……這一系高難度的重要工作事關減排成敗,都離不開相關主管部門的積極作為。參考全球範圍內二氧化碳減排的先行經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良好政策體系的保駕護航,按期完成甲烷減排目標絕無可能。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十四五”規劃已經為甲烷減排提出了要求、指明瞭方向。

抓緊落實、落細,是行業企業、主管部門的職責所在。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距離碳達峰只有10年時間;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間隔也只有30年時間,而西方發達國家的時間間隔短則40年,長則70年。碳減排時間緊迫、任務艱鉅。部署甲烷減排,宜早不宜遲。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 閆志強

見習編輯 | 李澤民

我知道你 在看 哦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資訊平臺聯絡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