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故鄉那些小瓜瓜

2022-03-19由 桂西億哥 發表于 農業

福瓜是什麼菜

文/楊長忠

我的故鄉蜷縮在桂西的大山裡;

我從大山走來,身上永遠飄散著泥土的氣息。

一生中最難忘的,永遠是故鄉的記憶;記憶中最恆久的,永遠是童年的點滴。

從我知事那時開始,最熟悉的畫面,就是掛在故鄉菜園圍欄上的那些個黃瓜和福瓜(南瓜)。而至今為止最感激的,也是這些曾經讓人填飽肚子的瓜瓜菜菜。

故鄉那些小瓜瓜

我童年那時的瓜,很多是“得西不得要”(家鄉方言,意思是“只能看不能摘”)的。各家菜園介面的那些嚴實的圍欄,就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神聖不可侵犯的象徵。掛在你家菜園欄杆上的瓜,不一定就是你家的菜,每家都必須“按藤索瓜”小心翼翼,才不會出現什麼差錯惹出什麼麻煩。倘若你不分地盤摘錯了瓜,鄰里之間那是必須得大吵一架的。畢竟,凡能吃的東西,在那個年代,實在是太珍貴了。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誰家也大方不起來,誰也成不了“吃瓜群眾”。凡因為摘錯了瓜抜錯了菜,當事家的主婦就會各自清清嗓子開罵。有獨咒的,也有對罵的,那陣勢,唾沫橫飛,雞飛狗跳!一架下來,沒有一兩個小時,是難決勝負的。

所以,在記憶中,村子裡鄰里之間因為瓜瓜菜菜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架簡直就是家常便飯。然而,也可以理解的,那個時候,家家吃不飽穿不暖,你摘了人家能吃的東西,不就是真要了人家的命嘛!

故鄉那些小瓜瓜

可是,大家吵歸吵,罵歸罵,對於自然規律,還是沒有辦法人為改變的。也正如那些個瓜,黃瓜也好,南瓜也罷,是要先開花才會後有瓜的。換句話說,也就是開什麼花結什麼瓜吧。當時的人,也隨了這規律,大人們的爭吵,讓孩子們也怒目而視。那時的小夥伴們幾乎都傳染了成年人間的“紅眼病”,都不希望別人家的小瓜瓜“長大成人”,只盼望自家的藤瓜熟蒂落。於是,凡有矛盾的兩家小孩,其中的一個小孩從另一家菜園旁邊走過,一旦發現有帶著花蒂的小瓜瓜,都會不由自主遠遠地用右手食指指著別人家正在開花的那些個小瓜瓜,無數遍地在心裡默默的叨唸著“爛,爛,爛……”,以此強烈詛咒別人家花開蒂爛無瓜可收!

這種背地裡的詛咒,基本上來源於上輩的糾紛和同輩的敵對,也是弱者對強者無奈的反抗。儘管,這狠狠地一指並不能真正改變瓜瓜的長勢,但當時畢竟是出了氣解了恨的,大人小孩都感覺心裡無比的舒坦。

故鄉那些小瓜瓜

好在,那個時候,人們對瓜的長勢要求並不高,最重要的是從不看顏值。不管那些瓜瓜長得乾癟還是生得飽滿,只要是自己家的,只要是瓜裡面有料,只要瓜可口,就基本上是過了面試關的。伸手即摘,摘到即食,食完即爽。那情境那滋味,與二師兄吃仙桃並無兩樣。所以,當時的瓜也似乎通了人性,一般都長得並不中看,甚至是隨心所欲地長。但是,“長得醜,只要有,歪頭跛腳(難看)也爽口”。想想也是,任何一個時代,人們在能填飽肚子之前,有誰會在乎容顏?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瓜也不好當了。現在的瓜瓜,如果你沒有顏值,是不能跟隨車子沿著公路到山外的集市上展現自己的風采的。

現代的人,追求的是色香味俱全了,看不順眼的瓜瓜,肯定是入不了口的,而不能入口的,再香的味道也是絕對觸動不了別人的味蕾的。

故鄉那些小瓜瓜

不信?回鄉看看去!當你回到故鄉,路邊枝蔓上掛滿瓜果,現在的小朋友們連看都不看一眼,他們只願意拿著錢或手機到屯裡的小賣部“掃一掃”,就能吃到“大地方”進口的包裝精美的零食,哪管它環不環保、綠不綠色?哪像當年的我們,一群小夥伴就是一群飢不擇食的餓猴,為了尋找食物,每天都可以地毯式地掃遍故鄉的每一寸土地。

由此可見,故鄉的那些瓜啊,你們也得與時俱進才行了。如果還是畫地為牢各自為戰,整天“瓜郎自大”園裡鬥,不懂得資源共享,不懂得互通有無,不懂得取長補短,就一定會被瓜壇淘汰,成為井底之“瓜”!

所以,任何事物,都得用發展的觀點看待;任何一個人,也需要與時俱進。如果墨守成規,不思進取,或者說夜郎自大,閉門造車,那你永遠也只能做一個寄生在藤蔓上野蠻生長毫無現代氣息的“小瓜瓜”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