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90%的企業都會陷入的誤區,變革不是革命,而是改良

2022-03-14由 華營管理服務 發表于 農業

什麼叫改良

很多企業隨著市場規模不斷的擴大,組織所帶來的挑戰日益彰顯,內部出現了很多問題,希望透過大刀闊斧的變革,在短時間內集中解決掉,急於求成,未能真正理解變革,結果遭到巨大的阻力反而導致變革失敗。 在華為看來,變革是一種改良,而不是革命。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表示自己是一個改良主義者,主張不斷的管理改進,控制節奏,循序漸進。 今天,我們就一起跟隨華為前副總裁邢憲傑老師,來看看什麼是變革,變革的動因和關鍵時機以及華為變革的歷程。

華營管理私塾(ID:hyglssh)

作者:華營導師、華為前副總裁邢憲傑

編輯&排版:安妮 頭圖:Pixabay

90%的企業都會陷入的誤區,變革不是革命,而是改良

01變革的三個層面:最佳化、革命和改良

變革的含義很廣,變革是統稱,從規模和劇烈程度來講,分三個層面:

最小的一個層面我們叫最佳化,

比如公司的流程最佳化,員工的不斷改進,這是最低層次的變革,通常不會引起組織流程的重大變化。

劇烈的我們叫革命,這更多的是政治和社會領域的,包括科技革命,剝削產業革命。

這種是非常劇烈的,發生的非常快,同時幅度非常高,缺點是可控性很差,有可能會帶來很快的大成長,同時也可能帶來災難性的東西。

之間的形態我們叫做改良式的,

比如戰略從一種業務到另一種業務運作模式,利益再分配等。

華為的變革是改良式的,不主張企業的巨大革命性變化,主張保持穩定,控制節奏,循序漸進,一方面不撕裂過去的組織,另一方面能不斷到新的方面去,

這是華為推崇的一種模式。任正非曾說:“在管理上,我不是一個激進主義者,而是一個改良主義者,主張不斷地管理進步,一小步一小步改進、一小步一小步地進步。

任何事情不要等到問題成堆,才去做英雄彈指一揮間的力挽狂瀾,而是要不斷地疏導。

即使別人誤認為你沒有抓管理的能力,也不能為了個人名聲而去大刀闊斧。”到現在為止華為進行的所有變革,都可以說是改良式的,

變革什麼?這裡有三個內容:

第一個是戰略方面的變革

。舉個例子,華為的運營商業務,最早是單一的運營商,2011年之後進入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業務戰略和業務組合發生了變化,這是戰略層面的變革。

第二個是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是公司變革的主要內容,也是進行其他變革的基礎,管理體系包含組織、流程、IT。流程就是企業怎麼做事,組織是由誰來做,人和人之間的關係,IT則讓流通高效、自動、視覺化,提升組織效率。

第三個是文化和人

不管是戰略還是管理體系都需要人支撐,公司文化、組織行為、員工的激勵如何讓管理體系落地,非常關鍵

02變革的動因

與關鍵變革時機企業為什麼要變革?這不僅源於自內部成長帶來的挑戰,還有外部環境變化所來的挑戰。

首先從企業的內部因素看,

企業不斷的成長和發展,是需要有不同管理方式,必然在組織、流程、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要變革,這是變革的第一大動因。

第二個動因是外部動因,

環境、技術、客戶需求不斷變化,特別是處在高度易變性行業。假設按變化性分類,我們這裡分為兩類:

一類是高度易變性。

比如IT行業,手機從功能機到智慧機再到以後的終端形態,照相技術從膠片相機到數碼相機等等,是高度易變型行業,這種行業客戶需求變化非常快,一旦趕不上,公司可能會消亡。

還有一類是低易變性行業。

比如食品、酒業,對客戶需求管理相對小,更注重持續的品質管理、流程管理。

但對易變性行業來講,環境技術和客戶變化,對公司是致命性的,不能實行這些變化,很容易死亡,企業到了成熟期,你所在的產品和產業,很快進入下降期,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業務組合,就會錯失新的成長期,這時候又會走下坡路。

因此,這兩大因素使企業必須要進行變革,透過重整或最佳化管理體系,改變業務運作模式和決策機制,從而達成公司戰略。

在變革的時機選擇上,華為的經驗是在經營好的時候變革。公司利潤好、增長好,這時有錢、有能力變革,是主動變革的最好時機。

如果公司遇到危機了,財政狀況不好了,變革往往是被動的,同時效果不好,公司風雨飄搖,沒有多的錢變革,人心惶惶,這個時候反而不是變革的好時候。

所以,儘量要在公司經營好的時候,居安思危進行變革。

03 華為的變革歷程

和很多企業的變革一樣,華為的變革一開始也是問題驅動型的變革,後來形成了主動規劃和迭代演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那麼這三個階段是如何演進形成的,存在什麼樣的節奏和邏輯?我們逐個來看一下:

▇01 變革階段一:

問題驅動型變革(1993-1998) 這一階段,華為經歷了野蠻成長,規模迅速發展,但問題也越來越多。具體變革的背景是什麼?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維度來看:

業務狀況:

公司年年翻番、快速增長,公司規模大幅擴張。公司收入到1998年從幾個億增長至50億元人民幣,公司員工增長至8000人。

客戶需求:

行業處於電信行業大發展時期,產品供不應求,生產能力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大幹快上成為了企業主旋律。

內部管理:

此階段出現了內部流程的諸多漏洞,如研發與客戶不同步,供應無法滿足市場等。第二,隨著員工迅速增多,薪酬體制,人員管理等也面臨較大壓力。第三,內部缺乏質量管理體系,導致質量事故等嚴重後果。

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公司發展就會停滯走下坡路,於是華為開始了變革,起草華為基本法、引入ISO9000,向HAY公司學薪酬管理,向摩托羅拉學採購管理,向美國公司做股權激勵的公司持股制度,向香港機構學習藝術管理。當時任總那幾年頻繁去美國、日本、歐洲考察,想找到一家機構幫華為公司提升管理,到1998年才認識IBM,這個階段一方面要做變革引入基礎管理,另一方面要為體系化變革做準備。

這時候,企業家的直覺和管理自覺非常重要,如果企業家和最高層,意識不到管理變革重要性,很有可能錯失這個機會。

▇02 變革階段二:

主動規劃變革(1999-2011)經歷了第一階段的變革,華為的變革意識和變革準備度顯著增強,為了使管理體系更加匹配業務的發展,華為開啟了主動規劃型的變革。這一時期的變革背景是:

業務狀況:

研發週期和質量達不到要求,供應能力始終達不到客戶要求…2000年IT泡沫破滅,海外IT企業開始收縮,華為抓住機會進軍海外市場。在此階段,華為取得了BT認證。

客戶需求:

如何快速、高質量的研發和供應滿足客戶需求,海外客戶如何接受中國的產品,認可中國的品牌,是當時所面臨的挑戰。華為在公共關係、品牌、行業規則的遵從等方面均有了變革的壓力。

內部管理:

該階段的管理體系需要支撐質量好服務號價格低的競爭要求,需要支撐全球化的運營,包括全球交付的能力,全球供應系統,多工廠佈局,以及本地化等。於是,

華為啟動了新一輪變革,特點是面向全球,引入業界最佳實踐,主動有規劃的進行變革。當時規劃了很多專案,對流程、組織、IT和支撐體系進行了變革。

在流程上,

建立了IPD、ISC的完整流程體系以及公司整體流程架構,建立了IPD、ISC主幹流程,確定了各核心流程的運作模式及相互輸入輸出關係,實現了這些主幹流程與功能支撐流程的融合。

在組織上

,理順市場驅動機制,以流程為導向自上而下系統重整了公司組織體系。 在IT上,建立了能夠支撐全球的ERP等完整的IT體系及完整的辦公體系,對端到端交付流程的執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在供應上,

建立了全球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全部IT化,以流程為導向,從合同簽訂到交付完全自動執行。存貨週轉率提升數倍,生產週期縮短,全球任何地點可以交付。

這一階段華為形成了架構清晰、協同支撐、兼具集中性與靈活性的整合、高效管理體系,並具備了可擴充套件和適配能力。

▇03 變革階段三:

迭代演進階段(2012-至今)2012年之後,華為形成了常態化的變革習慣,進入到迭代演進階段,在第二階段形成的管理體系的基礎上,不斷變革適應新形態。該階段所面臨的挑戰是:單一產業的天花板,華為目前已佔到市場30%的規模,繼續增長將非常緩慢,因此華為2010年起尋求拓展自身的業務邊界,著手開始做消費者業務及企業業務。

在擴充套件業務邊界的同時,管理體系面臨著從單一業務體系到多特性的業務管理體系的演進。因此華為開啟了不斷的變革探索,

例如,向谷歌學習如何對不同的業務進行管控、考核與激勵。在組織方面,華為之前偏向中央管控,現階段則需要重新考慮對事業部的授權範圍,決策權與考核評價權的下放。流程與IT方面,根據三個業務(運營商、企業、消費者客戶)的特性進行適配和變革。權利下放之後,需要監管體系的變革。運營商業務方面,華為逐步將人工智慧應用於研發與服務等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華【營官方】微信公眾平臺:華營管理私塾(ID:hygls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