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養殖場為何要在奶牛的肚子上開個洞?看著很殘忍,其實好處非常多

2022-02-23由 江州御史左司馬 發表于 農業

死蠶蛹有毒嗎

在我國的文化意象中,“牛”作為封建農耕時代的主要生產力,一直是勤勞、無私、犧牲、忠誠的象徵。比如“

田裡禾苗壯,一步一點頭”

,說的就是牛在田間犁地的情景;而“草繩穿鼻系柴扉,殘喘無人問是非”則描繪了辛勤耕耘了一生的老牛,到晚年失去利用價值無人關心的慘狀。

步入現代社會後,科技的發展讓農業越來越趨向於機械化,用牛耕地已經很少見了,但牛並沒有退出我們的生活。

無論作為重要的肉類食材,亦或是奶類製品的原材料提供者,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許多養殖場都在進行大規模的奶牛養殖,這聽起來雖然不怎麼

高大上

,但其中的竅門可有不少講究。

01 在奶牛身上挖個大洞

在許多人的印象裡,牛是一種不怎麼需要人費心思去照顧的動物。

牛彷彿只要簡單地吃吃草,就能產生肉和奶。牛肉和牛奶在全世界肉食和奶類食品中的佔比極高,特別是牛奶,佔所有食用奶類的90%,

可想而知奶牛養殖有多麼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奶類的需求持續提高,對奶類產品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這必然影響到奶牛的養殖和牛奶的生產。

養殖場為何要在奶牛的肚子上開個洞?看著很殘忍,其實好處非常多

各國的養殖場總會優先選擇奶量高、身體健壯的奶牛來進行養殖。畢竟病牛產的奶不僅數量少,還無法透過質檢。

因此養殖場非常重視奶牛的健康狀況,透過不斷進步的養殖技術,人們發現被圈養的奶牛比自然放養的奶牛更容易得病。奶牛身上層出不窮的疑難雜症,總會給養殖場帶來巨大的成本損失和飼養壓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飼養主除了採用科學醫療手段,還會運用一些罕見的“土偏方”。他們往往會選擇在奶牛身上挖一個大洞,並在洞口覆上一個透明的蓋子。

透過這個蓋子,奶牛的胃部和消化情況甚至清晰可見。

養殖場為何要在奶牛的肚子上開個洞?看著很殘忍,其實好處非常多

有的飼養主在進行觀察之後,還會經常將手伸進這個大洞裡翻攪牛的胃,這種場景十分駭人,也非常令人疑惑:

奶牛身上的大洞有什麼用?為什麼要伸手去掏?

02 洞是用來幫助消化的

別看這個洞嚇人,它的用處可不小!奶牛身上的大洞其實是用於輔助解決奶牛積食問題的,甚至還能幫助治療牛的胃管堵塞,

這比給牛打針吃藥更加有用!

眾所周知牛是反芻動物,其消化器官非常特殊。牛一共有網、重瓣、皺、瘤這四個胃,其中瘤胃的體積最大,是食物進入胃部後最大的儲存器官。

養殖場為何要在奶牛的肚子上開個洞?看著很殘忍,其實好處非常多

當食物進到瘤胃後,牛會再度反芻(吐出)然後反覆咀嚼才能吸收,這個過程需要充足的時間,這對自然生長的牛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人工圈養的奶牛就不一樣了。

人們養殖奶牛是為了產奶,基於這個目的會經常給奶牛投放激發食慾的飼料,透過這種手段來讓牛吃進更多的食物。然而奶牛在快速大量進食後,消化系統的壓力也隨之提升,

因此積食和胃管堵塞是人工圈養奶牛中的常見病。

治療該類病症可以透過輸液、吃消化藥甚至是手術等方式,但這樣的手段往往見效慢,而且成本高,治療後奶牛的恢復週期也很長,久而久之自然會影響奶牛的產奶量。

養殖場為何要在奶牛的肚子上開個洞?看著很殘忍,其實好處非常多

於是飼養主們透過長期經驗的積累和實踐,最後選擇了在奶牛身上挖一個大洞的方式,透過這種手段來觀察其進食和消化情況,必要時進行輔助治療。

03牛會感到痛嗎?

人的手上被淺淺地劃一刀都會感到疼痛,牛的身上被掏了那麼大一個洞,當然會有痛感。奶牛身上的這個洞被稱為“人造瘻管”,專業的獸醫要花費1-2個小時的時間來進行手術,

才能在它們身上挖出一個大洞。

手術的過程會給牛打麻藥,但術後恢復期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一直到傷口周邊完全長好為止,牛才不會有痛感。

養殖場為何要在奶牛的肚子上開個洞?看著很殘忍,其實好處非常多

人造瘻管的洞口是需要用透明蓋子密封起來的,這樣可以隔絕空氣和病菌。一旦奶牛出現積食和胃管堵塞,人們就能伸手進去,按摩奶牛的胃部,

幫助其更快地消化和吸收。

這種治療手段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成本,還縮短了治療與恢復週期,對於養殖場來說是好事,但對於牛來說,它們不得不承受這樣的痛苦,甚至是改變進食的自然規律,這一切都基於因人類的物慾。

為了提高產奶量和整體效益,人類在牛身上還運用了很多違反生物自然生存的規律。除了人造瘻管,還有基因干涉。早在20世紀70年代,人類就開始為奶牛實施基因隆胸手術,透過增大奶牛的乳。房來實現產奶量的翻倍。

養殖場為何要在奶牛的肚子上開個洞?看著很殘忍,其實好處非常多

但這種手段有一定的風險,那就是奶牛過大的乳。房隨時可能爆裂開來。

牛奶作為營養價值極高的食材,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運用科技手段進行養殖和增產是大勢所趨,但這種行為應該有一定的邊界。牛為人類的需求貢獻了一生,希望它們在成長和生產過程中能少受些折騰,在年老失去價值後也能有妥善的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