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貓怕老鼠?農民滅鼠遇難題,有沒有更為有效的滅鼠辦法

2022-02-21由 佰秀農業 發表于 農業

怎樣滅鼠最簡單有效

昨日回村,鄰居懊惱地抱怨,說現在的老鼠太猖狂了,這兩天她計劃趁著好天氣,把家裡的被子晾曬一下,當她開啟廚子,拿出疊放整齊的被子時,驚訝地發現被子被老鼠咬破了很多洞,更讓她覺得過分的是,老鼠竟然在被子裡生了一窩鼠娃子,更不知道在被子上撒了多少泡尿了,開啟櫥門就能聞到一股尿騷味兒。

貓怕老鼠?農民滅鼠遇難題,有沒有更為有效的滅鼠辦法

鄰居平時在城裡做生意,並不在家常住,除了讓年邁的公公幫她看家,還特地養了一隻貓,沒想到這些老鼠整天在貓鼻子下面活得如此安逸,也不知是咋啦,如今貓的生活條件好了,反而對老鼠不感興趣了,說不定哪天背後突然竄出一隻大老鼠來,反而能將貓嚇得魂飛魄散吧。

既然老鼠能在人類眼皮子底下和人類共存了幾千年,在面對各種滅鼠措施後,依然不被消滅,難道老鼠有什麼“特異功能”嗎?作為老鼠剋星的貓,如今也不積極逮鼠了,那麼採用其它辦法能不能把老鼠“拒之門外”呢?

貓怕老鼠?農民滅鼠遇難題,有沒有更為有效的滅鼠辦法

事實證明,

單純地採取養貓、投毒、鼠籠誘殺等方式,對老鼠的殺傷力都不夠強大,據科學家研究表明,一隻成年老鼠的智商,能達到8歲孩童的高度,這也是老鼠數千年來一直能和人類共存,面對人類使出的各種手段,而沒有被消滅掉的原因所在

,即便是被列為“四害”之首,採取最大的資源進行滅鼠,也拿它們無可奈何。

一位經銷鼠藥的朋友透露,當你在家中投放拌有鼠藥的毒餌後,老鼠並不是沒有足夠的興趣,它們看到好吃的照樣垂涎三尺,關鍵是,它們在集體食用之前,會派遣“敢死隊”前去試吃,只有確定了絕對安全,後面的才敢大量進食。

貓怕老鼠?農民滅鼠遇難題,有沒有更為有效的滅鼠辦法

老鼠除糟蹋糧食、破壞物品外,還傳播病菌和恐懼,除了家鼠外,田鼠也是危害糧食安全的罪魁禍首,特別是在天敵減少的當代,加上當代農民忙碌於種植外的事情較多,這使田間的老鼠更加有恃無恐。

既然滅鼠成難題,都說方法總比困難多,難道人類真的拿老鼠束手無策嗎?

當然,老鼠再具有智商,畢竟頂多只有八歲孩童智商那麼多,真正和人類鬥智鬥勇,老鼠還是要被人類智慧碾壓的。

防鼠方式一:讓老鼠失去危害環境

貓怕老鼠?農民滅鼠遇難題,有沒有更為有效的滅鼠辦法

現代的農村,基本上都實現了水泥硬化地面,特別是儲存糧食的房屋,更是要封閉嚴實,面對滿屋子好吃的食物,卻只能在外轉悠流口水,這滋味兒大概也不好受,既然吃不到,那就另覓新食吧。

為防止老鼠進屋破壞物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常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經常打掃家裡的衛生,做到無死角打掃,也能讓老鼠失去藏身之地。

防鼠方式二:多管齊下集中滅鼠

所謂的多管齊下,是指在投放毒餌的基礎上(通常選用溴敵隆,為凝血劑,對人畜安全),在老鼠經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粘鼠板,這對小老鼠有極大的殺傷力,老鼠可以不吃毒餌,但不敢保證避開腳下的“陷阱”。

貓怕老鼠?農民滅鼠遇難題,有沒有更為有效的滅鼠辦法

同時不定時擺放老鼠夾,一旦老鼠被夾到,那種淒厲的叫聲,對同伴來說絕對是一種震懾,當老鼠在這樣的環境下感覺步步驚心之時,換個環境尋求過上幸福生活就成了首選。

所以,在農村滅鼠,講究的就是一個狠字,家裡老鼠多少,絕對是和防鼠措施的到位與否有關。

防鼠方式三:田鼠同樣不可忽視

家鼠在糟蹋糧食的同時,也糟蹋其它物品,但田鼠在糟蹋糧食的同時,也破壞土壤結構,有種叫地樑子的田鼠,可能是打洞時不愛出力氣,專愛在土地表層鑽洞,使田間莊稼遭到破壞,而且特別狡猾,農戶一般對其束手無策。

貓怕老鼠?農民滅鼠遇難題,有沒有更為有效的滅鼠辦法

由於農藥的濫用,如今田鼠的天敵少了,這也助長了田鼠的泛濫,特別是大豆種植區,傳統田鼠特愛蒐集成熟大豆粒,儲存在鼠洞裡,以備冬天時食用,小時候挖田鼠,除了要消滅田鼠之外,主要還是要討回被田鼠偷去的大豆。

由於田間可以食用的東西多,且空間大,像家庭防鼠那套模式在田間根本不可行,最好的方式除了保護天敵之外,就是對鼠窩進行破壞性打擊。

發現鼠窩,無論裡面有沒有老鼠,就要採取灌毒藥的方式進行滅鼠,可將甲拌磷、甲基異硫磷或馬拉硫磷等具有燻蒸能力的農藥,用水稀釋成500倍對洞穴進行澆灌,澆灌時應慢慢倒入,直至水滿為止,而後用硬物封住洞口,為防止老鼠從其它洞口逃竄,應檢查田間有無其它洞口,並作出相應堵塞措施。

貓怕老鼠?農民滅鼠遇難題,有沒有更為有效的滅鼠辦法

除用農藥澆灌,還有一種比較省時省錢的辦法,就是採用磷化鋁投進鼠洞,而後封堵洞口,對田鼠的殺傷力也比較霸氣。

老鼠之所以難被消滅,除了生性狡猾之外,還和生存空間較大、適應性超強、繁殖能力超強、部分人家疏於防治有關,特別是當代,農村人外出謀生渠道漸多,農村空置的房屋,又為老鼠提供了安逸的繁殖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