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農作物侵染病害和這些有關,及時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證高產

2022-02-13由 農村小小夢 發表于 農業

專性寄生物到底是什麼

文/鄉土生活園藝

農作物出現的病害,是寄主作物和病原物之間,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相互影響、作用的結果。從個體發病,到群體流行,都是要有兩者的共同“參與”來完成的;也就是說,病原物是離不開寄主作物的,而寄主作物又影響著病原物。

能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和發生、發展的規律,是防治、輕輕、避免農作物受病蟲害侵染,而造成減產、劣質的重要依據,也為我們防治病害提供了借鑑。

農作物侵染病害和這些有關,及時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證高產

病原物對農作物有寄生和

致病性

,而農作物是病原物的寄主作物,同時又對病原物有一定的抗性。病原物是誘發農作物病害的“罪魁禍首”,它對農作物來說,既有寄生性又有致病性;而農作物,可以透過自身品種的不同,透過免疫,抗病,耐病等特性,表現出對病原物侵染的抵抗能力,我們稱為農作物的抗病性。

病原物的致病性

病原物一般都是寄生物,它不但具有寄生能力,還有一定的致病能力。它一般是指,病原物從活體細胞、組織中獲得養分供自身生存需要的能力,均屬病原物的寄生性。根據病原物的寄生性,可分兩大類寄生物,即:專性寄生物、非專性寄生物。

1,專性寄生物

。這一類寄生物的寄生能力比較強,只能依靠寄主活體組織才能生存,也就是說,只有寄主農作物死後,該類寄生物才停止生長和危害。如:農作物的病毒,霜黴菌。

2,非專性寄生物

。這類寄生物對農作物的寄生性較弱,它既能寄生又能腐生。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它們既可寄生在活體農作物體上,又可在死後的農作物殘體上腐生。大多數細菌、真菌都屬於這類寄生物。

農作物侵染病害和這些有關,及時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證高產

同時,這兩類寄生物對農作物又有致病性。通常,病原物對寄主農作物,直接或間接的破壞、毒害的能力,我們稱之為病原物的致病性。專性寄生物,雖然寄生能力強,但它並不會馬上引起寄主作物嚴重的病害,因為它要從寄主作物細胞中吸收養分,慢慢的“讓”作物死去。非專性寄生物,雖然寄生性較弱,但它們侵入作物後,很快“殺死”寄主細胞,使組織腐爛然後吸取營養,這類病原物所致作物病害,一般發病快、嚴重。

病原物對寄主作物致病後可見於:產生多種毒素,殺死寄主作物細胞;搶奪寄主細胞的養分和水分,致寄主作物生長不良;分泌各種酶,破壞寄主細胞和組織;分泌激素,導致寄主作物不能正常生長,生長畸形。

農作物侵染病害和這些有關,及時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證高產

農作物的抗病性

農作物的抗病性,是農作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一種遺傳特性。根據品種不同,這種特性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它對病原物的抗性,可表現為:

免疫、抗病、耐病

。作物完全不被某種病原物侵染,為免疫;寄主已發病,而病原物被限制在小範圍內不擴充套件,為寄主的抗病性;寄主染病後,發病症狀明顯,但寄主可以耐受住病原物的危害,對後期的產量、質量影響不大,為寄主的耐病性。

A,避開病害侵入

。避開病害,是農作物抗病的一種機制。它並不是說,農作物可以避開病害的侵染,而是因為某種原因,農作物在某個生長時期錯開了,易感病期或病害的盛發期。如:我們可以透過提早、推遲播期,錯開某種蟲害、病害的盛發期,而起到避免染病、抗病的目的。

B,抗病害侵入

。農作物的外形特徵,表層組織結構、內分泌物等,具有阻止病原物侵入的現象,為農作物抗病中的抗侵入機制。如:不同品種的柑的表皮,對潰瘍病就有不同的抗性,表皮氣孔稀疏,數量少的品種,就抗潰瘍病的侵入,反之,則容易受潰瘍病的侵入。

所以,我們在種植時,預防病害的侵入,提高農作物的抗病性時,是一種綜合性的管理措施,只有綜合運用起來,才能起到最理想的防病效果。

好,更多無公害種植技術,請關注我們的【

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講解

】專欄,我們會在裡面隨時更新最實用的種植技術、和經驗。謝謝!

農作物侵染病害和這些有關,及時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證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