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有什麼講究?這裡面學問不簡單!

2022-02-12由 豪車你不懂 發表于 農業

秋冬行刑什麼意思

看古裝劇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當一個犯人被判死刑之後,總要再加一句“

秋後問斬

”。一年有四個季節,為什麼非要選擇“秋後”這個時間呢?我國曆史上,有關“秋冬行刑”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早在漢代起便有

"秋冬行刑"

的規定,除謀反、謀大逆等罪犯即時處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後至冬至前進行。隋唐以後,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複審複核,死罪更要多次復奏後由皇帝親筆勾決。 之所以要這樣嚴格的規定,與

“秋分

”這個節氣有很大的關係。

“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有什麼講究?這裡面學問不簡單!

秋冬時節有一種肅殺之氣,再還可能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冷,容易處理屍體,不容易引起瘟疫的傳播。

“午時”

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

“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有什麼講究?這裡面學問不簡單!

午時三刻問斬

在網上說的人其實已經很多了,

午時三刻

陽氣最盛,此時斬殺犯人鬼魂不能作祟,取壓勝之意。其實這只是一層意思,此時問斬也是為了讓犯人早日輪迴,物極必反陽盛生陰,午時之後正生陰氣,此時的陰氣最為強盛。表現在人身上就是午後犯困,這點陰氣會幫死者早入地府,不留陽間。

“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有什麼講究?這裡面學問不簡單!

再說說

秋後問斬

,其實早期歷史上並沒有這樣的規定,從漢朝開始,董仲舒提出了這個觀點,他認為秋冬的時候殺人有違天道,這個時候

秋後問斬

的雛形初現,東漢時期把時間確定在了十一月和十二月之間。唐宋的時候,除了罪大惡極之人,剩下的都是要等到

秋後處決

。明清時期更誇張,無論你犯了什麼罪,只要是砍頭的必須得在秋後。

“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有什麼講究?這裡面學問不簡單!

同時,中國的五行學說認為:金、西方代表收斂,而火、南方代表輸布,水、北方代表收藏,“鳴金收兵”的本意為停止進攻,結束戰鬥,現多比喻完成任務,結束工作,也就是說,完成任務該回來了,其實這就是“收斂”的過程。

“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有什麼講究?這裡面學問不簡單!

處決犯人是一件陰氣很重的事情,所以古代的皇帝希望這樣能減輕一點陰氣,畢竟古代的皇宮是很神聖的地方。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這個時候的陽氣可以讓犯人魂飛魄散,讓犯人連鬼都做不了,這也是選擇在

午時三刻

處決犯人的主要原因。

“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有什麼講究?這裡面學問不簡單!

另外,古人在行刑的時間上也有講究。例如唐宋時期,要求每正月、五、 九月不得處刑,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 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為禁殺日;明朝時,當有大型祭祀活動時也被禁止處刑,否則被鞭撻四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