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為什麼說長三角政府面對企業不要強留也不要強要?先看看蔚來汽車的長三角基因吧

2022-01-24由 同花順財經 發表于 農業

基因源任務在哪裡做

為什麼說長三角政府面對企業不要強留也不要強要?先看看蔚來汽車的長三角基因吧

“蔚來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這是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李斌很喜歡在公眾面前說的一句話。

在上海設立總部和量產車研發中心,在美國聖何塞建立自動駕駛研發中心,在德國慕尼黑成立設計中心,以及在英國倫敦建設極限效能研發中心,從蔚來汽車目前的發展佈局看,此話不假。

但若把蔚來汽車佈局圖的比例尺放大,把目光聚焦在長江入海口,又可以發現,這更是一家長三角公司——以上海為中心,400公里為半徑畫一個圓,正好可以把蘇浙皖三省的省會都圈在圓內,與省會一同圈進的,還有蔚來汽車分別設立在合肥和南京的整車和三電生產基地。“可以說,我們從誕生之日起也自帶著長三角基因。”蔚來汽車使用者發展副總裁朱江說。

為什麼說長三角政府面對企業不要強留也不要強要?先看看蔚來汽車的長三角基因吧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

蔚來為何自帶長三角基因?

四年多前,李斌和北大校友秦力洪從北京南下來到上海,在中國汽車工業的發祥地嘉定租下幾間不大的辦公室開始創業。那時,直覺告訴他們:造車新勢力的人才基因就在這裡。

從上世紀80年代初第一輛國產桑塔納汽車在嘉定下線,到蔚來汽車創立的2014年,30年間,從嘉定到整個上海,乃至上海周圍的長三角地區,已經聚集了全中國最全、質量最好、生產能力最強的汽車產業鏈。對於這一點,不只李斌和秦力洪,同為造車新勢力的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也多次表示認同:“長三角擁有中國最先進的汽車產業叢集。”而造車新勢力的領軍企業特斯拉將美國以外的首個超級工廠建在上海臨港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有人說,汽車是現代工業的皇冠。這句話深層的含義不言而喻:要真正造好一輛車可謂難之又難。但現在,蔚來汽車卻要從零開始造“皇冠”,該從何下手?當然是人才——讓那些“既見過豬跑又吃過豬肉”的人們來從頭開始造一款新車。

那麼,人才又從哪裡來?“人才就在上海。”李斌和秦力洪的直覺沒有錯,不到三年的時間,蔚來汽車就在上海為公司招募了幾千人的研發團隊,設立了兩大試驗中心。

研發人才聚齊了,但造車畢竟不是畫PPT,只有向市場推出量產的車型才能讓投資者和消費者們信服。這時,生產基地也變得必不可少。公司成立兩年後,蔚來汽車與江淮汽車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建設了一間全新的電動汽車製造基地。“考慮到成本和與研發中心的距離,在合肥建整車工廠對我們這樣的新創企業來說最佳的選擇。”一位蔚來汽車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而稍早一些,蔚來汽車在位於南京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利用現成的廠房設立了自己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製造與全鋁車身整車試製基地。這次為何又是南京?“我們真的找尋了很多城市,當然也曾經想過在上海,但最終選擇在南京製造蔚來汽車的‘三電’裝置還是因為它‘最合適’。”主導“三電”研發的蔚來汽車副總裁黃晨東表示。

為什麼?因為“最佳”、“最合適”。乍一看似乎很難理解,但一位汽車產業內人士表示:“這就是市場的‘手’在起作用了。”如此解讀,倒也與上海作為中心城市集聚企業總部與研發中心,周邊其他次中心城市承接一部分產業梯度轉移的定位相符。

“新動能”的長三角基因源自哪裡?

今年初,陸家嘴區域內的浦東金融廣場2號辦公樓頂掛上了“支付寶”的藍色標誌。總部長期註冊在浦東的支付寶,進一步在上海的金融核心區域佈局,引發各界關注。

花上22。62億元人民幣為旗下企業“支付寶”在上海買樓,真是一個大手筆。對螞蟻金服來說,這又是為何?“它將作為我們在上海的辦公室,滿足我們在上海日益龐大的業務需求。”螞蟻金服工作人員曾在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長期以來,杭州和上海對螞蟻金服發展的意義同樣重要。

綜合各方資訊,從企業選擇的角度出發,買樓是“最合適”的,而讓螞蟻金服做出這個選擇的也是“市場”。去年8月,上海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在上海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圍繞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技術創新和製造業轉型升級、新零售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我看到了上海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因此將把更多新業務、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放在上海。”馬雲在簽署協議時說。

與用網際網路思維造車的蔚來一樣,脫胎於網際網路企業的支付寶,抑或螞蟻金服也被視為當今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從這些“新動能”企業的“遷”與“建”中可以看出,他們在長三角各大城市中的“轉移”並非如傳統企業一般是出於被動,而是主動出擊,或從一開始就有的長遠戰略佈局。

從被動到主動,新舊動能企業內部基因轉變的來源是什麼?“還是市場。”一位經濟分析人士指出。而根據《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升異地公共服務便捷度,加快建立統一市場是實現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

由此可見,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之前,“新動能”企業已根據“市場基因”主動在長三角區域內佈局發展。未來,隨著長三角區域更加開放和統一的市場建設的推進,選擇“主動出擊”進行佈局的企業一定會越來越多,甚至從“新動能”蔓延至“舊動能”。

這時,揹負一定招商引資壓力的各地方政府又該如何面對“新局面”?“當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在有序地進行資源配置的時候,行政這隻手就不要‘亂動’。”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已向世人說明這個道理。

因此,長三角政府面對企業在區域內“遷”與“建”的“新局面”時只需做一種選擇——不要強留,也不要強要,讓新舊動能企業的“市場基因”都能最大化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