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蝦稻田裡來了“教授團”

2022-01-24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農業

稻田裡面的泥是什麼土

蝦稻田裡來了“教授團”

“自從學校啟動‘鄉村振興荊楚行’,我們除了以自己的專業服務地方,又多了一重‘資訊員’‘聯絡員’的身份。”12月8日,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副院長、教授高澤霞向記者介紹,在瞭解到村民們的有關需求後,就會向學院、學校反饋資訊。“鄉村振興荊楚行”充分調集了全校力量,能有效服務整個產業鏈。

幾天前,高澤霞、馬徐發等幾位教授又來到陽新縣浮屠鎮,先後走進陽新縣百容水產良種有限公司、黃石北富生態種養殖股份有限公司,瞭解優良品種育繁推的新進展,以及企業和鄉親們的新需求。

蝦稻田裡來了“教授團”

教授們下田手把手指導生產

在黃石北富生態種養殖股份有限公司,幾名養殖大戶看到教授們,親熱地打招呼:“教授又過來啦!”

近幾年,該公司與華農水產學院合作,發展“蝦稻共作”產業,並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電商+農戶”方式,推進產業興農、農民致富。

泉池村村民董克亮今年37歲,是陽新縣華亮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曾在浙江打工,5年前回到家鄉。“我有300多畝蝦稻田,前年賺了幾十萬。今年拿出100多畝搞稻蝦鱉混養,收入又增加了不少。”董克亮說,能有這樣的好日子,既離不開政策扶持,也多虧了華農教授的指導。

董克亮坦率地說,他在整個家族和周邊農戶裡是“打頭陣”的,最初心裡也很忐忑:自家沒什麼家底,萬一養敗了怎麼辦?

蝦稻田裡來了“教授團”

“一開始我自己摸索,也吃過虧。有一口塘養殖密度太大,蝦子死得多,虧了好幾萬。”他說,後來有了專家指導,養殖上就不用再走彎路了。

平時不管有事沒事,董克亮都經常打電話給王衛民、高澤霞等華農教授請教。前不久,華農水產學院在陽新舉辦培訓班,幾位教授還隨養殖戶到田裡,現場指導他們。

“教授們就在田邊上教我們怎麼養,比如喂什麼、密度怎麼樣,還耐心地講PH值、溶氧量等等。這些知識我們以前哪懂,都是憑經驗。”董克亮告訴記者,在教授們指導下,他初嘗成功,現在又帶動了自己的家族和一些鄉親從事養殖。

陽新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樂紹華感慨地說,華農教授不僅經常為當地農民和企業義務培訓,有時還會貼講課費請省外專家或當地“土專家”為大家授課。華農的大力支援,為陽新水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蝦稻田裡來了“教授團”

萬名師生參與“鄉村振興荊楚行”

華農水產專家團隊已與陽新開展了長期合作,將水產育種、養殖技術與當地特色優勢緊密結合,並承擔了中華沙塘鱧規模化培育研究試點工作。

在華農“鄉村振興荊楚行”活動中,水產學院成為對接黃石的牽頭學院。“農民如果有其他需求,我們也可以收集並反饋資訊,請來其他學院的有關專家。”高澤霞說,“鄉村振興荊楚行”的這種方式推動了政產學研用更緊密地結合,也能更好地服務整個產業鏈。

蝦稻田裡來了“教授團”

華農水產學院黨委書記向晉文介紹,該學院在“鄉村振興荊楚行”活動中,充分發揮了科技和人才優勢,圍繞“科技、人才支撐鄉村振興”主題,聚焦當地主導特色產業、聚焦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實施“崗位科學家荊楚田野行”,開展專題技術培訓,進行生態養殖技術指導,提升了當地特色農業效益和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推動集體經濟轉型升級發展。該學院將繼續結合黃石當地產業發展需求,做好促進水環境治理和水產養殖提質增效等工作。

去年7月,華農啟動“鄉村振興荊楚行”。該校透過“一位校領導帶領一個學院、一個業務部門,組建一個工作專班,聯絡服務一個地市”的方式,主動對接省內17個市州,服務鄉村振興。一年多來,萬餘名師生深入田間地頭,充分發揮科教優勢,開展精準對接、精準服務,並參與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韓曉玲 通訊員 蔣朝常)

編輯:李琛

【來源:湖北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