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記者@您|勤“繭”致富 “蠶寶寶”變身“銀元寶”

2021-12-15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農業

養蠶經濟效益在哪裡

勤“繭”致富 “蠶寶寶”變身“銀元寶”

——走進鄉村看小康暨呼倫貝爾豐收季系列報道之十二

“養得一季蠶,可抵半年糧”,這句農諺形象地講出了養蠶的週期短、效益好。眼下,正值蠶繭收穫時節,蠶寶寶即將帶來的經濟效益讓阿榮旗六合鎮建國村的蠶農們喜上眉梢。

記者@您|勤“繭”致富 “蠶寶寶”變身“銀元寶”

柞林茂密

綠葉蔥蔥

置身於萬畝蠶場

只見一隻只綠色的秋蠶

趴在柞樹枝葉上

肥碩的蠶兒憨態十足

有的閉目養神

有的悠閒地吃著柞葉

有的已開始吐絲結繭

渾圓的秋繭掛滿枝梢

記者@您|勤“繭”致富 “蠶寶寶”變身“銀元寶”

“這蠶繭好呀,白花花的有看頭。”蠶農楊玉飛家今年放了150畝地的柞蠶,他喜滋滋地給大家算了一筆效益賬:種地150畝,也沒有一把繭(120畝蠶場)收入多,放蠶產業兩個月時間就能收入好幾萬。今年的蠶繭質量好、產量好、效益好,我家預計能收入6萬元。

記者@您|勤“繭”致富 “蠶寶寶”變身“銀元寶”

跟楊玉飛家一樣,蠶農王豔萍家的柞蠶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收成。這幾天,兩口子每天一大早就開始採摘收穫蠶繭。“今年繭價特別好,各地的客商都紛紛湧入,有遼寧的,黑龍江的,一點也不愁賣了,以前放蠶怕沒人收,現在是客商都到家裡來搶貨了。”雖忙得不可開交,喜悅卻洋溢在她的臉上。

記者@您|勤“繭”致富 “蠶寶寶”變身“銀元寶”

小小“蠶寶寶”,鋪就一條致富路。“建國村總戶數324戶,有柞蠶80多把,平均四戶一把繭子(120畝蠶場)。農閒時,老百姓放蠶,一把繭子能純收入5萬到6萬。”阿榮旗六合鎮建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偉說,柞蠶生產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作為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將加大扶持柞蠶養殖,並加大技術和管理服務,幫助農戶實現規模化科學養蠶,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記者@您|勤“繭”致富 “蠶寶寶”變身“銀元寶”

阿榮旗是自治區最大的柞蠶繭生產基地,最大的柞蠶繭集散地,最大的柞蠶種生產基地,已有幾十年的放蠶歷史。近年來,阿榮旗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柞蠶產業作為綠色發展的一項富民產業。引導蠶農們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致富,實現了生態效益“雙豐收”。今年,阿榮旗共放養柞蠶4016把,產量可達600萬公斤左右,預計產值2。3億元。全旗5018戶蠶農養著小蠶蟲奔上小康路。

往期回顧

原標題:《記者@您|勤“繭”致富 “蠶寶寶”變身“銀元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