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思考:走出豬場黴菌毒素防控的誤區

2021-12-05由 湯明軍 發表于 農業

黴毒清和黴必清一樣嗎

今天走訪部分規模豬場和中小養殖場,為飼料採購、加工、存放、飼餵等環節的措施甚為擔憂。要麼採購劣質飼料原料或脫黴劑,要麼採購量過大存放不合理,要麼料線或飼槽疏於清理或清理不徹底,要麼思想上不重視或重視的不科學。在無毒不是料的今天,每個人都必須重視黴菌中毒。

一、黴菌毒素防範必須常態化

黴菌是形成分枝菌絲的真菌的統稱,其對環境條件不苛刻,繁殖能力極強,飼料是黴菌天然的優質培養基,主要依靠無性或有性孢子繁殖。動物吃進被真菌汙染的飼料、飼草致病,稱真菌毒素中毒病。黴菌廣泛存在於空氣、土壤、水及腐敗的有機物中。飼料黴變及黴菌毒素汙染是一個持續性的全球性嚴峻問題。飼料原料、運輸工具、飼餵工具、大型料倉、料線、潮溼圈舍等受黴菌毒素汙染的風險很高。日糧中缺少蛋白質、硒和維生素是黴菌毒素中毒的易感因素,飼料發生黴變是黴菌中毒的根本原因。全球每年大約25%的穀物受黴菌毒素汙染。我國飼料黴變問題則尤其突出,如玉米、稻穀、小麥、油菜等飼料黴菌毒素汙染率高達90%以上,嚴重汙染而至禁用程度的則高達20%左右。基於此,任何一家飼料企業的任何一款飼料產品、任何一個畜禽養殖場,尤其是自配料養殖場,均會在不同時段受到不同程度的黴菌汙染或威脅。

二、黴菌毒素對動物的危害

黃麴黴毒素:危害最嚴重,最強免疫抑制而破壞免疫系統;凝血因子抑制劑,損傷組織器官易滲血;侵害肝臟致肝損傷,降低解毒與消化功能。赤黴烯酮:生長在玉米、高粱和小麥上,具雌激素作用。不同劑量引致不同病狀,母畜性早熟、外陰紅腫、黃體滯留、不發情、假妊娠、早期胚胎死亡、流產;公畜性慾低下、包皮浮腫、睪丸萎縮、死精。還可致少乳、無乳、腹瀉、脫肛、黃疸、出血、淤血。赭麴黴毒素:黴菌腎毒素,致動物腹瀉、厭食、脫水、生長遲緩、飼料利用率低,剖檢腎蒼白堅硬即橡皮腎。新月黴毒素:引致瘙癢、面板壞死、淋巴系統損傷、胃腸炎、厭食,嚴重則致動物拒食、嘔吐、衰竭。麥角毒素:動物精神沉鬱、採食減少、後腿跛行,嚴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壞死。鐮孢黴素:普遍存在於玉米中,可致動物咳喘、呼吸困難、肺水腫、胸腔積液,發病率高達50%,病死率50-90%。

飼料原料和全價料中經常同時存在幾種黴菌毒素,且毒素之間相互協同,使動物中毒時臨床症狀更復雜、更嚴重。有時很少能見到每種毒素的特徵性臨床症狀,如玉米赤黴烯酮的外陰紅腫、煙麴黴毒素的呼吸急促等。當前動物黴菌毒素中毒綜合徵有四大特點:一是多見多種黴菌毒素聯合致病的症候群;二是中毒綜合症多屬慢性中毒;三是出現如眼結膜紅腫外翻、石灰樣尿石症等新症狀;四是多系統、多器官病變;五是肢蹄跛行、後軀癱瘓、嘔吐、外八字型行走。

三、黴菌中毒綜合預防措施

嚴控黴變飼糧當做飼料原料:採購、儲存、加工玉米、小麥、高梁、稻穀、麩皮、蠶蛹、魚乾等水分不得超標,防止飼料原料全程全環節發黴變質;嚴格“先進先出”並及時清理已被汙染的原料;嚴重發黴的飼料要全部廢棄,絕對禁止飼餵。

適時有效脫毒處理:淘洗、烘乾、過篩、風車、除雜、除塵、膨化;飼料加工中全程按0。1%新增黴速清或黴毒清;動物日糧中長期按0。2%新增肝平克、黴毒消、黴毒清、黴速清、激抗、益生肽。黴菌毒素處理劑或吸附劑質量千差萬別,有蒙脫石等矽鋁酸鹽類吸附劑、有甘露寡糖類、有雙極性改性水合矽鋁酸鹽、有中藥提取物等,應注意甄別比你選用合格優質的脫黴劑類產品。

四、動物黴菌毒素中毒後的控制

動物黴菌毒素中毒目前無特效藥物治療。一旦發生,立即停用含黴菌毒素的飼料及原料,更換無毒飼料並在全群飼料中按0。3%新增黴毒清或黴速清等黴菌毒素處理劑,同時按0。5%新增螯合參華素、肝平克與激抗等,保證動物充足的飲不供應。急性中毒則以解毒保肝、清除毒素、強心利尿、補液解毒為處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