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山野中的珍品雲南青頭菌

2021-08-29由 天然自我的心 發表于 農業

菌蓋是什麼

山林裡青頭菌最多。它們就生長在松樹下或者雜木下,菌蓋是淺綠色的,這在菌子中是少見的顏色,這給它們增加了清新感。青頭菌剛冒出土地時,呈小圓球形,然後是青綠的半球形,像山寨裡明亮的彝族小姑娘。菌蓋全開啟時,中間部位形,然後是青綠的半球形,像山寨裡明亮的彝族小姑娘。菌蓋全開啟時,中間部位凹陷下去,過成熟者表皮裂開,呈斑狀。

青頭菌可生食。在山林裡拾菌子的人們,有時嘴裡閒著,就隨手把剛冒出來的圓形青頭菌放進嘴裡嚼。前幾年回雲南老家,上山拾菌子,妹夫的這個小小舉動把我嚇了一跳。在他的動員下,我也入口生嚼,有點脆爽,口味厚,山林的味道濃,但卻是清爽的。

山野中的珍品雲南青頭菌

山上拾菌子,拾多了,就要到街子上去出售。出售的多了,就形成菌街子。菌街子與雲南傳統的街子不一樣。傳統的街子貫穿全年,菌街子只出現在雨季,此前此後則只有零星的攤點,十冬臘月想去趕個菌街子選幾種菌子品嚐一下,不可能。在雨季,雲南大部分縣城每天都有菌街子,多半集中在某一條街,沒有規定,約定俗成。這與傳統的街子每隔幾天趕一次也不一樣,菌子放不住,隔幾天再趕街子交易,菌子都腐敗了。

菌街子一般在下午四點開業直至天黑。清晨,山裡的人們到山林裡拾菌子,只有到下午才能將新鮮的菌子送到街子上。我讀初中時,教室門外就是一條通往縣城的山路,在欄杆邊看,成群結隊的小姑娘揹著菌子往縣城趕,有的還騎著腳踏車。她們與我年紀相仿,但大多數連小學都沒上完就在家勞動了,有時也向學校投來嚮往的眼神。現在趕街條件好了,有的騎摩托車,有的騎腳踏車。到街子上,找一個空地,蕨葉鋪開,將一朵朵菌子小心地撿出來,等著人們挑選。菌街子人頭湧動,人們挑挑揀揀,討價還價,很熱鬧。

山野中的珍品雲南青頭菌

菌街子上,見到最多的就是青頭菌,它們價錢便宜,味又好,所以購買的人也很多。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說:“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比牛肝菌高。”

對雲南人來說,菌子是山珍,也是普通小菜,尤其是青頭菌。拾菌子的人雖說都將菌子背到街子上出售,或者有人到村寨裡去收購,但被挑剩下的菌子還得留著自己吃,所以山珍不僅是別人的,也是自己的,貧窮和富有都與菌子有關。至於縣城裡的工作人員,大多來自鄉村,想吃菌子自有渠道;有的人週末還組織到山裡去拾菌子。很多縣城就在山腳下,即使像昆明這樣的地方,出城不遠就有山林,菌子就在裡面等著呢。城市人上山拾菌子,玩樂的成分多,當然也會有收穫,自己的收穫自己弄來吃,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不想上山,到菌街子上去挑挑揀揀,物美價廉,回家弄著吃,也很好。沒聽說城市人吃菌子比山裡人少,他們更方便。

山野中的珍品雲南青頭菌

青頭菌一直是親民的美味。一些越來越貴的菌子可以不吃。在香格里拉、麗江一帶,過去的雜菌松茸現在價格高漲,成了尊貴的價錢之王,沒關係,很多年前大家就都吃過鬆茸了,現在不吃也可以,拾來出售給別人享用,還有收入,不錯。楚雄等地的豬拱菌松露因為出口歐美,價很貴,沒關係,它們過去本來就少,也少有人吃,最多不過用來泡酒,運氣好碰上幾個嘗一嘗也不錯,沒有也不影響食菌子的心情,不必跟法國人、美國人去較真。青頭菌味很好,隨處可見,價也便宜,吃吧。

雨季在雲南旅行,吃青頭菌子也有去處。山鄉街子的小餐館就是享用菌子的地方。小餐館臨街而建,裡面都有一個菜架擺在顯眼的地方,能有的菜都陳列在上面,菌子也擺在上面,想吃什麼現點;或者告訴店家做法,或者徵求店家的意見,自己選擇一種就可以了,無非是炒與煮。簡單好,吃的是原味,弄複雜了反而失了本分。城市裡的酒店也有菌子宴,精緻一些,但味還是山林裡的味,只不過價錢貴一些。有的人喜歡大酒店的感覺,說是吃環境吃氣氛,有的人喜歡街邊小吃店,吃的是實惠和民間趣味,各有所好。有的外地人喜歡逛一下菌街子,這就更好了,購買一些青頭菌,找一家小飯店,出一點加工費做來吃,更有情趣。

山野中的珍品雲南青頭菌

回雲南老家的幾次,母親都是用香芹炒青頭菌。香芹,不是外地的芹菜,外地的芹菜是沒有味道的,芹菜、西芹都是如此,水芹有味,但也不對。在外地生活,偶爾購買標著雲南標籤的菜,吃起來也不是那個味,苦菜不是那個苦菜,小瓜不是那個小瓜。這些都影響了我對香芹的感受,以為它就是這樣的味。我的味覺記憶錯了,或者是味道已經變了。直到回老家,母親從後園裡摘來香芹炒青頭菌,味覺回來了,清爽雅緻,好格調。

楚雄人吃青頭菌有自己的方法,他們將青頭菌整朵下鍋煮熟,形仍在,色彩仍是淡雅的青綠色,然後抓一把水醃菜放進去,如此就成為了美味。有人吃得複雜一些,將“嫩頭青”菌帽裡填上剁碎的肉清蒸,味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