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21世紀屬於印度?烏克蘭要“反思”中烏關係,俄羅斯認定西方參戰

2023-01-31由 國關大俠客 發表于 農業

你還在忙嗎英文

二十一世紀是否是“印度世紀”而不是“中國世紀”?

這是最近國外《觀點》週刊發表的社論文章。

印度不僅正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且,也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並有可能在本世紀末,超過日本和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面對美國與中國。印度有更廉價的勞動力,有高階工程師,有大量外國投資,也有廣闊的國內市場,全球供應鏈重組對印度比對中國更為有利。在民主體制與專制體制在全球的對立中,西方樂見亞洲有一個可以挑戰中國的“民主國家”。

21世紀屬於印度?烏克蘭要“反思”中烏關係,俄羅斯認定西方參戰

大俠要說,

現在的西方媒體頗有點“做白日夢哄自己”的味道,如今眼看中國復興不可阻擋,就幻想著印度能夠在二十一世紀以國家競爭的方式給我國施加壓力,因為表面上看印度好像擁有全部的“中國成功因素”。

說白了,就是“中國人行,所以印度人也行”的思維核心。但大俠要說,產生類似幻覺的國家不少,但至今中國這樣的和平復興案例,還就是隻有一個。

西方文章最後想表達個什麼呢?

那就是“強大後的印度”一定會選邊站,而且一定會“站隊西方”。

什麼叫一廂情願,這就是一廂情願。

大俠要說明白,表面上看印度擁有全部的“中國成功因素”,但實際上看,印度身上的“毛病”,中國可沒有。

相比中國,印度的問題則主要存在於“硬體”方面,即基礎設施和資源環境的約束。

比如落後的基礎設施,電力能源不足,公路、鐵路交通不暢,城市建設落後等等。資金短缺又使印度在短期內難以大量進口石油和建造更多的核電站,這也制約了印度投資的增長。

那麼,這兩種不同制約因素究竟是何種因素對經濟增長構成了更大的障礙呢?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報告透過調查和研究表明,

在構成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各種制約因素中,名列首位的並不是制度、技術和金融體制等軟性因素,恰好是人們通常都認為並不重要的基礎設施。

原因在於基礎設施是剛性的,也不可能從外部世界獲得;但技術是可以引進的,制度是可以借鑑的,它們都可以藉助於由“實踐中的經驗”而產生的學習效應來加以改進或改革。這正是中國為何會比印度發展得更快的原因所在。

21世紀屬於印度?烏克蘭要“反思”中烏關係,俄羅斯認定西方參戰

印度除了硬體方面落後於中國外,制度方面也有缺陷。

一是印度的行政辦效率低下。

印度的勞動生產率也很低,雖然平均工資比中國低 25%左右,但每個工人的產出卻比中國低 50%。

二是勞動法條款設定沒有實現利益均衡。

印度是惟一一個解僱員工需得到政府批准的國家,企業停業或關閉也受到嚴格限制,這樣企業內部就無法獎勤罰懶,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就無法實現優勝劣汰,雖然保護了勞動者的權益,但並沒有實現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均衡,客觀上限制了企業投資的積極性。

三是商業的誠信度差。

例如,在某次中印雙方棉紡企業的技術和商務談判會上,雙方對原來談妥的技術方案有爭議。而當中方企業拿出雙方上次簽署的圖紙和協議作為中方意見的佐證時,印方代表竟然無恥地將原有的協議和圖紙當場撕毀。根據此事,對印度商人的誠信度可窺一斑。

從未來看,

21世紀也不可能是“印度的世紀”,說的不好聽點,如果印度國內不出現大破大立的情況,22世紀、23世紀,印度也最多是國際社會之中“不可忽視的一位參與者”罷了。

印度人總喜歡拿自己跟我們比,說什麼“再不努力孟買就要被上海超越”,那實際情況是如何的呢?

21世紀屬於印度?烏克蘭要“反思”中烏關係,俄羅斯認定西方參戰

大俠承認,印度的軟體業較中國體現出了更強的國際競爭力,另外在製藥業等一些特定行業上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中國對外經濟關係具有很大的規模優勢,外需與外資對於中國經濟的推動力遠強於印度;但印度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的質量上高於中國,另外,印度國內消費市場對於經濟的推動力大於中國。此外,中國對外貿易的龐大使中國成為了典型的外向型經濟。

而在2020年開始,開始“雙迴圈”後的我國,經濟開始轉變依賴外貿的現狀,強調的是“外貿”和“內需”的均衡。

當前中國的基礎設施強於印度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印度經濟環境中也有一個重要的優勢,這就是它的金融體系比中國更為健全。印度獨立以後繼承了英國人留下來的金融制度、擁有 130 年曆史的銀行體系和 100 年以上歷史的股票市場。印度的銀行比較成熟,其不良貸款率遠低於中國;另外,印度的證券業也比中國更加成熟,企業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都比中國發達,這使印度企業的融資比中國企業更加方便。

國家之間PK 的結果如何,還要動態地分析兩國的政治制度的完善、經濟改革情況、人口紅利的變化、教育狀況的改善等因素。

政治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尚存且難以透過和平發展的方式徹底革新改變,不客氣的說,印度目前就社會政治制度而言,一半是現代化制度,一半則是近代化甚至封建制度。

經濟改革,這不用大俠來說了。印度政府的貪腐是全球有名的,沒有強大的資本,外資是不可能輕易打入印度市場的。而在軍購等方面,震驚全印度甚至全球的貪腐案動動手指都能查到。

人口紅利和教育情況,這個有意思。印度人總喜歡說自己“有一半人會英語”,然而實際情況如何呢?大俠不少同學好友表示,出遊印度第一大城市孟買乘坐計程車時,多數出租車的司機都聽不懂英語,甚至看不懂列印的英文地址,還有的星級酒店前臺的服務員無法用英語準確、具體地指引路線,旅遊從業者尚且不會英語,傳說中的“有一半印度人會用英語” 的說法就僅僅是“傳說”了。

21世紀屬於印度?烏克蘭要“反思”中烏關係,俄羅斯認定西方參戰

二十一世紀是“印度世紀”是個偽命題。

大俠還要說,

印度站隊西方更是個“偽命題”,且與印度是否崛起沒有關係。

俄烏衝突,這麼大動靜,印度站隊西方了麼?

印度學界一直在強調,西方針對完中國,下個就是印度,西方媒體可發現了麼?印度人的小九九一直是中國與西方鬥個天翻地覆,自己坐收漁利。

西方人看不看得到無所謂,事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德國媒體26日報道,

烏克蘭副外長、前烏克蘭駐德國大使梅爾尼克呼籲烏克蘭反思與中國的關係

。中烏兩國於2011年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烏關係微妙,兩國領導人迄今沒有直接透過話。

1991年烏克蘭宣佈獨立之後,中國於1991年12月27日承認其獨立,1992年1月4日兩國建立了外交關係,決定在和平共處、相互尊重主權及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國內政治、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及和平解決爭端的原則基礎上發展友好合作關係。1992年中國在烏克蘭首都基輔開設大使館,1993年3月烏克蘭在北京開設駐華大使館並派駐特命全權大使。1994年烏克蘭議會批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之後,中國加入美俄為其提供了正式的安全保證。

這一時期,對中國而言,與具有愈來愈重要政治和經濟地位的烏克蘭建立和發展關係,這和國家利益是相一致的。至於烏克蘭,該國政府在不斷關注中國發展成大國的過程中,保持支援的態度。烏克蘭官方認為,烏克蘭不妨以中國克服危機、實施改革作為學習的榜樣。

21世紀屬於印度?烏克蘭要“反思”中烏關係,俄羅斯認定西方參戰

實際上,從2013年烏克蘭問題發端以來,中國與烏克蘭之間的關係就開始遭遇各種負面因素的衝擊。

隨著烏克蘭政府內部貪腐問題、黨派傾軋問題越來越嚴重和極端,在我國已經很大程度上在忽視政治分歧的情況下為雙方合作持續努力時,烏克蘭方面卻多次違約。

馬達西奇公司融資債務違約的案例就是其中的典型。

烏克蘭問題的爆發,從內因上講,是烏克蘭錯誤且失敗的民族政策問題所致。

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為了儘可能從北約方面獲得支援,烏克蘭方面的政客不惜背對我國,甚至不惜在臺灣問題上發表錯誤觀點。

而當2022年年底在戰場上接連吃癟之後,烏克蘭政府官方卻希望我國從中調停。

烏克蘭的確應該好好反思,為什麼原本親密的中烏關係,達到戰略伙伴級別的中烏關係,如今卻急劇降溫?

事實上,中烏雙方關係的基本基礎仍在,烏克蘭方面要是回頭是岸並且拿出誠意和行動來,雙方關係還有轉圜的可能。

儘管中國對烏克蘭危機保持謹慎的立場,但是一旦俄羅斯開始採取侵略的行為,中國明確地表示了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的支援。而且我國決定承認新當選政府及總統的合法性,繼續發展兩國間的合作。

兩國能否保持積極的合作大部分取決於烏克蘭。

烏政府當前缺乏與中國發展關係以及己經簽訂並履行協議的任何計劃。負責與中國合作發展的有關部門及機構之間缺乏協調、外交部職員不合格、兩國聯合專案實現中腐敗橫行及烏方官員忽視中國提出的倡議等等,這都是烏克蘭與中國之間關係發展中出現的障礙。

同樣不能不考慮兩國間烏克蘭東部衝突進展及俄羅斯因素的影響。當前兩國之間的合作需要新的思維、新途徑,與此同時不要忽視過去合作的傳統和教訓。

21世紀屬於印度?烏克蘭要“反思”中烏關係,俄羅斯認定西方參戰

最後看看俄烏戰場方面。

在德國和美國為援助烏克蘭主戰坦克“開綠燈”之後,歐洲多個國家公開表示願意繼續跟進,新一輪西方軍事援助烏克蘭的計劃正式啟動。

為此,莫斯科方面經過研判之後認為,可以確定西方已經直接參戰。

可能有些朋友認為,西方援助坦克的意義重大,等於直接參與戰鬥。

但大俠要說的是,

西方援助坦克,意味著西方正規軍一定會直接參與戰鬥。

西方裝備在基本設計、使用特點和維護保障方面,與蘇式裝備或者俄式裝備存在極大的差距。

目前歐洲僅僅是豹2坦克的計劃援助量就已經突破100輛,駕馭西方裝備的炮手、車長可以在蘇氏戰鬥條例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後“速成”,那駕駛員呢?維修保障人員呢?

這可不是能速成的。

如果西方援助的主戰坦克不能在支援烏克蘭後迅速形成戰鬥力,那等於白交。

如果西方援助的主戰坦克在支援烏克蘭後迅速形成了戰鬥力,那就可以肯定,西方至少在駕駛人員和後勤維護人員上,直接派遣了本國部隊參戰。

21世紀屬於印度?烏克蘭要“反思”中烏關係,俄羅斯認定西方參戰

即便這些都不講。

在索列達爾等方面戰鬥的俄軍提供的報告已經點明,自己近期交戰的對手已經從烏克蘭人換成了他國僱傭兵。

在瓦格納集團擊斃的烏克蘭陣營人員和繳獲的部隊國旗、臂章和帽徽裡,已經出現了諸如波蘭、法國、美國方面某些部隊的證件標符標誌。

危險的是,烏克蘭方面在獲得西方制式的主戰坦克之後,西方下個計劃援助的裝備是F-16戰鬥機。

很顯然,F-16機隊的維護也不是烏克蘭人能搞定的,說到底還是需要北約方面派人親自下場。

烏克蘭方面則表示,希望在獲得F-16後繼續獲得西方制式的第五代戰鬥機。

大俠翻譯下烏克蘭的意思:

希望北約多多派人派裝備,最好是某天支援力度再次升級,直接派本國飛行員乃至於地面建制部隊參戰。

北約援助升級對於俄烏衝突而言是個危險的訊號,這意味著衝突存在持續升級的可能性。

北約不斷邁過“關鍵門檻”,最終會不會迫使俄羅斯採取更為激進和極端的行動?

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