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馬玉山:高階控制閥破瓶頸

2023-01-24由 中國經營報 發表于 農業

一條一絲是多少毫米

中國經營報《等深線》記者 孫麗朝 路炳陽 北京報道

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2021年11月18日公佈2021年院士增選結果,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中,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吳忠儀表”)董事長馬玉山赫然在列,此時距離上一次寧夏人士當選“兩院”院士已過去整整20年。

馬玉山1968年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1991年,馬玉山從吉林工業大學(現吉林大學)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吳忠儀表,從此,他便紮根於中國西部,潛心從事高階控制閥產品設計和理論研究。

馬玉山:高階控制閥破瓶頸

在吳忠儀表,馬玉山從最普通的技術人員做起,孜孜不倦追求工業理想的他,逐漸成長為科室主任、部門總工程師、總經理、董事長,帶領吳忠儀表團隊攻堅克難,在多個高階控制閥領域打破國外企業壟斷,並領跑世界。

“我敢說,在控制閥領域,國外企業不再敢卡我們脖子,因為它一旦卡,就給了吳忠儀表這類中國企業機會,我們將迅速取得技術突破,並搶佔市場。”馬玉山自豪地對《等深線》記者表示。

不忘初心

寧夏吳忠,地處賀蘭山以東、偎依黃河東岸,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寧夏引黃灌區的精華之地,自古以來就有“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最戀是吳忠”的說法。進入新世紀以來,吳忠更成為寧夏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城市。

吳忠儀表成立於1959年,成立初期主要生產拖拉機壓力錶、溫度表和地質羅盤儀。全廠職工96人。1964年,“三線建設”時期,原第一機械工業部(以下簡稱“一機部”)儀器儀表局決定擴建接收吳忠儀表廠為一機部直屬企業,從上海自動化儀表七廠搬遷76名職工,組建並命名為一機部吳忠儀表廠,開始生產調節閥產品。

此後,吳忠儀表一路發展,1998年在A股上市。國家統計局工交統計司1991年聯合推出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及行業50家評價結果,吳忠儀表位於全國儀器儀表工業企業第44名、最佳經濟效益第32名。

然而,在新世紀交替前後,吳忠儀表進入轉型陣痛期,盲目投資、精力分散讓吳忠儀表開始走下坡路,停牌、市場萎縮、資金鍊斷裂,高層和技術人員大量流失,生產經營面臨巨大挑戰,公司瀕臨破產邊緣。

吳忠儀表的老職工對《等深線》記者表示,在2002年至2009年的最低谷期,企業有時連職工工資都難以發放。

馬玉山見證了吳忠儀表的輝煌,也看到了吳忠儀表的衰落。在公司困難時期,他已經是控制閥領域有名的專家,有企業開出十倍於吳忠儀表的工資,並提供舒適生活環境,邀請馬玉山加盟。但身為吳忠儀表總經理、總工程師的他,還是選擇了堅守。

“當時面對很多誘惑,我在吳忠住70多平方米房子,也曾有多個企業提出高薪之外配一套別墅待遇,在這種對比之下,良心讓我選擇沉下心來,與同事們一起努力,帶領企業渡過難關。”馬玉山對記者說。

在最艱難的時刻,馬玉山仍不忘創新。“從2000年~2010年的10年間,吳忠儀表有200多名技術人員流失,當時只剩下10名當地技術員工和3名負責計算機的員工,我就帶著這十幾名員工在產品和管理上進行創新,最終企業迎來了新的投資方,公司再次進入發展快車道。”馬玉山說。

多年來,馬玉山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出版專著3部,制修定國家標準20項,授權發明專利38項。獲得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和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

2021年馬玉山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寧夏本土培養院士零的突破。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

由於起步早、技術成熟,國外企業曾一度壟斷中國工業高階控制閥市場。2000年之前,國產控制閥“跑、冒、滴、漏”現象司空見慣,成為“低價、劣質、大路貨”的代名詞。

近年來,馬玉山帶領吳忠儀表不斷突破,研發出高參量調節閥、高階特種球閥和高效能蝶閥等12個系列高階控制閥,攻克了深水控制閥、超低溫控制閥、壓縮機防喘振閥等關鍵技術,在一個個領域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

2009年,神華包頭煤制烯烴專案全面建成,正在醞釀開車之際,美國某控制裝置公司的一個減溫減壓控制閥壞了,神華集團向供應商商議重新購買這一控制閥,卻被告知至少需要半年時間才能交貨。這意味著整個裝置要延遲半年開車,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這時,神華集團找到吳忠儀表。在馬玉山的帶領下,吳忠儀表用了15天時間,從鑄造開始,造出了一臺符合神華集團要求的減溫減壓控制閥,確保神華包頭煤制烯烴專案如期順利開車。

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加快推進2018年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工程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十大重點工程,以實現天然氣管道“全國一張網”格局,最大限度地發揮天然氣調峰水平,保障民生用氣。

馬玉山向記者介紹,按照當時國家要求,相關專案要在2018年10月底,也就是供暖季來臨之前,實現互聯互通。當年8月份,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向一直合作的荷蘭供應商採購一批壓縮機防喘振閥。對方提出,交貨週期需要一年時間,這讓中石油措手不及。

馬玉山:高階控制閥破瓶頸

壓縮機負責提供管網動力,防喘振閥是壓縮機上非常關鍵的閥門,這一零部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石油找到吳忠儀表,希望後者能幫忙解決燃眉之急。馬玉山透露,吳忠儀表僅用不到兩個月時間,在10月初就將合格的閥門交付給中石油。

在吳忠儀表的防喘振閥交付後,上述荷蘭供應商為保住市場,也坐不住了,在10月底向中石油交付了產品。最終,兩家公司的產品共同保障了管網互聯互通。

馬玉山對記者透露,在我們無法生產一種產品時,國外企業在國內能賣到天價,高出同類型產品幾十倍甚至百倍價格,且交貨期長、售後服務差。當我們技術取得突破,開始取代進口閥後,國外企業價格立馬跌到地板價。

馬玉山對記者總結道,當前,吳忠儀表在煤化工、油氣等領域可實現產品領跑;在能源化工、輸油採氣、造紙、冶金、電站等領域,實現產品並跑;另外還有部分產品跟跑。“如航空航天控制閥、低溫及超低溫控制閥,在這些領域中國企業與國外先進企業的技術還有一定差距,也是未來我們團隊重點努力的方向。”馬玉山說。

在馬玉山看來,裝備是工業的基礎,只要我們的工業裝備自主可控,無論未來國際形勢如何變換,中國都能積極應對。

不斷突破

2017年5月,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中俄東線管道天然氣合作專案備忘錄》,中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的簽署。根據雙方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透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

天然氣輸送過程中,壓力控制至關重要。中俄雙方簽約後不久,吳忠儀表就接到任務,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專案生產控制閥。此前,吳忠儀表也曾為西氣東輸等天然氣管道專案供應控制閥,但中俄天然氣管道控制閥在口徑和壓力上遠高於此前任何專案。

吳忠儀表生產技術部部長徐喜龍對記者表示,以西氣東輸專案為例,其控制閥公稱直徑(DN)為400毫米,壓力等級(CL)為600磅,而中俄天然氣管道專案要求DN 600毫米,CL 900磅,從全球範圍看,從來沒有企業生產過這麼大口徑的控制閥。

2017年,吳忠儀表與中國石油管道公司簽訂《超大口徑調壓裝置關鍵用閥的研發製造協議》。此後,馬玉山帶領團隊開始不斷實驗摸索。

團隊首先面臨的是超出國際標準、無任何參考資料的難題。馬玉山和同事們經過反覆設計、計算、模擬、加工,攻克了極端工況可控可調、安全密封、超壓快速切斷等技術難點,研製出大型軸流式複合中腔控制閥本體、超低溫天然氣高壓驅動機構、兩秒關斷氣路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掌握了超大口徑軸流式工作調壓閥和安全切斷閥的製造關鍵技術,實現了高精度垂直齧合鍍膜偏心斜齒條傳動結構等多項重大創新。專案申請專利18件,獲得授權專利10件,其中發明專利3件。

徐喜龍透露,在成功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專案研製出控制閥之後,吳忠儀表接到越來越多天然氣控制閥訂單。2022年,吳忠儀表又成功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研製出DN為800毫米的控制閥。

對於這種“前無古人”的突破性專案,馬玉山在接到任務時並不畏懼。他對記者表示,在團隊技術積澱深厚,生產經驗豐富的情況下,面對市場需求,無論國內外其他企業是否生產過,我們都有信心可以滿足。“未來,這種未知領域的探索還會更多,我們要練好基本功,不斷加強產品設計、加工製造、實驗測試等能力,以不變應萬變。”他說。

當前,馬玉山又帶領團隊研究微小流量控制閥。“在流量極小時,對控制閥的精度要求會非常高。隨著工業的發展,對工業控制閥會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我們必須不斷積累,以便應對未來各種未知需求。”

在同事看來,馬玉山在管理和技術上都非常有前瞻性。徐喜龍表示,彼時的一個決策,許多人並不理解,但過幾年後回頭看,正是馬玉山的決定帶領企業走向更高、更遠。

在吳忠儀表成為國內控制閥領域的龍頭之後,近幾年,越來越多國內外控制閥企業前來參觀學習,並將吳忠儀表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帶回去效仿,從而推動行業共同進步。

對此,馬玉山一直坦然處之。他對員工表示,“我們創新,其他企業在後面跟跑,只要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創新,就不怕別人趕超。”

重視產業人才

作為一個技術人才出身的企業家,馬玉山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為了企業發展,他四處延攬技術人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熱噴塗專家劉海波即是其中之一。

劉海波此前在加拿大工作生活,2010年攜眷回國後,他選擇在江蘇崑山工作安家。2010年7月,馬玉山邀請劉海波到吳忠儀表參觀,並表達了希望他加盟吳忠儀表的想法。馬玉山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態度讓劉海波非常感動,又考慮到自己所學在吳忠儀表更能發揮價值,他決定加入吳忠儀表,擔任副總工程師。

劉海波入職之後,在他帶領下,不到一年時間,吳忠儀表就成為國內首家能將“超音速火焰噴塗”技術用於批次化生產的控制閥企業,提高了效益和行業競爭力。

所謂“超音速火焰噴塗”是一種新型熱噴塗技術,它能用極高速度將耐磨粉末塗層材料噴塗到基體材料表面,使產品具有更好耐磨效能和耐腐蝕性,且不發生熱變形。

馬玉山對記者表示,一個企業不能只有高階人才,應該建立人才金字塔,塔尖是高精端人才;中間是工程師隊伍,是企業的中堅力量;塔基是技能人才。這樣企業人才團隊才能穩定。他強調,企業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環境,才能吸引到創新人才。

吳忠儀表的人才觀,不僅停留在紙面上,落實舉措更在現實中。

如上文所述,在“三線建設”時期,吳忠儀表有部分工人、技術人員來自於上海,此後他們中很多人紮根於此,並在此默默奉獻一生。季永培父子就是其中的典型。

所謂“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一次極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三線建設”的實施,為增強中國國防實力,改善生產力佈局以及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做出了極大貢獻。

季永培對記者介紹,他的父親叫季錫成,原是上海儀表七廠車工,後因工傷夾斷一根小手指,轉到單位食堂工作。1965年,國家提出要進行“三線建設”,單位進行動員,由於大量上海技術工人輾轉大西北,吳忠儀表也需要南方廚師,季錫成義無反顧地響應國家號召,報名來到寧夏。

季永培回憶稱,彼時,家中已有兄弟姐妹5個,最大的15歲、最小的剛出生,家人很需要父親在身邊,但季錫成還是滿腔熱血地來到寧夏,支援大西北建設。

季錫成在吳忠儀表一直工作到退休,受父親影響,季永培也選擇將青春和熱血奉獻在這裡。1981年2月,18歲的季永培告別上海的母親和兄弟姐妹,獨自一人來到吳忠儀表,成為一名學徒工。

季永培在吳忠儀表工作後不久,父親就退休回到了上海養老。從此,他便孑然一身。“有時候一個人躺在床上非常想念家鄉,想回到親人身邊,但信念讓我堅持了下來。”他說。

工作不到三年,季永培因表現優異提前轉正,工作與生活都逐漸走上正軌。幾年後,他在吳忠結婚生子,將自己真真正正紮根到大西北。

今年60歲的季永培在吳忠儀表工作了四十餘年,他對記者表示,四十多年來,吳忠儀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2015年之後,在馬玉山帶領下,企業發展越來越好,工人收入節節攀升,大家越幹越有勁。

“我在吳忠儀表工作了一輩子,對它有不捨的感情,今年年初,我辦完了退休手續,內心有一萬個捨不得,我不想離開公司。就在此時,領導找到我,希望以返聘的形式,讓我繼續留在公司,發揮所長。就這樣,退休沒幾天,我又高高興興的回來上班了。”季永培難掩喜悅地說。

馬玉山對記者表示,企業要想留住人才,首先要靠事業留人,讓團隊在工作中有成就感;其次是文化留人,就是建立良好的創新生態,給技術人員創造好的工作條件,建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減少勾心鬥角、拉幫結派等內耗,讓大家工作舒心;最後是待遇留人,根據員工的貢獻及未來潛力,給予相應的待遇。

在員工們看來,馬玉山不僅是個一絲不苟的技術專家,也是一個關心下屬的長者,哪個同事到該結婚的年紀,還沒有成家,馬玉山會像長輩一樣叮囑其趕緊找物件。

對於當前大學生鍾愛金融、網際網路等領域,不願意進工廠的現象。馬玉山表示,要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多宣傳科學家的科技成果,減少炒作大學畢業生一畢業賺多少錢。引導更多大學生深入基層,紮根基礎產業。

在馬玉山看來,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個3~5年應該是踏踏實實學習、積累時期,第二個3~5年,是技術上逐漸獨當一面的階段,然後才是追求收入的階段。

馬玉山表示,做基礎零部件和基礎產業,需要一大批人沉澱下來,心無旁騖,不被高薪和其他社會因素干擾,潛心鑽研。“我希望資本市場不要過分炒概念,真正靜下心來支援基礎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