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2023-01-19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農業

物理化學相數怎麼看

原創 方也 外灘教育

看點

在北美教育軍備賽中,體育這一熱門賽道,正日益淪為升學工具,喪失其傳統的精神核心。在本文作者方也博士看來,這場硝煙瀰漫的體育雞娃大戰,不僅吞噬了中產家庭的時間和金錢,也讓孩子失去了積蓄能量和尋找自我的機會,最後得不償失。那麼,作為北美陪讀的亞裔家長,作者是如何在內卷大環境下保持警醒,避免讓女兒成為盲目陪跑者的?她又有怎樣的心路歷程?

文丨方也 編丨Jennifer

如果孩子小小年級就好勝心很強,父母是該擔憂還是高興?

在我女兒5歲的時候,這個問題擺到了我的面前,她在幼兒園運動會一無所獲,當場大哭,回家給自己畫了個獎牌,珍藏在口袋裡,時不時掏出來看看。

我當時不知道該怎麼辦,鼓勵她加油努力,爭取下次得獎,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體育不是她的長項;告訴她獲獎不重要,她明明看到誘人的獎品,還有大夥兒的誇獎。

競爭是一門艱難的人生課題,只有少數人享受勝利的喜悅,大部分人要承受競爭的殘酷碾壓,太小的孩子還無法理解競爭,我希望隨著她長大,逐漸地去領悟和體會,去適應競爭。

但是,我的想法似乎不合時宜,在教育軍備賽的時代,孩子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去贏,現在到處都是雄心勃勃的小孩。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近二十年來的北美,工作不好找,工資增長基本停滯不前,收入分配急劇地向前20%人群集中,階層滑落的恐懼,讓中產階級對教育孤注一擲,名校爭奪戰從幼兒園開始打響,教育軍備賽的硝煙由此瀰漫開來。

就業市場競爭越激烈,名校的品牌效應就顯著,升學競爭也愈加殘酷,北美教育軍備賽在不斷層層加碼,人們的焦慮和恐懼也逐漸加深。

是將孩子儘早推入競爭的滾滾洪流,還是按照孩子成長的節奏?這是所有父母面臨的挑戰,我來分享一下我的思考,供大家參考。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人人都要贏的童年

體育是北美教育的核心和精華,北美父母非常熱衷於培養孩子的體育特長,但是,如今“體育家長”(sports parents)已經越來越傾向於貶義詞,不斷遭到媒體的批評。

如果在google上搜尋“失控的兒童青少年體育比賽”,你會發現體育家長是如此瘋狂,他們在比賽場上大喊大叫,罵髒話;如果孩子在比賽中輸了,他們會威脅或毆打教練、裁判,有時候比賽雙方的父母甚至還會互毆。

美國兒童青少年比賽的裁判如今是高危職業,2017 年National Ass ‘n調查中, 大約87% 的裁判遭受過辱罵,13% 的人受到過毆打,80%的裁判會在兩年內辭職,現在比賽裁判非常短缺。

為了保護裁判的人身安全,許多聯賽中需要護送裁判進入場,或者要求父母簽署一份“父母行為準則”,有的地方甚至禁止父母觀看比賽。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體育家長的行為為何如此糟糕?

美國運動心理學家的解釋是:主要是因為錢。如今的體育運動是燒錢的軍備賽,體育已經淪為升學工具,體育的教育功能也在逐漸退化,這是教育軍備賽的惡果。

在北美,優秀的課外活動成績是進入好的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敲門磚,而體育則是最主要的渠道,哈佛大學每年錄取運動員的比例都保持在10%-15%之間,優秀運動員不僅可以進名校和獲得獎學金,將來成為職業運動員更是收入不菲。

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將孩子培養成體育精英進入名校,曾經只是限於上層階級範圍內,如今已經蔓延到中產及其以下階層。

從 2010 年到 2017 年,美國兒童青少年體育產業增長了 55%,價值估計為 190 億美元,超過了 NFL 或 NBA 的收入。根據阿斯彭研究所的資料,美國家庭每年在孩子體育上花費已經超過 300 億美元。

傳統上中學才會有專業化訓練,以及參加地區和全國聯賽。現在的孩子3歲就進入專業的俱樂部訓練,7 歲開始就打全國聯賽,如果 8 歲或 9 歲還沒有專業的訓練,就很難參加比賽了。

早期專業化的代價是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投入,體育家長不僅要支付全年的訓練費、昂貴的裝置、私人教練、包括機票和賓館的比賽費用,每年還要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四處比賽。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當體育運動耗盡了家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體育比賽只剩下一個目的,就是要贏,而且恨不得從幼兒園就開始贏,孩子的輸贏不僅關係到未來前途,還關係到父母的投資能否收回,甚至關係到父母的面子和榮耀。

密歇根州立大學青少年體育研究所所長 Daniel Gould 博士認為,如今的體育已經和以前不同了,現在是從兒童開始就要進行高強度的專業化訓練,讓孩子從小就要去贏是這個世界的壓倒一切的信念。

喬治華盛頓大學體育管理學教授Mark Hyman也指出 ,如今體育運動的重點不再是強調傳統的體育精神,以及塑造孩子性格;而是強調競爭和勝利,人人都要成為第一名。

國內有不少家庭計劃留學,希望能在國外找到“不卷”又能培養“競爭優勢”的教育淨土,這個願望已經不太現實了,教育軍備賽是全球化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

如果說白人家庭熱衷於體育軍備賽,亞裔家庭則是學術軍備賽的主力,我女兒在加拿大讀書,學校華人圈裡瀰漫著濃濃的學術競賽硝煙味,人人都要成為贏家,即使成績門門都是A,家長仍然覺得不夠好。

從幼兒園就開始補習,提前學完學校課程,參加英語、數學、辯論、機器人、計算機、物理、化學、生物比賽,北美的學術競賽名目繁多,種類遠遠超過國內,如果你願意,幾乎每個月都可以參加比賽。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藤校招生官和媒體批評亞裔學生的名校情結,嘲諷亞裔學生是缺乏個性的競爭機器。如今也開始頻頻炮轟體育家長,最近《華盛頓郵報》連續發文討論體育軍備賽。

很多人認為,早期專業化的體育運動已經不再適合兒童青少年,並且正在毀掉孩子的童年,而體育父母既是這種有毒的體育文化的受害者也是幫兇。

哈佛大學教授Richard Weissbourd 對美國孩子的調查發現,培養孩子成為有品德的好公民已經不再是教育目標,如今的孩子只關心能不能贏得競爭。

怎樣在競爭中勝出?

教育軍備競賽是一場零和博弈,雖然人人都想贏,數學物理化學奧賽獲勝者畢竟鳳毛菱角,也只有 2% 的運動員學生獲得大學獎學金,而且遠遠低於許多父母夢寐以求的全獎。

那麼,勝出的都是怎樣的孩子呢?

基因專家、心理學專家乃至經濟學家都在研究,結果非常扎心,家庭收入和天賦是勝出的決定因素,而且家庭收入排在第一位,天賦排在第二位,直白一點說,教育軍備賽其實是有錢人的遊戲。

紐約大學經濟學家Kevin Thom等人用一種新的基於基因組的測量方法進行研究後發現,天賦遺傳在不同收入家庭的兒童中呈現為均等分佈,但是,成功卻不是,出生在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即使是天賦最低,他們的大學畢業率還是高於低收入家庭中最有天賦的孩子。

按照Kevin Thom的解釋是,兩個基因相似的人,原始智力遺傳會非常相似,但是,長大後的智商測試成績可能會大相徑庭,因為富裕家庭對孩子教育有更多的投資。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加拿大約克大學的研究也有相同結果: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和孩子遺傳的 DNA 差異是教育成就的有力預測因素,然而,智力因素還是不如家庭資源。

這些研究結果符合我的觀察,想要學術和課外活動出色,孩子的天賦很重要,但是,家庭支付能力更加重要。比如昂貴的學區房、私立學校、俱樂部、私人教練;再比如大量的體育比賽、辯論、商賽、奧賽,如果無法支付比賽的機票、賓館、教練費用,孩子連參加的機會都沒有。

但是,儘管普通家庭的孩子勝算很小,儘管面臨著時間和財務上的壓力,人們還是不惜一切代價加入,誰也不敢退出。

在TD Ameritrade 2019 年一項關於青少年運動成本的調查中,50% 的父母表相信自己的孩子會獲得運動獎學金。根據對大約 1000 名父母的調查,他們甚至願意削減開支、借債或推遲退休來資助孩子的運動。

這是為什麼呢?

人們要避免最差的可能性,加入競爭未必會成功, 不加入競爭就會被淘汰,從而會讓自己陷入耽誤孩子的愧疚之中。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可不可以戰勝這種恐懼? 我可不可以不讓孩子成為盲目的陪跑者呢?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我並不反對競爭,競爭意識可以激發人的潛力和鬥志,讓人奮發向上。

著名的競爭反對者美國學者Alfie Kohn則認為,任何形式的競爭都是有害的,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影響孩子的自尊。

他的觀點顯然不太現實,社會資源是有限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奧運會獎牌只會發給前三名,藤校錄取率只有5%左右,好工作也就那麼些。

但是,童年不適合競爭,尤其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童年的競爭更不利於普通孩子的勝出。

家庭資源和天賦都佔優勢的孩子,無論怎麼競爭都沒問題。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將來唯有從事自己有天賦和興趣的事業,才能做到自己的最好,才能讓自己脫穎而出。

普通孩子的童年是積蓄能量和尋找自我的重要時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廣泛涉獵各個領域,最終找到自己的優勢和興趣,找到未來努力的方向,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過早的競爭會打擾孩子的自我發展,分散孩子成長的力量,而且競爭的焦慮會消耗孩子的精神力量,最終在盲目的競爭中迷失自我,變得毫無特色,將來輸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我很贊同北美傳統的教育理念,童年不競爭,到中學以後再進入競爭。我決定擋住競爭的腥風血雨,為孩子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童年。

我的女兒從來沒有加入過蓬勃發展的補習大軍,除了很多的自由和空閒的時間,她都是在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中發現自己。

漫長的暑假,別的孩子學習奧數、AP課程、 SAT/ACT ,跟大學教授做研究,或者俱樂部踢球和比賽;我女兒則是過著“老式的暑期”,參加北美最傳統的夏令營(overnight summer camp),在森林和湖邊盡情玩耍。

逆潮流而行是需要勇氣的,有時候看到朋友圈的牛娃和獎盃,看到媽媽們討論孩子在上什麼補習班和俱樂部,我心底裡也會冒出擔憂:我的孩子會不會成為被時代拋棄的Loser?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嗎?

女兒進入中學後,我感覺我的擔憂好像要變成現實了,開始有了後悔的感覺。

女兒競爭學校足球隊,17個孩子選15個,我女兒落選了。之前女兒已經在外面學習足球一年了,後來一打聽才知道,競爭學校足球隊的孩子,都已經在專業的足球俱樂部至少3年以上了;

女兒也曾經想加入機器人俱樂部,結果被拒絕了,因為人家在外面學習很多年了,國際國內獎盃捧了一大堆,顯然不願意帶她玩;

女兒很喜歡物理,興沖沖地參加物理興趣小組,可是人家從小學開始提前學習物理,現在AP物理都學完了,準備參加全國和國際比賽。

接二連三的打擊之後,我發現我嚴重低估競爭的激烈程度了,教育軍備賽的特點是“早期專業化”——儘早地選擇一個領域進行高強度和專業化訓練,比如4歲就開始學習數學,小學完成所有數學課程,初中參加奧賽;3歲開始學習鋼琴,4歲可以彈巴赫,初中進入管絃樂隊。

“早期專業化”還得到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的支援,Malcom Gladwell認為,只要“刻意練習”達到1萬個小時,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整個社會似乎都支援“早期專業化”, 2009 年,美國兒童高爾夫世界錦標賽為 6 歲以下男孩設立了一個類別,業餘運動聯盟設立了 8 歲以下男孩和女孩全國籃球錦標賽,NCAA將籃球運動員年齡降低到七年級。

藤校招生官也在不停地對大家說:你必須是一個特別的人,你必須在某一個領域有持之以恆的熱情和追求,時間越長越好。

在這個“早期專業化”的時代,中學以後很少有機會去嘗試新的領域了,感覺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更讓我焦慮的是,女兒有點恐懼這種排山倒海般的競爭,有“躺平”的傾向,她會不會從此在人生的競爭中遠遠地拋在後面?

我的焦慮大概在十年級下半學期開始緩解了,女兒慢慢適應了競爭,各方面也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我所擔心的最壞的結果沒有出現,這可能跟她年齡漸長,心理漸趨成熟有關係。

但是,有的時候我還是會禁不住想,如果我早點培養她的競爭意識,她會不會比現在更加優秀呢?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早期專業化”的優勢只是暫時的,最後勝出的那些人,大多是廣泛涉獵各個領域後找到深入發展方向。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調查結果,“早期專業化”有長期的身體傷害以及倦怠的風險, 並且對日後體育的成就沒有什麼作用。

超過60%的孩子至少有一種需要醫療的傷害;70% 的孩子在 13 歲時退出運動,80%的孩子在 15 歲時退出運動,原因是是體育運動不再有趣,壓力太大。

Daniel Gould博士的研究揭示,奧運會和世界冠軍,大部分都是在16歲以後才集中在某項運動進行專業訓練。

有學者對幾個國家的音樂家、律師、醫生、科學家進行過研究,結果差不多,早期的專業化的人更多地放棄了他們的職業生涯,或者被後來的專業同行趕超。

一場不可持續的競爭

康奈爾大學Robert H。Frank教授認為,對中產階級來說,教育軍備賽是一場不可持續的競爭,因為這是一場燒錢的遊戲,有錢才能玩得下去。

根據Robert H。 Frank教授的研究,為了跟上富人的步伐,中產階級在不停地增加教育投資,結果是家庭債務增加,和富裕階層的距離越來越大,經濟上的不平等不斷加劇。他勸告中產階級:你不富有,就不能像富人一樣,不要因此把整個家庭連根拔起。

2017年《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題為《Competition Is Ruining Childhood,The Kids Should Fight Back》的文章,引起了社會強烈的反響,該文認為中產階級家庭在教育上的投資不斷升級,但是,孩子進入社會後卻沒有得到回報,孩子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並沒有變好,恰恰相反,在這個贏家通吃的經濟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只是輸了。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很多學者憂心忡忡:教育軍備賽只是在培養一代應試者和大學申請簡歷製作者,並沒有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在忙碌的競爭中,孩子們錯過了許多重要技能: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同理心、溝通技巧和團隊合作能力,這些品質對於在專業和學術領域取得成功變得越來越重要。

教育軍備賽是由中產階級發起並且主導的,最後卻成為一首中產階級的悲歌,竭盡全力投入家庭資源,卻沒有讓孩子的未來變得更好。

更加可悲的是,有些童年拼命去贏的孩子,因為倦怠或者壓力,在應該競爭的時候退出和躺平了,人生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

我相信,放下焦慮和恐懼,遵循教育規律,結果應該會有所不同。

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

參考資料:

1。Randi Mazzella,March。2,2020,“Overzealous parents are ruining youth sports, It’s past time to sit quiet and let the kids play”, The Washington Post

2。Emilie Le Beau Lucchesi,Nov。1,2018,”Why Sports Parents Sometimes Behave So Badly”, The New York Times

原標題:《北美教育軍備賽,人人都要贏,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