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左手融資,右手收購,醫美上游為何如此瘋狂?

2023-01-18由 i黑馬 發表于 農業

今年量產是什麼意思

“上週在醫美機構打完了少女針,黑眼圈和小皺紋現在全都消退了 ,這錢花得值” 。小悅捧著一杯熱茶,在咖啡館裡,手舞足蹈地向閨蜜們炫耀著醫美帶來的驚喜。

此時,在不遠處的三甲醫院面板科走廊,坐滿了等待諮詢的年輕女性。“上個月剛做了刷酸,感覺痘痘消退了很多”、“三個月前,我做了光子嫩膚,價效比還不錯,做完像換了皮似的”……大家紛紛熱議各種層出不窮的醫美專案。

讓人們變美的消費醫療,正在風起。醫美賽道,隨著顏值經濟的興起而變成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

在醫美賽道上,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有玻尿酸、膠原蛋白、煙醯胺、肉毒素等,也因此萌生了不同的細分賽道。近兩年來,每個賽道火爆的時間點略不一樣。隨著玻尿酸“三劍客”(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向外界透露出一個訊號——去年是玻尿酸的“爆發”之年。而從投資熱度和上市企業的研發業務來看,今年更像是重組膠原蛋白之元年。同時,“肉毒素”也受到多家上市公司的虎視眈眈,成為收購事件的“多發之地”。

01

重組膠原蛋白成資本“新寵”

據烯牛資料統計,自今年以來,發生在醫療美容賽道的投資事件共有13起。根據統計,融資金額大約為8億元左右。但這一數字與去年相對比,熱度略顯消退。

2021年,醫美領域共有35起投融資事件發生,總融資金額合計約189。34億元。有20起投資金額較大的標的,主要集中在上游產品(包括光電儀器、藥械)。

據醫美研究院統計,2021年全年,上游產品融資收購事件20起,佔全年融資收購事件57%;從金額上看,根據已透露的融資金額估算,上游產品融資收購金額約佔全年的87。64%,由此可見,資本市場對醫美行業的熱度主要集中在上游產品。

再看細分賽道。在原材料方面,今年大部分投融資動態集中在膠原蛋白賽道。且投資方大部分為上市公司、知名投資機構。

今年5月,資生堂在國內成立首箇中國投資基金“資悅基金”,三個月後,資悅基金作為領投方,參與了建立醫療的A輪融資,其他跟投方包括華方資本、鼎暉百孚、華立醫藥,這輪融資金額近2億元。成立於2015年的創健醫療,專注新型生物材料與創新蛋白的研發與生產,並推出重組膠原蛋白生物醫用材料作為核心產品。目前,創健醫療完成重組I、II、III、XVII型膠原蛋白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更重要的是,這一輪融資意味著資生堂有意透過投資國內膠原蛋白企業,以進軍這一賽道。

緊接著,10月初,護膚品牌「溯華」宣佈完成數千萬元戰略融資,投資方為上市公司若羽臣。溯華,這一品牌以合成生物技術為基礎、將人源化膠原蛋白作為核心成分。公司已自主研發的C3重組膠原蛋白,已應用於其品牌全線護膚產品。

為何溯華會吸引到上市公司若羽臣的投資,不僅因為其研發的C3重組膠原蛋白技術具備一定的突破性,更與其團隊背景有關。

溯華的創始人李佳,曾在化妝品上市公司幸美股份擔任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長達20年的從業經驗。2017年,李佳開始意識到原料研發對化妝品的重要性,並對合成生物技術產生濃厚興趣,曾主動推進公司膠原蛋白類產品的開發。

一次機緣巧合,點燃了李佳尋找新技術和創業的熱情。她與曾經的中山大學校友張廣獻博士偶遇,當時,張廣獻博士帶領團隊,在研究了8年的人體同源C3重組膠原蛋白上有了突破。同時,張廣獻還在擔任著廣東中醫藥大學醫學生物技術系副主任。於是,有了張廣獻博士這位首席科學家的加入, 隨著學術研究與實驗探索的深入,溯華團隊在研發技術上有了明顯突破。

左手融資,右手收購。醫美頭部企業還透過收購,開啟了在膠原蛋白賽道上的競爭。有著玻尿酸巨頭之稱的華熙生物,今年 4月,以2。33億元收購益爾康生物 51% 股權 。據瞭解,益而康生物是一家已有25年曆史的醫美產品公司。主要研發、生產醫療器械和美妝產品,而美妝產品則主打以膠原蛋白為主要成分的面膜。

很明顯,透過本次大刀闊斧的收購,華熙生物試圖進軍膠原蛋白賽道。然而,在膠原蛋白麵膜品類上,華熙生物還面臨著與創福康、可復美、敷爾佳、芙清等品牌競爭,且後者都佔據了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未來華熙生物是否能將玻尿酸領域創造的成功,複製到膠原蛋白領域,這需要時間的考驗。

02

千億賽道孵化了市值300億港元的IPO

國產膠原蛋白賽道正迎來爆發。一方面,創投市場中的初創企業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融資,另一方面,巨頭們正在紛紛趕往“敲鐘”的路上。

今年年初,敷爾佳、創爾生物前後更新招股書,敷爾佳向創業板發起衝擊,而創爾生物則轉戰北交所。6月,曾掛牌於新三板的錦波生物,向北交所遞交的IPO申請獲得受理。這三家公司都主打膠原蛋白相關的技術與產品研發和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鉅子生物已在11月4日登陸港交所,成為港股膠原蛋白“第一股”了。上市首日,鉅子生物開盤價為26港元,的市值最高時超過300億港元,成為“吸金”最快的巨頭。巨頭的背後,更精彩的是資本的大力爭先加持。

在上市前,僅實現一輪融資的鉅子生物,被稱為是投資人“搶都搶不到”的專案。最終,就連在醫藥賽道大展拳腳的高瓴資本也僅能“搶到”4。99%的股份。在眾多資方中,高瓴資本以對價9。67億元來持股4。99%;中信產業基金投資了8。38億元來持股4。33%;金鎰珠海持股3。76%,阿布扎比投資基金持股1。41%,三人行(605168)旗下的上海劍誠持股0。67%,中金公司持股0。5%,國開行旗下的上海莘栩持股0。16%。君聯資本透過君聯管理持股3。43%。至此,鉅子生物的投後估值高達193億元,一舉逼近200億元。

除了投資機構的加碼,我們還從股東名單中發現,曾經為鉅子生物帶貨的薇婭,也參與到鉅子生物的入股當中。其丈夫董海鋒透過上海謙漪來獲得鉅子生物1。7%股權(包括全球發售前0。86%股權、全球發售後0。84%的股權)。

那麼問題來了,“吸金”型選手到底有多賺錢?

自2019年至2021年,鉅子生物實現營收分別為9。57億元、11。91億元和15。53億元。僅僅是2021年一年,就創下了15億元的營收。對應的淨利潤,分別高達5。75億元、8。27億元和8。28億元。作為現金“奶牛”的兩大核心品牌可復美與可麗金,毛利率近三年都在80%以上,甚至接近90%。如此高的毛利率,一度比肩茅臺。

而鉅子生物有何獨特魅力,能夠吸引來高毛利與眾多資本的青睞?細看其產品及技術,鉅子生物採用基因工程技術對人膠原蛋白基因進行重組轉化,並透過高密度發酵,以培養生產不同功效的重組膠原蛋白。這是重組膠原蛋白領域中里程碑式的突破。鉅子生物將這一技術運用到自主研發的護膚產品中,實現了規模化量產。

近一年時間內,膠原蛋白賽道的頭部企業開始不約而同地走向資本市場,加速資本程序。事實上,這背後離不開國內膠原蛋白市場的快速崛起與吸金效應。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整體專業面板護理產品市場規模為566億元,其中膠原蛋白規模為94億元。

從應用現狀來看,由於重組膠原蛋白能夠避免動物源膠原蛋白所帶來的病毒感染等風險,因此,從製備技術、成分安全型與市場發展潛力等維度來看,重組膠原蛋白相比動物源膠原蛋白的增長潛力更大。

據相關資料,按零售額計算,國內重組膠原蛋白產品的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5億元增至2021年的108億元,年複合年增長率為63%,並預計在2027年增長到1083億元。由此,作為千億賽道,重組膠原蛋白的增長潛力呼之欲出。

03

近40億的“肉毒素”市場

“肉毒素”因其具有百搭性,能夠與玻尿酸等醫美專案搭配使用,在醫美界具有較高復購率與實用性。近兩年,在肉毒素這一細分市場上,已經出現多家上市公司大力佈局的現象,未來很有可能出現競爭加劇的趨勢。由於肉毒素進入的門檻較高,國內企業進軍這一賽道,大多數透過收購股權、爭取獨家代理的方式來實現。

與華熙生物收購益爾康生物異曲同工的是,2021年,靠玻尿酸“出圈”的愛美客,以8。86億元的超募資金收購Huons Bio 25。4%的股權,後者為一家韓國肉毒素生產企業。在收購HuonsBio股權之前,2018年9月,愛美客與Huons Global公司簽訂A型肉毒毒素產品在中國的獨家代理合作協議,代理期長達十年。目前該產品在國內已進入臨床III期,並預計2023年提交DNA。很明顯,愛美客希望透過收購來進行肉毒素業務的擴張,打破產品單一化格局。

無獨有偶。2020年10月,四環醫藥瞄準肉毒素賽道的機會,拿下韓國公司Hugel。Inc旗下的樂提葆的獨家代理權,樂提葆因此成為國內第四款合規肉毒毒素產品。

隨著海外廠商的陸續加入,肉毒素賽道的競爭開始變得白熱化。更多獨家代理的事例接踵而至。

經融中財經整理如下:

2020年8月,華東醫藥拿下Jetema旗下A型肉毒素產品獨家代理權;

目前,復星醫藥積極引進的美國Solstice Neuroscience旗下肉毒素產品Myobloc處於三期臨床階段,已獲得FDA認證。

今年10月,港股上市公司康哲藥業釋出公告稱,公司已獲得韓國公司BMI旗下的BMI肉毒素產品獨家許可權。

2021年3月,昊海生科以3100萬美元認購Eirion新發行的 A輪優先股,持有Eirion約13。96%股權。Eirion為一家從事A型肉毒素產品研發的美國公司。透過這一投資,昊海生科開展對“外用塗抹+經典注射”肉毒素產品線的佈局。

公開資料顯示,愛美客、華東醫藥等為代表的國內醫美企業,他們所代理的肉毒素將會集中在2024年至2025年期間扎堆上市。未來,肉毒素市場競爭會進一步加劇。

據Frost&Sullivan統計,2020年中國大陸肉毒毒素產品市場規模達到約39億元。預計2025年和2030年,該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114億元、296億元。市場規模的增長不斷加速。

在上市公司強強聯手之際,初創企業也正加快對肉毒素領域的佈局。

今年3月,因明生物宣佈,其自主研發的注射用重組A型肉毒素獲得臨床批准,即將在國內開展臨床試驗。8月,因明生物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登陸香港資本市場。從股東名單來看,因明生物受到多家機構的力捧。成立至今,因明生物已獲得數十家知名機構的投資,包括乾明投資、誠信創投、高榕資本、逸仙電商、海松資本、倚鋒資本等。累計融資約9。05億元。其中,在IPO前,最大外部機構投資方是高榕資本,持有因明生物10。15%股份。

目前,在國內上市公司中,已有四家上市公司從事肉毒素方面的產品和業務,分別為:南京醫藥、昊海生科、華東醫藥、愛美客、四環生物。若因明生物順利上市,將可能會為更多肉毒素初創公司帶來示範效應,加速創新公司謀求資本化的程序。這一領域有望接力玻尿酸和重組膠原蛋白,成為下一個資本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