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企業“授漁” 普洱江城小漁村搖身成為宜居小康村

2023-01-17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農業

為什麼質粒要小搖與大搖

近年來,中國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結合“授漁計劃”,立足江城特色,實現幫扶方式由“輸血”向“造血”轉變,以央企責任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推動江城縣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

國門之畔,李仙江岸,該集團在江城縣曲水鎮土卡河村民小組投資實施的傣族特色民居風貌改造專案已圓滿完成。2022年,土卡河村民小組透過《大美邊疆行》等節目連續三次登上央視,這個“陸地上的小漁村”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國人面前。

從空中俯瞰,映入眼簾的是綠水青山環繞中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畫卷:美麗別緻的傣樓、乾淨整潔的道路、臨江撒網的漁船……

江城縣曲水鎮高山村土卡河村民小組,是我國在李仙江流域的最後一個村民小組,海拔僅317米,也是普洱市海拔最低的地方。2020年,土卡河村民小組被列為雲南省邊境小康示範村試點村建設專案,自此開啟了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的新徵程。

傣族是土卡河的世居民族,由於當地高溫多雨,氣候潮溼,村民的房屋都是一樓存物、二樓居住,新建的住房寬敞明亮卻也失去了民族風情。對此,該企業結合當地民族文化特色,徵求村民意見,最終決定投資300餘萬元對48間民房進行外觀風貌改造。高高的屋簷,鮮紅的底色,金色的雙魚,房屋改造後讓整個村莊更加靈動。

土卡河村民小組的小組長白應祥介紹說:“能夠住進樓房,大家都很高興,但是以前的平頂房總感覺少了點什麼,現在,房屋的外觀有了一些變化,加蓋的房頂不僅美觀而且很實用,住在樓上感覺比以前涼爽,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民族的房屋風貌特點儲存了下來。”

看著家鄉越來越美,村民李雨穎在自家樓下開起了農家樂。過去幾年,李雨穎透過微信、電商將本地的江魚、竹筍等土特產賣到了上海、廣東等地,今年她嘗試著做直播帶貨,很多人透過她看到了小漁村的美景,不少網友還跟她打聽路線和當地美食,她也看到了新的商機。

“農家樂開張半年多了,基本上每天都會有人來用餐,新鮮的江魚、野生的筍乾最受客人歡迎,離開的時候還會帶一些回去。雖然每天從早忙到晚很辛苦,但是一個月大概2萬左右的毛收入,讓一家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提到農家樂,李雨穎打開了話匣子,她說寨子裡像她家一樣的農家樂還有3家,而自己最驕傲的,是很多人都羨慕他們能夠在這麼美的村寨生活。

有了吃的地方,當然少不了住的地方。在村莊視野最好的地方,由該企業投資100萬元實施的傣族特色民宿建設也進入了收尾階段。專案建成後,將透過村級集體管理的方式讓當地村民運營民宿,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帶動旅遊業發展,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土卡河村民小組的小組長白應祥說:“現在正在尋找合適的人選帶領寨子裡的村民一起經營民宿,我們要讓來旅遊的人體驗到這裡的傣族特色文化,也要讓村民們的腰包更加鼓起來。”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該企業為土卡河注入“強引擎”,讓昔日中越邊境線上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搖身成為了如今“基礎牢、產業興、生活好、環境美、邊疆穩、黨建強”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