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2023-01-12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農業

作為專家怎麼發言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印度的波斯君王們

時間:12月2日(週五)15:00

地點:

ZOOM會議(ID:82988273467)

主講人:

布萊恩·奧爾(瑞士洛桑大學南亞語言與文明系主任、南亞伊斯蘭研究教授)

人們時常忽視前伊斯蘭時期波斯歷史和波斯王權形式對印度歷史的深遠影響。事實上,在將近八百年的時間裡主導印度政治生活的社會文化正規化便源於波斯-伊斯蘭王權。印度宮廷使用波斯語,並首次將其廣泛傳播至南亞各地。與波斯語一同出現的是構成統治基礎的社會和文化規範。本講座將探討德里的蘇丹們如何借鑑和改寫源自前伊斯蘭時代波斯歷史的王權和治理模式,並將其運用於自己的帝國事業。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談“自然主義謬誤”

時間:12月2日(週五)18:00-20:00

地點:

騰訊會議(ID:39384036495、53546351466)、嗶哩嗶哩(房間號:22391891)

主講人:

尚新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自然主義謬誤”的術語最初由英國哲學家摩爾(G。 E。 Moore)於1903年提出,指哲學倫理學中的一種理論(邏輯)錯誤。摩爾認為哲學史上的許多哲學大家都犯有這類錯誤,並提出尖銳批評,不僅引發學界的長期爭論,而且導致20世紀道德哲學的結構性改變。本講座將圍繞摩爾的論證進行評介和討論。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殘雪的“激情世界”——殘雪最新長篇小說《激情世界》及其作品分享會

時間:12月2日(週五)19:00-21:00

地點:

人民文學出版社微信影片號

嘉賓:

賀紹俊(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叢治辰(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在編輯殘雪小說的過程中,你的閱讀經驗與評價體系在它面前都失效了,時時迴盪在腦海中的是:她為什麼會這樣寫小說?她到底是怎麼想的?12月2日晚,我們邀請了兩位文學研究者賀紹俊與叢治辰一起,走進那個獨一無二的殘雪,他們如何理解殘雪的“激情世界”?又該怎麼迴應“失語”的編輯?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歷史理論研究現狀及展望

時間:12月2日(週五)19:00

地點:

騰訊會議(ID:202144270)

主講人:

夏春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在4年前批准成立中國歷史研究院,為什麼要專門成立歷史理論研究所?作為中國歷史研究院唯一新建研究所,該所名稱為何定為“歷史理論”而不是“史學理論”?新時代歷史理論研究的學科佈局有何特點?推進新時代歷史理論研究,我們存在哪些短板、須突破哪些瓶頸?主講人嘗試結合牽頭組建歷史理論研究所的體會,就上述問題談點一得之見,希望大家能共同思考、推進研究。

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時間:12月3日(週六)10:00-11:00

地點:

ZOOM會議

主講人:

James Choi(耶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

英國統計學家George Box有一句名言:“所有模型都是錯的,但其中有些是有用的。”這句話的含義是,每一個試圖預測某一過程的理論模型都將是不正確的,因為它永遠不會準確地捕捉實際行為。話雖如此,即使一個模型不能完全解釋現實,但如果它足夠接近,也可能是非常有用的。然而,耶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James Choi認為,由於各領域專家們片面地遵循了這句名言,他們往往被引入了歧途。為什麼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的觀點和預測都是錯誤的?北京時間12月3日,Choi教授將論證他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並分享他最近廣受關注的研究“來自暢銷書與教授們的個人理財建議對比”。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中日妖怪研究研討會

時間:12月3日(週六)13:00-16:40

地點:

ZOOM會議

嘉賓:

劉曉峰(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小松和彥(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名譽教授)、陳崗龍(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教授)等

自2018年起,國際日本研究中心透過與中國學者一同舉辦中日妖怪研究研討會,不斷深化了兩國學者的相互交流。本研討會旨在展示日本妖怪研究的前沿成果,加深對中國豐富的民俗形象的理解,並拓展面向未來的妖怪研究的可能性。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帝國霸權還是世界大同:德意志歷史上的世界觀

時間:12月3日(週六)15:00

地點:

騰訊會議(ID:831827321)

主講人:

孟鍾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在過去的1200多年間,德意志人的世界觀在兩種極端之間徘徊:或是圍繞“帝國霸權”的幻想進行的各種實踐,或是以“世界大同”為理想目標的種種嘗試。兩端之間則瀰漫著多種樣態的民族構想。本次講座以1076年主教敘任權之爭、1492年貝海姆的地球儀制作、1507年瓦爾德澤繆勒的世界地圖面世、1697年萊布尼茨有關中國文化的論述、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1990年兩德統一等六個歷史瞬間為例,探討德意志歷史上的世界觀變遷及其文化意義,嘗試總結德意志民族在尋求自我及其同世界關聯等問題上的經驗和教訓。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歷史主義與民族精神:啟蒙語境中的赫爾德》讀書會:深入釐清赫爾德的精神來源和歷史影響

時間:12月3日(週六)15:00-17:30

地點:

騰訊會議(ID:184512024,密碼:999999)

嘉賓:

馮慶(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講師)、賀晴川(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講師)等

縱然名留青史併為後人所稱道,十八世紀德意志學人赫爾德的精神來源和歷史影響,仍然有待進一步的學理性開掘。作為現代浪漫精神的理論先驅之一,赫爾德的話語實踐中透露出何種啟蒙時代的信念?他對歷史主義的奠基和對“民族精神”的塑造意味著什麼?他對後世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為了回答上述問題,國內首部赫爾德研究文集《歷史主義與民族精神——啟蒙語境中的赫爾德》彙編了諸多西方學人從不同學科和問題維度研究赫爾德思想的經典成果,力求全面展現這位複雜深刻的思想家的歷史形象。為了更進一步開啟對西方現代性的深度理解,華夏出版社與《先進輯刊》特邀來自不同學科且對德意志近現代思想具有共同興趣的人文學者,圍繞《歷史主義與民族精神》一書展開多元研討,以求拓展思維版圖,促進學術進步。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數字經濟下的勞動

時間:12月4日(週日)8:30-17:30

地點:

騰訊會議(ID:233673445)

嘉賓:

趙鼎新(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沈原(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Mary L。Gary(美國哈佛大學博克曼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中心副教授)等

當今中國社會已深刻覺察到“技術革命”的巨大威力。平臺技術、演算法技術、自動化技術等紛紛湧現,成為經濟與社會變遷的巨大推動力,其創造出新一代的勞動者,改變了他們的生產與再生產模式。浙江大學社會學系計劃舉辦《勞動與社會》系列論壇,希望以此論壇為基礎,搭建一個開放的學術平臺,激發國內勞動社會學界關於相關議題的持續對話。該系列論壇將分三次舉辦。第一次論壇將於12月4日在線上舉辦,圍繞“數字經濟下的勞動”這一議題展開討論。數字技術革命催生出了一系列新型的社會現象與議題:平臺究竟是交易場所抑或是生產空間?演算法是否如我們想象一般強大,掌控我們勞動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資本是如何透過技術步步為營地與權力與制度更加緊密地聯結起來的?為了全面、系統地探索這一系列問題,此次論壇邀請不同學科背景、學術訓練的學者展開討論,以期激發學界關於技術革命及其影響的持續討論。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藝術、神話與祭祀

時間:12月4日(週日)14:00-16:00

地點:

騰訊會議(ID:368567874,密碼:1204)

主講人:

潘祥輝(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媒介域聯盟講座第五季“媒介:作為方法與理論的中國”,本次邀請南京大學的潘祥輝教授來為大家領讀《藝術、神話與祭祀》。是當代美籍華裔學者、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諸多學術著作中的一本,也是作者自己最為喜愛的一本。該書以他1981至1982年在哈佛大學為非專業本科生所開設的一門課程的講稿為基礎,選編而成。張光直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歷史文獻和考古材料,透過對神話傳說和歷史事件、溝通天地的祭祀過程及手段、古代中國青銅器及其裝飾藝術(主要是動物主題裝飾藝術)的意義、古代文字的產生及表現形式等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回答了文明或王朝是如何在古代中國興起的問題。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復調北京

時間:12月4日(週日)18:00-21:00

地點:

騰訊會議(ID:461781136)

嘉賓:

彭雨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講師)、季劍青(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言(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等

本次研討會將分成三場,主題分別為:復調北京、影象北京以及淪陷北平與中日公共文化空間,六位學者將分別做主題發言。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雅與似——朝鮮宣祖時期的唐詩接受特徵

時間:12月5日(週一)19:00

地點:

嗶哩嗶哩·社科文獻、社科文獻微信影片號

主講人:

張景昆(山西大學文學院講師)

張景昆的《唐詩接受史研究——以朝鮮宣祖時期為中心》,以“三唐”詩人為中心,創作與批評、選本相結合,文學與文化相結合,勾勒朝鮮宣祖時期的唐詩接受歷程。本次講座,張景昆將線上與大家分享這本新書。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使女日記》及其續集中的有毒生態

時間:12月6日(週二)15:00

地點:

ZOOM會議(ID:6138643892)

主講人:

彼得·哈居(匈牙利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術顧問、教授)

2010年代末,女性主義反烏托邦小說蓬勃發展,其中就包括了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及其續集。小說的電視系列改編也處於這個趨勢的發展過程中,並且是在一個更有環境意識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必然影響到對1985年小說和續集的解釋。本講座將會從當前環境危機,特別是汙染危機和氣候變化的角度,對最近的女性主義烏托邦進行解讀。

附:線下活動預告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上海|回到鮮活的歷史現場:自敘傳的魅力

時間:12月2日(週五)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3樓融書房

嘉賓:

徐靜波(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郭勇(上海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廣濤(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自19世紀中葉國門被開啟後,日本便進入了一個波譎雲詭、也稍稍有些波瀾壯闊的近代,在文明的程序上,開始了從前近代國家向近現代國家轉型的重大時期。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的“近代日本名人自傳叢書”,選擇了一批在近代日本舞臺上出演過重要角色的人物的自敘傳,移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讀者。12月2日晚,叢書的三位譯者——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靜波、上海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郭勇、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廣濤,將做客陸家嘴讀書會,與各位讀者分享對三部自敘傳的解讀,並試圖由此勾畫出日本近代史的真實軌跡。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上海|《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新史詩》創作分享會

時間:12月3日(週六)13:30-17: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趙麗宏(詩人、散文家)、張燁(上海大學教授)、繆克構(詩人)、胡中行(上海詩詞學會顧問)等

上海市作家協會於2017年制訂了“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新史詩創作的方案設想,邀請20位上海詩人採用長篇敘事組詩的形式,創作了現代新詩版和舊體詩版兩個版本。經過多次研討修改提高,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新史詩》。本次讀書會邀請部分詩人嘉賓來分享該書的創作過程,以及對神話故事的理解,對史詩的創作手法、體例等作交流探索,讓讀者感受中華創世神話的魅力,進行中華文明的文學探源。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上海|解讀生肖文化在周易時空資訊中的再表現

時間:12月3日(週六)13:30-15:30

地點:

黃浦區福州路424號藝術書坊一樓

主講人:

蔣偉(畫家)

生肖文化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因其通俗性兼趣味性而沿用至今。作為一種影響深遠的民間文化,它與周易、五行、陰陽八卦、天干地支等有著不可割捨的聯絡。可以說,探究生肖文化,就是探究中華文明背後的人文內涵。12月3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蔣偉將在藝術書坊一樓舉辦主題講座&現場籤售暨“蔣偉生肖文化主題小品展”,以講座加展覽的形式,帶領讀者深入認識生肖文化。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上海|《熱夜之夢》——《權力的遊戲》原著作者喬治·馬丁筆下 吸血鬼的光榮與夢想

時間:12月3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雲書院

嘉賓:

嚴鋒(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沙青青(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程衍樑(播客主播)

《熱夜之夢》是喬治·R。R。馬丁1982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是馬丁作品中銷量僅次於“冰與火之歌”系列的經典。小說以19世紀的密西西比河為故事背景,被評論家描述為“布萊姆·斯托克與馬克·吐溫的結合”。12月3日下午,我們邀請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沙青青、播客“忽左忽右”主播程衍樑共同聊聊喬治·馬丁筆下吸血鬼的光榮與夢想。

上海|人生是一部長篇小說——現代城市人為什麼需要閱讀

時間:12月3日(週六)14:00

地點:

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B1演講廳(黃廳)

主講人:

梁永安(復旦大學人文學者、教授)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核心地帶,也是現代人成長的多元空間。如何在快速變化的轉型時代開啟新穎的人生?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本講座以“城市人的文學閱讀”為主線,講述《霧都孤兒》、《都柏林人》、《布魯克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挪威的森林》、《太陽照樣升起》、《包法利夫人》、《傻瓜吉姆佩爾》等八部經典作品的城市體驗,透視現代城市生活中的人生選擇,探討城市發展中的人性價值。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上海|《十年尋羌》新書首發式暨觀影會

時間:12月3日(週六)14:00-17:00

地點:

徐彙區肇嘉浜路1111號美羅城B區5層SFC上影影城4號廳

嘉賓:

高屯子(攝影家、獨立電影導演、文化學者)、李蕾(暢銷書作家)、牛皮明明(作家)、李鑫聞敬(策展人、作家、製片人)

“5。12”汶川大地震之後,夕格、直臺兩個羌寨的700多位村民離開世代居住的山寨遷往他鄉,九年後他們回鄉祭拜祖先、迎請祖神。遷徙與迴歸的路上,人與祖先、人與鄉土、人與祖神的悲歡離合,令人感慨動容。中國攝影家、獨立電影導演、文化學者高屯子耗費十年時間拍攝並記錄下這個過程,他為何要做這件事,為何要尋羌,尋羌尋的又是什麼?本次新書首發式,我們邀請高屯子,以及樊登讀書APP“李蕾講經典”主講人、暢銷書作家、前央視主持人李蕾等嘉賓,與讀者分享《十年尋羌》這本書的創作過程,並一起欣賞高屯子拍攝的相關紀錄片。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上海|當普通人開始寫作——《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新書共讀會

時間:12月3日(週六)14:00

地點:

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研討室7-03

嘉賓:

秀英奶奶(作家)、呂永林(上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芮東莉(科普作家)

普通人如何寫作?為什麼寫作?我們透過寫作,能獲取什麼,能改變什麼?秀英奶奶和兒子呂永林、兒媳芮東莉與您一同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故事。

上海|俠之大者: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與我們的生活

時間:12月4日(週日)14:00

地點:

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閱劇場入口

嘉賓:

周立民(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黃平(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鄭詩亮(《澎湃新聞·上海書評》執行主編)

金庸先生曾在一次訪談中說:“武俠小說的精神在‘俠’字,不是‘武’字。‘俠’就是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主持正義,這種精神在社會上會永遠存在。”以武為形,寓俠於武,這種“俠義精神”甚至能折射在現實生活中,給予我們力量與勇氣。本場講座,三位嘉賓將透過對話的方式帶領我們一起探索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領略金庸文學的獨特魅力,探討金庸小說與我們的生活之關係。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上海|在慾望的社會里,低慾望地活著——《更多的人死於心碎》新書分享會

時間:12月4日(週日)17:00-19:0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4樓傳記圖書館

嘉賓:

梁永安(復旦大學人文學者、教授)、陳嫣婧(書評人)、郝漢(媒體人、節目策劃人)

在物質主義盛行、高樓林立和高速發展的時代裡,有一位作家為人類的勇氣、智慧、自我身份和偉大感而戰鬥,這位作家就是索爾·貝婁。他曾說過:“而小說是當代的一舍棚屋,一個遮風擋雨的精神庇護所。”閱讀貝婁,就是找回被現代生活驅逐的本真。12月4日晚,建投書局聯合讀客文化,特邀復旦大學人文學者梁永安,青年學者、書評人陳嫣婧以及媒體人、節目策劃人郝漢一起,聊聊如何在“慾望社會,低慾望地活著”。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上海|嘿,年輕人!——鄧安慶《望花》新書分享會

時間:12月4日(週日)19:00-20:30

地點:

虹口區瑞虹路188號瑞虹天地月亮灣2樓207一見圖書館

嘉賓:

鄧安慶(作家)、項靜(作家、評論家)

勇敢、佛系、熱血、躺平……圍繞著年輕人,有太多標籤。而在青年作家鄧安慶的小說《望花》中,年輕無法被準確定義。小說有結尾,但年輕的生活還沒有。在《望花》背後,還有怎樣的弦外之音?12月4日下午,譯林出版社聯合一見圖書館,邀請鄧安慶、項靜與你共讀《望花》,談論小說與現實之間的隱微層次。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杭州|貴族之詩:德意志文化與藝術——陸大鵬新書《德意志貴族》分享會

時間:12月3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B區B103單向空間1F

嘉賓:

陸大鵬(譯者、世界史研究者)、孔亞雷(作家)、羅逍然(中國美術學院特聘講師)

德意志貴族與文學歷來有著緊密的聯絡,尤其在古典和浪漫派時期,德意志貴族當中湧現了一大批優秀作家,他們是德語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除了文學之外,其他的藝術形式,如繪畫、建築、雕塑、音樂、芭蕾歌劇等,也是貴族生活的一部分。這些活動既是貴族的休閒,也是他們身份地位的象徵。12月3日,我們邀請讀者朋友們來單向空間,聽陸大鵬、孔亞雷和羅逍然聊一聊德意志貴族迷人的文化與藝術生活……

成都|共拼古建築精彩細部

時間:12月4日(週日)10:00-12:00

地點:

天府新區天府大道南一段918號麓湖生態城藝展中心尋麓書館

主講人:

張宇(西南交通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

《建築設計參考圖集》由梁思成主編、劉致平編纂,它就像是這樣一本“航海地圖”,裡面不僅包含營造學社所調查的各處古建築以及整個分析,更將其中的詳部照片按它們在建築物上的部位分門別類——如臺基,欄杆,斗拱等——輯為圖集,每集冠以簡略的說明,並加以必要的插圖,專供國式建築圖案設計參考之助。“為什麼要研究中國建築”系列讀書會第三期,也是系列最後一期,我們一起共拼古建築精彩細部。

成都|西風東漸:知識分子改變中國

時間:12月4日(週日)14:00-17:00

地點:

天府新區天府大道南一段918號麓湖生態城藝展中心尋麓書館

主講人:

周鼎(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

祛魅的世界,我們如何重尋文化的價值?新時代下,我們如何喚醒士人精神的迴歸?12月4日,“中國士人精神的知識考古”系列第三階段最後一講,談談晚清至民國,西風東漸下,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成都|漢語詩歌的美學原則

時間:12月4日(週日)15:00-17:00

地點:

天府新區嘉州路168號麓坊中心A館3棟2層新山書屋

主講人:

曹紀祖(作家)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歌無疑能夠提升一個人的審美境界,使一個人能感受得到靈魂深處的悸動。12月4日,作家曹紀祖來到現場,從詩歌出發,帶我們領略詩歌中的美與生命。

線上讀書會|錯誤但有用:為什麼專家有“盲點”

西安|影像空間中的城市摺疊

時間:12月4日(週日)14:00-16:00

地點:

蓮湖區星火路22號老城根G PARK商業街區1F方所·設計力實驗室

嘉賓:

陳華(攝影藝術家)、董鈞(藝術家、策展人、導演)、王楊(紀錄電影導演、影評人)、薛明(紀錄片攝影師)

影像作為當下歷史書寫最直接生動的方式,作為影像創作者我們該如何去記錄或表達?這是一個用影像書寫的時代,本週日,我們邀請了四位西安在地影像創作者來到西安方所,他們是攝影藝術家陳華、紀錄片導演王楊、紀錄片攝影薛明和導演藝術家董鈞,探討在西安這座獨具特色的古城空間中,關於創作、生活的一些思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