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整形外科常使用自體脂肪移植來對患者凹陷區域進行填充,重塑面容

2023-01-07由 月語愛美科普 發表于 農業

凝血抗凝劑比例是多少

導語:人們透過

自體或異體材料在面部的移植來改變面部形態

,以達到理想的面部形態。

先天性的面部凹陷或後天由於外傷引起的面部凹陷

會影響一個人的面部形態,衰老過程中的面部自體脂肪吸收也會影響一個人的

面部形態

整形外科常使用自體脂肪移植來對患者凹陷區域進行填充,重塑面容

01

瞭解自體脂肪移植的發展現狀,面部自體脂肪移植術創傷小、恢復快

Neuber在1893年首次報道了

脂肪移植

。直到二十世紀末,由於脂肪的吸收率難以預判,且存活率較低,脂肪移植在整形手術中基本上不再受歡迎。但隨著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入,

自體脂肪

的優點也逐漸突顯出來,相比其他人造的分子材料,自體脂肪幾乎沒有排異反應,且存活後觸感自然。

維持時間長,目前該技術的缺點在於其

脂肪細胞

的吸收率的不確定性,一般認為脂肪移植的吸收率在40~60%之間,這個範圍非常寬泛,臨床醫生按照個人習慣在進行自體脂肪移植術時往往喜歡按照超出所需

填充量

進行填充,具體超量填充多少,臨床上尚無統一定論。

面部自體脂肪移植術因其

創傷較小、恢復時間較快

、術後即刻效果明顯而受到較多患者的青睞。以往其填充的

形態

和量僅憑藉術者的經驗來完成,由於醫患對術後形態的滿意度不同,術中自體脂肪填充量及術後形態難以

精確控制

,且術前未達成術後實際效果的具體量化指標,最終達不到較理想的效果。

整形外科常使用自體脂肪移植來對患者凹陷區域進行填充,重塑面容

三維重建技術誕生於19世紀初,其主要原理是透過

精確採集患者的顏面部個性化資訊來構建個性化三維模型來完成的面部三維重建

。隨著計算機及光電技術的迅速發展,鐳射掃描測量技術、

立體攝影測量技術、斷層掃描影象法等得到了臨床的廣泛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外科的就醫者特別是整形外科的就醫者對微創手術的追求越來越高,醫患雙方都希望透過一個極小的切口來達到手術效果,這也是面部自體脂肪移植術成為整形外科非常普遍的手術的原因。患者只需透過

面部移植自體脂肪即可改變面部輪廓

,使之更加

自然協調

符合審美。

三維重建能從本質上解決

整形外科

對這類個性化要求極高的手術存在的問題,即透過

紅外線

及自然光掃描技術重建患者面部三維模型,且在此基礎上與患者討論預先設計好的術後形態,使患者的心理預期得到極大滿足,從而解決了以往術前溝通過於抽象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再透過三維列印技術得到所需區域的外殼模型,能讓術者在可視設計形狀外殼下進行手術,極大地減少了手術誤差,能夠實時地進行

調整

,使得最終的術後效果與術前模擬形態基本一致,減少了手術的經驗性和隨機性,同時也

避免了以往因術者肉眼觀察的誤差而引起術後不對稱等情況。

整形外科常使用自體脂肪移植來對患者凹陷區域進行填充,重塑面容

初學者還可以使用此類模具在動物面板上練習

面板填充術

,掌握填充劑量與面板形變數的關聯感,縮短學習週期。但此技術也存在一些不足,自體脂肪移植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

自體脂肪吸收現象

,目前普遍認為其吸收率為40%~60%。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透過採集患者的顏面部三維影象可以在醫生手術操作過程中為其提供立體的手術規劃圖形,且能夠自動鎖定對其患者的手術操作區域,如此便能更加靈活地為手術醫生提供全方位的手術規劃圖參考,屆時三維外殼可直接顯示在增強現實目鏡中,則無需打印出三維外殼實體也能指導面部自體脂肪移植。

02

瞭解自體脂肪移植術的全過程,需進行多平面、多隧道、多層次注射

1、自體脂肪顆粒的製備

選取患者的大腿外側作為自體脂肪的供區,配製“

腫脹液

”(乳酸鈉林格液1000ml+2%利多卡因30ml+0。1%腎上腺素1ml),2%利多卡因區域性麻醉後,在標記吸脂區域注入腫脹液,將

吸脂針

連線20ml注射器,在皮下脂肪層

扇形手動抽吸

,將得到脂肪顆粒靜置十分鐘,棄置下層血性水樣液體,將上層脂肪顆粒放置於金屬濾網上方用生理鹽水沖洗,去除破損的脂肪細胞,血塊並濾去多餘鹽水後轉移至1ml注射器中備用。

整形外科常使用自體脂肪移植來對患者凹陷區域進行填充,重塑面容

2、富血小板血漿的製備

手術當天使用含有檸檬酸鈉抗凝劑的採血管,抗凝劑與血液比例為1/9,採集患者全血11ml。每個病人抽取12

試管。(平均每位患者抽取全血132ml),以1650g離心力離心5分鐘,血液分為血漿,

血沉澱黃層和紅細胞層

,而血漿也被分為約三等分,棄去表面三分之二,

留下底層三分之一和血沉澱黃層。

一個試管蒐集約1。2mlPRP。平均每個患者從12個試管中提取

富血小板血漿

約14。4ml。無需使用凝血酶或

鈣離子

等啟用劑,這樣提取出的富血小板血漿能在使用後緩慢釋放

促進脂肪細胞存活的生長因子。

3、手術操作

患者取

仰臥位

,採用0。1%苯扎氯銨消毒面部,0。5%碘伏消毒標記脂肪獲取部位,供區選擇大腿外側;鋪無菌巾,顯露脂肪獲取部位及面部術區,標記吸脂切口,採用2%利多卡因行

區域性麻醉

按照術前設計抽吸區域注入腫脹液(乳酸鈉林格液1000ml+2%利多卡因30ml+0。1%腎上腺素1ml),然後用吸脂針連線20ml注射器,在皮下脂肪層呈扇形手動抽吸,負壓吸出脂肪及腫脹液混合液體,靜置獲得純脂肪顆粒備用。

整形外科常使用自體脂肪移植來對患者凹陷區域進行填充,重塑面容

以亞甲藍標記

下頦

部標記點,以便放置三維列印的外殼;0。5%利多卡因行區域性麻醉,將消毒好的三維個性化外殼放置於患者的術區面板上對齊標誌點,透過脂肪移植針對外殼內區域進行

多平面、多隧道、多層次注射,

直至充分填充透明外殼。術畢供區加壓包紮,術區予以無菌紗布包紮。

4、術後處理

術後三天水腫消退掃描患者面部三維資料,

建立術後面部輪廓模型,

加壓包紮脂肪供區3~5天,

術區進針處塗金黴素軟膏,

無菌紗布包紮。患者三個月後複查再次掃描面部三維資料,得到患者術前,術後三天,術後三個月的面部輪廓模型。

整形外科常使用自體脂肪移植來對患者凹陷區域進行填充,重塑面容

結語:

自然光三維掃描技術能夠有效

評估面部的

自體脂肪的吸收率

,且操作便利,能夠為後續研究中各部位的自體脂肪吸收率提供參考,便於手術醫生更加直觀的判斷自體脂肪注射用量,

提高自體脂肪利用率

,並且可以提高整形效果滿意度。數字化外科技術中的圖形掃描分析、設計、製造,

增強現實導航技術可準確有效地評價面部自體脂肪移植術後的自體脂肪吸收率

,為醫生更加精確地指導自體脂肪移植時的填充位置,形態以及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