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攀枝花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獲“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2023-01-04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農業

我國有多少個傈僳族鄉

近日,攀枝花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被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命名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新山傈僳族鄉面積78。7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近1900戶、7000餘人,其中傈僳族430戶、1800多人;擁有5項省級非遺專案、1項市級非遺專案和12項縣級非遺專案。新山傈僳族約德節、舞蹈“斑鳩吃水”、織布技藝、刺繡技藝和葫蘆笙舞先後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傈僳族約德節

“約德節”就是傈僳族的“情人節”。“約德節”有三層含義:一是傈僳族親朋好友相聚的節日;二是傈僳族結識新朋友的節日;三是傈僳族情人相會的節日。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至十五日,是新山傈僳族人的“約德節”,青年男女們歡歌笑語,通宵達旦。2007年,該節日被納入省級非遺專案名錄。

傈僳族舞蹈“斑鳩吃水”

“斑鳩吃水”,是新山傈僳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透過仔細觀察,模仿深山中的一種飛鳥——斑鳩,成群結隊地從樹林中飛出、來到小溪畔吃水嬉戲的熱鬧場景,編排的舞蹈。村民在跳“斑鳩吃水”時,由葫蘆笙手領舞,在葫蘆笙悠揚的曲調中不斷變換隊形,表達他們對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熱愛。結伴跳舞有一定規矩,如兄妹和姐弟不能排在一起,輩分不同的男女不能緊挨。2010年,該舞蹈被納入省級非遺專案名錄。

傈僳族織布技藝

新山傈僳族日常穿著自制的麻布衣服。一個紡織技術精湛的傈僳族姑娘,可以使其父母感到榮耀。紡織包括生產——加工——製作三道工序,均是使用傈僳族自制的工具純手工完成。2010年,傈僳族織布技藝被納入省級非遺專案名錄。

傈僳族刺繡技藝

新山傈僳族刺繡是世代相傳的傳統技藝,作品花團錦簇,色彩斑斕,獨具民族特色。傈僳族婦女的頭飾、上衣、褲子、裙子、揹包等都是她們的刺繡作品。傈僳族刺繡源於一個傳說:有一位年輕果敢的傈僳族獵手,經常外出打獵,凡是獵獲美麗的皮毛,他都要帶回來送給心愛之人,他的心愛之人收到這些珍貴的皮毛後怕丟失,就把這些五彩斑斕的皮毛拼湊起來,縫製成衣服,穿在身上。姑娘們對這種衣服愛不釋手,紛紛仿製,從此傈僳族姑娘就愛穿這種五彩刺繡服飾。新山傈僳族刺繡區別於其他刺繡的最大特點,是不提前在布上畫底圖,憑著自己平常的觀察和喜好,在腦海中構思圖案形狀、色彩,憑著想象隨意在各類服飾、居家布藝用品上刺繡。2010年,傈僳族刺繡技藝被納入省級非遺專案名錄。

傈僳族葫蘆笙舞

傈僳族葫蘆笙舞是新山傈僳族傳統舞蹈,伴隨葫蘆笙吹奏出來的樂曲翩翩起舞,具有當地民族特色。新山傈僳族使用的葫蘆笙均為五管,靠五根竹管組成,竹管的長短非常講究,根據不同的間高可分為高音、次高音、中音三類,高音笙音色清脆、明亮,次高音笙音色明亮、圓融,中音笙音色柔和、甜美。傈僳族男子在不同的場合,都會拿著自己的心愛的葫蘆笙吹奏不同的舞曲,族人們圍在一起,跳出不同風格的舞蹈。2018年,葫蘆笙舞被納入省級非遺專案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