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2022-12-28由 張瑞水下看世界 發表于 農業

形容一個人無公害是什麼意思

11月25

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貳)》成果釋出會在線上舉行。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在會上釋出了長篇戰國竹書《參不韋》,吸引了海內外超過50萬網友線上觀看。《參不韋》是一篇前所未見的先秦佚籍(

失散、隱沒的籍卷或正史之外的史籍

),對研究先秦時期的思想、官制等具有重要意義。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貳)》成果釋出會

那麼竹簡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書寫材料呢?清華簡具體指的是什麼竹簡?剛剛釋出的《參不韋》講了什麼內容呢?這件事可以說是#尋美中國# 那是極為恰當的。我們一起來簡單瞭解一下吧。

咱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號稱5000年文明。這個5000年文明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呢?文字當然是判斷文明的重要依據之一啦。可是我們最早的文字記載只能追溯到3000多年前,再往前就多是傳說了。什麼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后羿射日、神農嘗百草,都是我們熟知的神話傳說。相傳我們的文字為三皇五帝時期的倉頡

[cāng jié]

所造。倉頡跟女媧、盤古、后羿、神農一樣,都是傳說中的人物,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但是近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將我國有紀元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200多年,證明我國夏代起始於公元前2070年,商代起始於公元前1600年。這距離考證我國的悠久文明又近了一步。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倉頡造字

考古發現顯示,我國從商代到春秋戰國都有文字記載。剛開始,人們在甲骨、青銅器、陶片、玉石片、竹簡等材料上刻字,後來又開始在絲帛上寫字。我們今天常用的紙到漢朝才出現,而且當時作為書寫材料也並不普及。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甲骨文

那麼,竹簡作為先秦時期的重要書寫材料,具體是怎麼使用的呢?

第一步——斷竹。就是砍竹子,通常選取生長期三年以上的竹子,其質地更便於修整,長短更便於書寫。不得不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真是好啊,竹子資源也很豐富啊。

第二步——削刮。就是將竹子打磨加工後,劈成一片一片的竹條。每片竹條大約長一二尺(一尺相當於33釐米),寬半寸(一寸相當於3。3釐米)左右。

第三步——殺青。就是用火烤竹簡,使其乾燥脫水,既能防腐防蟲,還能使筆墨不易暈染。這也是最後一步了,難怪後世拍戲結束叫殺青了。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竹簡

小小的一片竹簡,能書寫的文字非常有限,少則七八個,最多也不過三四十。這樣,寫一篇文章就會用很多竹簡,寫一部書就要用更多的竹簡了。這麼多竹簡堆在一起,就很容易雜亂無章。為了理清順序、方便閱讀,古人就用麻繩、絲繩或熟皮帶把它們串聯起來。用絲繩串的叫做“絲編”,用熟皮帶串的叫做“韋編”。編串起來的竹簡,在當時被稱為冊。我們看看“冊”這個字,是不是很像幾片竹簡連在一起的樣子?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一冊竹簡

我們漢語中也有很多跟竹簡相關的成語,比如“韋編三絕”。根據《史記》記載,孔子晚年喜歡研究《易經》,每天都要反覆看好多遍,那竹簡的皮帶都被他翻斷了三次。難怪孔子能成為大儒,果然是妥妥的學神。後來人們就用“韋編三絕”比喻讀書勤奮、刻苦。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孔子讀《易經》

這麼來說,竹簡作為一種書寫材料是非常不方便的,不僅重、佔空間,還搞不好就斷了繩子,散落一地。漢語中另一個成語也跟竹簡的使用不便有關,那就是“學富五車”。戰國時期的莊子有個好朋友叫惠施,也是個大思想家。根據《莊子·天下》記載,惠施每次外出的時侯,所帶的竹簡要裝五輛車。後來就用“學富五車”形容一個人讀書很多,學問淵博。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學富五車的惠施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不斷,反映在文字上就是各國文字書寫雜亂無章。而且當時能識文斷字的多為官府小史及士人,書寫水平和書寫風格差別很大。這也難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要“書同文”了,最終將小篆定為統一的官方文字。

可見竹簡是戰國文獻中一個重要的品類。近年來,我國各地都不斷出土戰國竹簡材料,內容豐富、數量龐大。目前已正式公佈的竹簡內容就包括占卜類、政務類、獄訟類、軍法類、遺策類文書和經史類典籍等等。這些珍貴的竹簡是我們研究先秦史的一手資料。

竹簡的大量出土引起學術界的重視,成為古文字書法研究的熱點。近年來,頻繁亮相的清華簡、上博簡等都是以收藏單位命名的竹簡。其中,上博簡就是上海博物館所藏的戰國竹簡,是上海博物館1994年從香港文物市場購回的盜掘簡。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清華簡整理報告

清華簡則是清華大學於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戰國竹簡。這批竹簡由清華大學校友捐贈,於2008年7月15日被運到清華大學。經碳14測定證實,清華簡的年代是戰國中晚期,文字風格主要是楚國的,共有2388枚(包括少數殘斷簡),整簡的比例很大。昨天釋出的《參不韋》就是清華簡中的一篇了。

對竹簡及清華簡有了一個簡單的瞭解後,我們再來看新發布的《參不韋》中記錄了哪些先秦時代治國理政的思想?對我們今天認識先秦時代又有哪些啟示呢?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清華簡《參不韋》

《參不韋》主要內容是作為天帝使者的參不韋對我國第一個奴隸王朝——夏朝開國君主夏啟的訓誡。夏啟是大禹帝的兒子,姓姒,名叫啟。大禹就是我們熟知的大禹治水的主人公。據說大禹治水的時侯,在塗山這個地方娶了塗山氏一個美麗的女人,後來這個塗山氏的女人,為大禹生下一個孩子,大禹幾次路過家門,都沒有時間去看望妻子和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夏啟。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大禹治水

夏啟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廢除了禪讓制,將公天下改為家天下,自己做了國君,開闢了夏王朝。夏王朝建立之初,遭到了人們的強烈反對。夏啟對內收買人心、任人唯賢,對外平定叛亂、鞏固政權,終於獲得大家的認可,穩定了夏王朝的統治。

清華簡《參不韋》整理結果公佈啦,啥意思?快來看看竹簡的秘密

夏啟

《參不韋》簡文以遠古洪水氾濫導致天下混亂開篇,稱天帝為治理洪水創制“五刑則”,“五刑則”順利實行成功治理了洪水,因而天帝令參不韋將“五刑則”授予夏啟,指導其治國。

“五刑則”是全篇的核心思想,具體內容包括五則、五行、五音、五色、五味等五個方面。五則即禮、義、愛、仁、忠;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音即宮、商、角、徵、羽;五色即青、赤、白、黑、黃;五味即苦、甘、酸、鹹、辛。

《參不韋》不僅為了解先秦思想提供了豐富資料,還完善了我們對先秦制度的研究。釋出會上的專家指出,論述“五刑則”的重點在於將其與職官系統相配,並具體規定每個職官的職責,以此指導夏啟治理國政。

大家好,我是創作團隊先秦楚文化學者——咩咩羊,歡迎大家關注@張瑞水下看世界,感謝大家幫我們轉發、評論、點贊呦,我們下一期再見啦!

參考文獻:

吳曉懿著:《戰國書法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