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概念追蹤 | 中國完成“人造太陽”ITER核心部件首件製造!資金或將大量湧入核聚變行業(附概念股)

2022-12-27由 智通財經 發表于 農業

核聚變發電什麼時候能實現

智通財經APP獲悉,11月22日,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傳出訊息,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部件研製取得重大進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增強熱負荷第一壁完成首件製造,其核心指標顯著優於設計要求,具備了批次製造條件。這標誌著中國全面突破“ITER增強熱負荷第一壁”關鍵技術,實現該項核心科技持續領跑。人造太陽板塊開盤拉昇,截至發稿,板塊指數漲2。56%,10只成分股中有八隻上漲。相關標的:天沃科技(002564。SZ)、百利電氣(600468。SH)、國光電氣(688776。SH)、中國核建(601611。SH)。

科技部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表示,我國第一壁團隊多年來付出巨大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發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這些工作中,中國不僅自主掌握了工藝原理並突破技術,也為ITER計劃提供了重要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自主掌握關鍵技術、履行國際承諾、展現大國擔當做出的巨大貢獻。

核聚變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被認為是人類的終極能源。根據ITER計劃此前發表的公報,有望在2025年首次開機產生第一炮等離子體,氘氚聚變實驗預計於2035年開始。其實施結果將決定人類能否迅速地、大規模地使用聚變能。

值得注意的是,探索開發聚變能源的ITER專案,由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7方共同參與建造,被譽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專案之一。中國承擔了其中約9%的任務。增強熱負荷第一壁直接面對芯部一億度高溫等離子體,是ITER最關鍵的堆芯部件,涉及聚變堆建設的核心技術。此前,中國掌握的該項技術率先透過國際認證。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承擔了ITER裝置近10%的採購包任務,目前大部分ITER裝置採購包部件已實現全國產化。除了中科院等離子體所和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這些研究單位之外,中國的企業也逐漸參與到ITER的工程建設中來。據不完全梳理,中國核建、百利電氣等均有參與。

德邦證券認為,未來隨著新一代核聚變裝置的建設,核聚變行業的投入將不斷加大,所帶來的核工業裝置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

華創證券指出:核聚變能因其清潔、環保、安全、原料豐富等特點,被認為是人類未來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如果人類掌握了核聚變能源,將擁有可使用上十億年的清潔能源。

相關概念股:

天沃科技(002564。SZ):公司募投專案所採用的熔鹽塔式二次反射光熱發電技術屬國內首創。控股子公司中機電力主要從事能源工程服務業務,服務範圍涉及區域電廠、自備電站、熱電聯產專案、輸變電網路、風電、光伏和光熱等新能源電站。

百利電氣(600468。SH):實施新能源產業佈局是公司的發展戰略之一,公司已研發相關技術和產品。公司將根據產業政策持續完善產業鏈條,積極開拓市場,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國光電氣(688776。SH):公司核工業裝置主要包 括ITER配套裝置、核工業專用泵閥等產品。預計 ITER 專案可為公司帶來 10 億元以上收入,除 ITER 專案之外,我國 HL-2M 等可控核聚變專案同樣向公司採購核心部件,伴隨可控核聚變專案技術不斷成熟,核心部件需求有望持續提升。

中國核建(601611。SH):中國核建在核電建設領域具有突出優勢,在建核電工程市場佔有率約為90%。公司將繼續緊跟前沿技術,目前公司已承擔並將持續跟進第四代核電建造等核電發展新領域的相關業務,未來公司有信心將繼續提高市場佔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