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 政協委員支招

2022-12-04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農業

談談如何加強農村公共事務管理

本文轉自:四川日報

聚焦省政協十二屆第十八次常委會議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婷

“面對我省21。71%的老齡化現狀,建議推廣公建民營、探索收歸縣管、最佳化點位佈局,透過改革創新深挖公辦養老機構潛力……”

“村級常態化政務服務機制還不夠健全,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也還沒有完全實現與部門業務網的互聯互通,這些問題亟需破解。”

剛剛閉幕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做好四川各項工作,惠民生是根本目的。在6月1日召開的省政協十二屆第十八次常委會議上,省政協常委和應邀出席的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委員緊扣“深化農村改革,促進鄉村振興”主題協商議政,提出了不少意見建議。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更好地推進惠民生工作成為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做實“便民服務+”,加強中心鎮便民服務建設

中心鎮作為片區發展的重要支點,近年來不斷加快發展,有序推進便民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建設,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省政協常委、社會法制委員會主任鄭東風指出,在實際工作中,中心鎮便民服務建設還存在推進力度不夠、服務能力不強、管理體系不順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加強。

根據省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雅安市政協的調研結果,全省近半數的縣(市、區)行政審批局未劃轉人員和事項,也未實質性執行。部分地區審管銜接機制不完善,存在重事項下放、輕監督管理現象。

鄭東風建議,根據中心鎮產業發展、人口聚集等特點,對標廣東、浙江兩省,與鄉村國土空間規劃同步,適度超前、科學編制便民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增強中心鎮便民服務“一站式”功能。

如何提升中心鎮便民服務能力?鄭東風認為,應堅持需求導向,整合資源和力量,因地制宜推行“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法律服務、產業園區、金融保險、電商物流”等,共建共享服務平臺。

“省級層面可成立具有行政職能的政務服務管理機構,推進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建立審管協同機制,以中心鎮為重點,協同推進事項與人、財、物同步下沉,確保政務服務接得住、辦得快、管得好。”鄭東風說,加快放管結合的同時,也要強化督導問責,革除“管卡壓”“推繞拖”以及官僚主義、部門本位主義,推動便民服務健康發展。

加快推行“學區制治理”改革,構建城鄉學校共同體

依託片區建學區、在學區內統籌教育資源配置和教育教學管理——近年來,“學區制治理”改革模式已得到省級教育部門認同,卻並未在全省層面上推開。

會前,省政協教育委員會深入眉山市洪雅縣等地調研發現,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城擠、鄉弱、村空”的問題突出,而“學區制治理”改革模式是推進農村義務教育資源最佳化配置的有效舉措。

“省級教育、編制、財政、人社等相關部門應統籌加快頂層設計,加快推進縣域城鄉教育融合發展。”省政協常委、教育委員會主任楊程富建議,緊扣小學主體向鄉鎮集中、初中主體向中心鎮集中、資源主體向寄宿制學校集中的總體思路,繪製好“學區制治理”的“規劃圖”,推動義務教育資源供給由行政區覆蓋向常住人口覆蓋轉變,構建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城鄉學校共同體。

在楊程富看來,在全省範圍內推行“學區制治理”改革,必須暢通“內迴圈”、用好“指揮棒”。他建議,打破城鄉校際教師流動壁壘,深入推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實現統籌使用、動態管理,引導教師由“學校人”轉變為“學區人”;進一步改革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建立更加科學合理、切合實際的職稱崗位評聘體系,實現教師多勞多得、優勞優薪,真正把優秀教師留在學區裡。

創新機制,探索建設新型醫養結合的基層醫療機構

有的地方有醫療機構但人員少、有的地方人員多但醫療機構少;人才隊伍老齡化嚴重;設施裝置閒置,民族地區普遍存在有裝置而缺少專業技師現象……省政協常委、醫衛體育委員會主任姜怡在對基層醫療和養老機構的調研中,瞭解到這些現象。

“提升基層醫療和養老機構服務能力是深入推進健康四川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歷史欠賬、底子薄弱、老齡面廣等諸多因素,鎮村兩級醫療和養老機構目前依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姜怡在會上呼籲,探索基層醫療和養老機構佈局再調整、再最佳化,創新服務管理新機制,為基層醫療和養老機構提供政策支援和保障,提高待遇保障,讓基層醫療和養老機構人才“進得來”“下得去”“留得住”。

姜怡建議,打破行政區劃限制,綜合考慮鄉鎮人口、群眾需求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規劃推動基層醫療和養老機構空間佈局更合理、資源更集中,有效解決“小散弱偏”問題;將基層醫療和養老機構服務能力建設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任務,在政策、專案、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援。

“應積極推廣‘醫衛結合、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建設新型醫養結合的基層醫療機構,為農村普遍存在的就醫和養老難題探索新路徑。”姜怡說。

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2021年起,我省已啟動60個鄉村水務試點縣建設,由此推動全省農村供水投資規模突破,提升建設管護水平。“但廣大農村地區仍存在供水標準低、供水市場混亂、供水運維費用較高等問題,亟待解決。”省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吳孟強說。

吳孟強建議,從建設管理、水源保障、供區規劃等方面,加快構建“同水源、同水質、同服務”的城鄉供水一體化格局。“建議由省政府牽頭,打破住建部門和水利部門分頭管理城市和農村供水的壁壘,結合以片區為單元的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統一規劃、統籌建設,強化政府主導,逐步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吳孟強還建議,借鑑電網改造模式,構建“一縣一網、一個企業供水、一體化管理”的供水體系。同時,建立合理水價機制,可結合財政水費補助資金、城市供水盈利補貼農村供水,餘下部分由農民群眾負擔,促進其樹立有償用水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