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多地水稻出現矮縮病,白背飛蝨傳播,一旦感染無農藥可治

2021-08-06由 農農老師 發表于 農業

白背飛蝨怎樣防治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是一種飛蝨傳播引起的病毒病,這種病害具有發展較快,防治較難特點,根據研究:白背飛蝨是南方水稻矮縮病主要傳播媒介,灰飛蝨在試驗條件下也可以傳毒,但不是主要的,一般情況下褐飛蝨不能傳播病毒,各種文獻上關於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傳播媒介有一定爭議,當前普遍認識為白背飛蝨為主要傳播者,當然也有一些文獻支援灰飛蝨傳播病毒。

多地水稻出現矮縮病,白背飛蝨傳播,一旦感染無農藥可治

一.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危害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屬於病毒病,感染病毒的植株會出現萎縮,同時在莖稈上出現成排的瘤狀物,這種瘤狀物初期是白色,後期變成黑色,感染病毒的水稻植株根系不發達,根少生長不良,不能拔節,大多在幼苗期開始死亡,後期也難以抽穗,抽出穗子小,嚴重影響產量,感染南方黑條矮縮病毒嚴重影響水稻結實,防治不當可造成水稻損失達65。1%。

研究表明, 水稻孕穗期感病產量損失要大於拔節期感病,結實率與發病程度正相關,傳播病毒的白背飛蝨一旦帶毒,就會終生帶毒,而且會隨成蟲遷飛,然後透過取食來實現為害,白背飛蝨對水稻危害主要在於其傳播病毒。

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治方案

預防為主

對於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治,目前還只能從控制傳播媒介來預防,建議農戶在播種前,使用噻蟲嗪、吡蟲啉種衣劑進行拌種,能夠有效的控制苗期白背飛蝨,農民對於拌種還是比較排斥的,第一個是為了節省成本,第二個是拌種增加環節耽誤功夫,實際上拌種不僅有利於防控稻飛蝨,而且對於水稻秧苗的長勢也是有幫助的,吡蟲啉、噻蟲嗪等農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調節劑功能,在發生嚴重的區域,有專家提倡防蟲網覆蓋育秧。

大量試驗表明,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最容易感病時期水稻2~3葉至分櫱期,所以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是很有必要的,苗期加強對於白背飛蝨的預防,特別是移栽前後及分櫱期,可以在移栽前噴施一次“送嫁藥”,“送嫁藥”中建議加入噻蟲嗪、呋蟲胺等稻飛蝨防治藥劑,一般來說這次用藥還要預防薊馬等害蟲,有些農戶使用毒死蜱等有機磷農藥效果也還不錯,在防治白背飛蝨時,建議在殺蟲劑中加入“安透”等助劑,以此加強藥劑的滲透性和內吸效率,提高防治效果。

對於已經發病的田塊,需採用“防早、防小”方案,重點在秧苗期進行防控,儘量降低傳播媒介的及時,防止病株激發感染,特別是一些田塊只是零星發現時,及時消滅傳播媒介較為關鍵,至於有人提到一些防治病毒病藥劑,實踐證明,這些藥劑對於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治療效果都是差強人意的,有些方案只是增加一些成本,並不能徹底治癒病害。

多地水稻出現矮縮病,白背飛蝨傳播,一旦感染無農藥可治

選擇合適播種期

在湖南等地在5月下旬為白背飛蝨遷入高峰期,農戶可以選擇在此之前或者之後播種,例如6月上旬播種還可以避開後期的孕穗期高溫熱害,一般情況下,每年的8月上旬是高溫天氣,這個時候遇上水稻出穗揚花期,就很容易引起高溫熱害發生。

2016年江西南部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較多,研究表明這與當年白背飛蝨潛入早,基數很大、晚稻白背飛蝨發生嚴重有關係,經過研究人員觀測,當年水稻發病期和白背飛蝨的遷入期高度吻合,也印證了先前關於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一些研究結論。

選擇合適品種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生與水稻品種有一定關係,對於易感品種應該謹慎種植,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嚴重區域建議推廣抗性品種,或者進行拌種等預防工作,並及時防治白背飛蝨等害蟲,一些種子公司對於品種基因有一定了解,很清楚品種對於矮縮病的抗性,所以廠家可針對易感品種贈送拌種劑等,以此減少後期黑條矮縮病風險。

多地水稻出現矮縮病,白背飛蝨傳播,一旦感染無農藥可治

結束語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不僅可以危害水稻,同時也危害玉米、薏米、稗草等作物和雜草,甚至在高粱、野燕麥等植物上也有發現,這些寄主上病毒透過白背飛蝨的傳播,加大了病害防控難度。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大面積發生較少,局部發生較多,加強對於白背飛蝨防控,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還是能夠有效控制的,只是當前水稻一旦染病,幾乎無治癒可能。

農農老師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