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2022-11-30由 金蚯蚓環境修復 發表于 農業

土壤儲熱土壤能加熱到多少度

摘要

以某退役煤氣廠土壤中苯、萘和 TPH 為目標汙染物,基於燃氣熱脫附技術開展了工程化的修復。當加熱井間距為 2。5 m,加熱 56 d,土壤可升至目標溫度 150 ℃,土壤中苯、萘和 TPH 的去除率分別為100%、92% 和 95%,均達到目標修復值。研究發現,沸點越低,汙染物去除率峰值出現越早;沸點越高,汙染物去除率峰值出現越晚。停止加熱後,測溫點距離加熱井越近,溫度升至峰值的時間越早;測溫點距離加熱井越遠,溫度升至峰值的時間越晚,溫度呈現出明顯的滯後現象。透過能耗分析,每處理1。0 m

3

汙染土壤約消耗天然氣 82。6 m

3

,電量 40。5 kW·h。本研究結果可為利用燃氣熱脫附技術進行土壤修復工程提供參考。

作者:

陳俊華1,2,李紹華1,2,劉晉愷1,2,詹明秀1,2,嶽勇1,2

中化環境修復(上海)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已成為普遍共識,大量化工企業被迫搬遷或關停,從而遺留了大量汙染地塊[1-2],大多數遺留地塊具有高汙染、高風險的特點,對附近環境和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風險,因此汙染地塊修復已經刻不容緩[3-4]。

在有機汙染土壤修復技術中,異位熱脫附技術由於修復效果良好,在國內工程應用中比例較高,但對於一些建築物附近或異味較重的汙染地塊,異位熱脫附技術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5-6]。由於原位熱脫附技術具有適用範圍廣、環境干擾小和可操作性強等優點,該技術近幾年受到人們廣泛關注[7-10]。燃氣熱脫附技術 (Gas thermal desorption,GTD) 在原位熱脫附技術中表現優異,GTD 以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能源,透過熱傳導方式加熱汙染地塊,結合抽提裝置實現降低地塊汙染物濃度的目的。GTD 具有處理汙染物種類多、土壤非均質性影響小、修復工藝簡單等突出優點,目前 GTD 已經成為很多科研機構和環保公司重點關注技術[11-12]。

蔣村等[13] 研究了原位熱脫附技術對氯苯汙染土壤修復影響因素,結果表明,當土壤加熱目標溫度設定為 100 ℃ 時,90。0% 土壤樣品中氯苯去除率達 99。0% 以上,土壤粒徑、土壤含水率對土壤氯苯熱脫附去除效果也有較大影響。胡正等[14] 研究了原位熱脫附技術在有機汙染地塊中的修復效果,熱脫附法對有機汙染土壤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修復后土壤中萘、苯並 (a) 芘的檢出質量分數≤ 0。8 mg·kg

1

,總石油烴檢出質量分數≤96。0 mg·kg

1

,遠小於汙染物修復目標值,修復效果較好。張攀等[15] 研究表明,在熱脫附去除土壤中硝基苯的過程中,加熱 30 min 後脫附效率為 86。9%,在目標溫度停留 20 min 後,脫附效率為 91。0%,這說明加熱至目標溫度後的停留時間越長,熱脫附效果越好。目前,針對距離加熱井不同位置土壤溫度峰值問題,冷凝廢水中汙染物濃度問題以及能耗問題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透過土壤溫度變化、土壤汙染物含量變化、冷凝廢水汙染物含量變化和能耗等進行分析,研究 GTD 在有機汙染地塊中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以為後續類似工程提供實踐經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汙染地塊概況

GTD 應用於我國北方某退役煤氣廠所遺留汙染地塊,地塊面積為1400。0 m

2

,汙染深度為 4。0~7。0m,待修復地塊地下水無汙染。場地調查結果顯示,主要汙染物為 TPH(C<16)、苯、萘等揮發性有機汙染物,其中 TPH、苯、萘最高濃度分別為 4720。0、19。4、529。0 mg·kg

1

。3種汙染物修復目標分別為 826。0、6。4、63。7 mg·kg

1

。地質勘察結果表明,汙染地塊修復區域可分為6個工程地質層,地層巖性分佈如表1所示。同時,根據現場地層情況的不同,0~2。0m主要以雜填土為主,2。0m以下為原狀土,分別對其理化性質進行了測試,具體資訊見表2。

表 1 地塊地層巖性分佈

Table 1 Stratigraphic lithologic distribution of site

#FormatImgID_1#

表 2 地塊各土層理化性質

Table 2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very soil in site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1.2 燃氣熱脫附工藝介紹

裝置主要由加熱系統、抽提系統、溫度監測系統、冷卻系統和尾氣處理系統 5 部分組成。工藝流程圖如圖 1 所示。根據本地塊汙染物與水的共沸點,設定土壤加熱的目標溫度為 150 ℃。首先,在土壤中安置加熱管並透過天然氣加熱升溫,高溫氣體由加熱內管進入,然後透過加熱外管後直接外排。加熱管透過熱傳導方式加熱周圍汙染土壤,並逐漸升高至目標溫度。隨著汙染土壤溫度的升高,目標汙染物 逐漸揮發,甚至裂解,含有汙染物的蒸汽透過抽提井被抽提至地表,再經冷卻系統將高溫蒸汽進行降溫,汽水分離後的氣體透過淨化處理後排放,液體暫存至儲存罐,最後輸送至廢水處理系統進行無害化處置。在土壤加熱過程中,利用壓力監測和溫度監測系統實時監控修復區域,並透過智慧化、自動化控制系統對加熱井溫度進行實時調控。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圖 1 原位燃氣熱脫附技術工藝流程圖

Fig。 1 Process flow diagram of in situ gas thermal desorption technology

1.3 地塊井位佈置

透過地塊水文地質勘測,地下水位在-30。0 m 以下,無需做止水帷幕和降水處理。根據地塊水文地質情況及計算結果,汙染地塊共佈置加熱井 261 口、抽提井 63 口、測溫井 43 口和壓力監測井 14 口,汙染地塊井位佈置如圖 2 所示。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圖 2 汙染地塊井位佈置

Fig。 2 Design of wells location in the contaminated site

加熱井、抽提井布位設計。土壤加熱溫度與加熱井排布方式有關,且加熱井排布不適合會導致能源成本大幅度增加。本修復專案採用正三角排布方式對加熱井進行佈置,透過數值計算和中試實驗,設定加熱井間距為 2。5 m,抽提井間距為 5。0 m,抽提井均勻分佈於加熱井周圍,具體排布如圖 3 所示。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圖 3 加熱井和抽提井布點設計

Fig。3 Design of heating wells and extraction wells

測溫井布位設計。為了監測汙染地塊內土壤冷點溫度變化,在修復區域內共佈置測溫井35 口,測溫井位於正三角排布的 3 口加熱井中心點,如圖 4 所示。測溫井內共放置 5 個熱電偶,熱電偶深度位置分別為0。5、1。5、3。0、 5。0、7。0 m。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圖 4 加熱井和測溫井布點設計

Fig。 4 Design of heating wells and temperature measuring wells

土壤導熱係數較低,為研究單口加熱井的周圍土壤溫度變化情況,在修復區域內選定 1 口加熱井並在其附近設定一系列測溫井,測溫井與選定加熱井的距離分別為 0。50、1。00、1。25、1。44 m,具體位置如圖 5 所示。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圖 5 距離單井熱源測溫井設計

Fig。 5Design of temperature measuring wells from single well heat source

高溫會對周邊建築物地基造成影響,因此需要監測加熱井熱量傳導距離。本研究選擇 1 口邊界處加熱井,研究其附近土壤溫度變化。在加熱井同一個方向設定一系列測溫井,測溫井與加熱井的距離分別為 0。5、1。0、1。5、 2。0、2。5 m。測溫井深度為8。0 m,其中熱電偶放置深度為7。0 m。

1.4 取樣分析

汙染地塊修復後,在地塊內佈置13個取樣點,取樣點均在冷點位置,記為 Q1~Q13。上層 0~4。0 m是未汙染土壤,在取樣點垂直方向上取2個土壤樣品,間隔為 2。0m;下層 4。0~7。0 m是汙染土壤,垂直方向上取3個土壤樣品,間隔為 1。0 m,取樣點具體位置如圖 6 所示。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圖 6 土壤取樣點位分佈

Fig。 6 Distribution of soil sample point

當土壤升至目標溫度後,燃氣熱脫附裝置仍維持加熱 7d,然後進行土壤樣品採集。樣品採集後立即放入 0~4 ℃ 的冷藏箱內儲存,並於 48 h 內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實驗室檢測指標為苯、萘和 TPH,檢測裝置為氣質聯用儀 GC-MS(EXPEC 5231,杭州譜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和氣相色譜儀 (GC 2000,杭州譜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檢測方法依據 HJ 605-2011[16]。

汙染地塊地下水位較深,但淺層滯水會隨土壤溫度升高而逐漸蒸發,經抽提井至地表,然後經過冷凝系統形成冷凝廢水。每 14 d 對冷凝廢水進行檢測 1 次,監測廢水中汙染物濃度變化,從而間接反映汙染土壤修復效果。實驗室檢測指標為苯、萘和 TPH,檢測裝置均為氣相色譜儀 (GC 2000,杭州譜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檢測方法分別依據HJ1067-2019[17]、GB/T5750。8-2006[18] 和HJ894-2017[19]。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溫度變化

由於本地塊內測溫井較多,本研究選取 2 個具有代表性的測溫井進行土壤溫度變化分析,測溫井記為 Ta 和 Tb(具體位置見圖 4),土壤溫度隨時間變化如圖 7 所示。由圖可知,地塊內冷點處土壤升至目標溫度 150 ℃ 約需要 56d。土壤升至目標溫度後,熱脫附裝置持續加熱 7d後停止加熱,直至 77d 時 Ta 和 Tb 處土壤溫度才開始出現下降趨勢。這是因為,熱量在土壤中的傳遞需要一定過程,當停止加熱時,冷點處土壤溫度出現持續上升現象,該現象體現出溫度變化的滯後效應。停止加熱後,溫度監測系統繼續對土壤溫度進行監測,112d后土壤溫度仍大於 60 ℃。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圖 7 土壤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

Fig。 7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with time

為研究單口加熱井附近土壤溫度變化情況,在距離加熱井 0。50、1。00、1。25、1。44 m 處分別設定測溫井,對附近土壤溫度進行監測,測溫井記為 T1、T2、T3 和 T4(見圖 5),溫度變化情況如圖 8 所示。測溫井距離加熱井越近,溫度越高,當最遠處測溫井 T4 升至目標溫度 150 ℃ 時,其他測溫井 T1、T2、T3 溫度分別 為 221、182、173 ℃,均已超過目標溫度。停止加熱後初始階段,一定時間內所有測溫井溫度仍會持續上升,且距離加熱井越近的測溫點達到溫度峰值的時間越早,距離加熱井越遠的測溫點達到溫度峰值的時間越晚,溫度呈現出明顯滯後現象。T1、T2 在第63 d 分別升至溫度峰值221、192 ℃,T3、T4 在第70 d 分別升至溫度峰值188、170 ℃。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圖 8 與加熱井不同距離處土壤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

Fig。8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with time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heating well

有文獻表明[4,20],GTD 加熱井間距一般設定為 1。5~4。0 m,透過計算,本專案中設定加熱井間距為 2。5 m。加熱井間距越小,土壤升至目標溫度所需時間越少,但所需佈置的加熱井數量增多,導致前期裝置投資增加。同時,加熱時間和加熱井數量的不同會導致燃氣消耗量不同。因此,需要綜合考慮工期、成本、技術等各種影響因素,才能設計最佳加熱井間距。

為研究加熱區域邊界外土壤溫度變化,距離邊界加熱井的一側設定不同距離 (0。5、1。0、1。5、2。0、2。5 m) 的測溫井,土壤溫度變化情況如圖 9 所示。由圖 9 可知,測溫井距離加熱井越近,溫度峰值越高;距離加熱井越遠,溫度峰值越低。2。5 m 處土壤溫度在第 70 d 時仍為 86。8 ℃。為避免土壤熱傳導對周邊建築物地基造成影響,可根據建築物地基材料的耐熱效能,合理控制加熱井與附近建築物之間的距離。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圖 9 加熱井邊界土壤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

Fig。 9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with time at the boundary of heating well

2.2 土壤汙染物含量變化

汙染地塊土壤修復後共設定了 13 個土壤取樣點。選擇汙染地塊內 3 個具有代表性的取樣點進行資料分析,如表 3 所示。土壤修復前,汙染地塊 0~4。0 m 土壤未受到汙染,4。0~7。0 m 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汙染,TPH 最高汙染濃度為 4762。0 mg·kg

1

,處於地下5。0~6。0 m;苯的最高汙染濃度為18。4 mg·kg

1

,處於地下 4。0~5。0 m;萘的最高汙染濃度為 388。5 mg·kg

1

,處於地下 4。0~ 5。0 m。土壤修復後,TPH 最高汙染濃度為 192。8 mg·kg

1

,苯為未檢出,萘的最高汙染濃度為 14。4 mg·kg

1

,處於地下6。0~7。0 m。經過計算 TPH 去除率均在 95% 以上,萘去除率超過了 92%,苯的去除率約為 100%,且汙染殘留主要集中於抽提井尾端。由此可知,經 GTD 修復后土壤中大部分汙染物已經轉化為氣相或液相被抽提出來,修復效果良好。

表 3 土壤中目標汙染物濃度變化

Table 3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target pollutants in soil

#FormatImgID_12#

2.3 冷凝廢水汙染物濃度變化

汙染地塊土壤加熱過程中,水分會逐漸蒸發,土壤中汙染物會以氣體形式隨水蒸汽一起透過抽提系統移出地面,經冷凝系統處理後部分氣體轉化為液體,不凝氣透過尾氣處理系統達標後排放。修復過程中,每 14 d 對冷凝的廢水取樣 1 次,每次取 3 個水樣送至實驗室檢測,檢測結果如表 4 所示。第 7d 廢水樣品未檢出汙染物,這是因為剛開始加熱時,土壤溫度較低,汙染物沒有轉化為氣相被抽出。從第 21d 起廢水樣品中檢測出 TPH 和苯,至第 35d 廢水中才檢測出萘,這是因為,隨著加熱時間的延長,土壤溫度逐漸升高,高沸點汙染物開始逐漸向氣相轉化,並隨水蒸汽被抽提井抽出。冷凝廢水中不同汙染物濃度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苯濃度在第 35d 升至峰值,而 TPH 和萘的濃度峰值分別出現在第 35d 和第 63d,這與汙染物沸點有關,沸點越低,廢水中汙染物濃度峰值出現越早,沸點越高,廢水中汙染物濃度峰值出現越晚。苯沸點 80。1 ℃,萘沸點 217。9 ℃,本地塊中 TPH 主要為汽油餾分 (C4~C12) 和煤油餾分 (C10~C16),其對應的沸點範圍分別為 50~ 200 ℃ 和 130~250 ℃[21]。冷凝廢水中汙染物濃度間接反映汙染土壤修復效果。

表 4 冷凝廢水中目標汙染物含量變化

Table4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target pollutants in condensate wastewater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2.4 能耗分析

本專案自2021年9月20日開始執行,至2021年11月23日加熱系統停止執行,從開始加熱至停止加熱共執行 63d,施工週期內共消耗天然氣 924868。6 m

3

,消耗電量為 453600 kW·h,本專案共修復汙染土壤 11200 m

3

,能耗分析結果如下:每處理 1。0 m

3

汙染土壤約消耗天然氣 82。6 m

3

,電量 40。5 kW·h。

3 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 GTD 修復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加熱溫度、停留時間、土壤含水率、土壤滲透性和加熱井排布方式等[22-29]。利用溫度和汙染物含量變化等資料,對 GTD 修復效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討論。

1) 加熱溫度。加熱溫度對汙染物去除率影響較大,具體見圖 10。汙染地塊目標加熱溫度與汙染物沸點有關,苯、萘和 TPH 的沸點分別為 80。1、217。9 ℃ 和 50~250 ℃。由拉烏爾定律可知,汙染物和水混合物的沸點低於單獨汙染物的沸點,這使得目標加熱溫度無須超過汙染物的沸點[23,30]。苯與水共沸點為 69。3 ℃,萘與水的共沸點為 98。8 ℃[31]。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圖 10 汙染物去除率隨加熱溫度變化情況

Fig。 10 Variation of pollutant removal rate with heating temperature

當土壤平均溫度超過 50 ℃ 時,有機物苯和 TPH 中低沸點的汽油餾分開始逐漸向氣相轉化;當土壤平均溫度超過 100 ℃ 時,萘以及 TPH 中的汽油餾分和煤油餾分均開始逐漸向氣相轉化,隨著加熱時間增加,土壤溫度升高,大量的 TPH 和萘開始向氣相轉化,這是由於 TPH 和 萘從土壤中脫附所需的溫度更高,開始向氣相轉化的時間點相對滯後。綜上所述,GTD 加熱溫度可直接影響汙染物的去除效果。一般而言,目標溫度越高,汙染物去除效果越好,但汙染物去除率與溫度並非成線性關係,較高溫度往往會伴隨著其他副產物的生成和能耗的增加,因此最佳目 標溫度的確定須要綜合考慮專案工期和成本等因素。

2)停留時間。土壤升溫前期,加熱溫度起修復關鍵作用,當土壤溫度升至目標溫度後,停留時間則是影響修復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本專案中,土壤升至目標溫度後繼續加熱 7d,即在目標溫度停留時間為 7d,土壤中不同目標汙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較為理想。萘的最低去除率為 92%,TPH 的最低去除率為 95%,苯的去除率約為 100%(具體見圖 11)。修復后土壤中沸點較高的萘和 TPH 濃度雖然遠低於修復目標值,但仍有少量殘留,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停留時間較短。綜上所述,實際施工過程中,應綜合考慮目標溫度與停留時間等因素,在施工工期內以最低成本完成汙染土壤修復。

「專家視角」燃氣熱脫附技術土壤修復效果及影響因素

圖 11 汙染物去除率隨加熱時間變化情況

Fig。 11 Variation of pollutant removal rate with heating time

3) 土壤含水率。在 GTD 修復土壤過程中,土壤含水率會對升溫時間產生影響,含水率越低,土壤升至目標溫度所需時間越短。因此加熱前降低土壤含水量,可大幅度縮短升溫時間。本專案地下水位較深,無須進行降水處置,但須要在場地表層進行混凝土防護,阻止降水對施工區域土壤含水率的影響。此外,土壤含水率還影響汙染物去除效果,降低土壤含水率會導致土壤通透性增大,有利於有機汙染物的揮發。這是因為,土壤含水率較高液態水會佔據大量的空隙,阻礙空氣的流通路徑。土壤含水率會對能耗產生影響,土壤含水率越高,則土壤升至目標溫度所須能量就越多。水的比熱容為 4。2×103 J·kg

1

·℃1,土壤比熱容為 0。8×103 J·kg

1

·℃1,水的較熱容比土壤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水分在加熱過程中吸收的能量越多,能耗越大。當目標溫度高於 100 ℃,土壤中水分須經過由液態水轉化為氣態水的過程,水的汽化熱為 2。3×106 J·kg

1

,遠高於液態水和土壤比熱容,須消耗 更多熱能。本地塊目標溫度為 150 ℃,因此,降低含水率可以大幅度降低整體能耗,提高汙染土壤修復效率。

4) 土壤滲透性。滲透性指由濃度差引起的水分淨移動能力,是影響有機汙染物在土壤中擴散速度的重要引數。高國龍等[32] 研究表明,滲透性較好土壤中的有機物更容易被抽提,去除效率更高[33-34]。周啟星等[35] 研究表明,當土壤滲透性大於104 cm·s

1

時,土壤中空氣流動較通暢,當土壤滲透性小於 106 cm·s

1

時,土壤中空氣流動受到較大影響。經檢測,本專案汙染地塊中地下 0~2。0 m 主要為雜填土,2。0~8。0 m 主要為粉砂土,滲透係數在 4。0×105 cm·s

1

以上,在加熱過程中,土壤受熱後會出現不同程度裂縫,增大土壤滲透係數,因此,在 GTD 修復過程中,有機物在土壤孔隙中的擴散速度不會受到較大影響,熱脫附效率較高。

綜上所述,採用 GTD 修復有機物汙染土壤,須要綜合考慮加熱溫度、停留時間、土壤含水率、土壤滲透性等影響因素。可以根據汙染物性質、工期等因素選定合適的目標溫度和停留時間。此外,為了避免二次汙染,需要對 GTD 修復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和廢水進行有效收集和無害化處理。

4 結論

1) 當燃氣熱脫附加熱井間距為 2。5m,加熱時間為 56d,汙染土壤升至目標溫度 150 ℃,停止加熱後進行土壤檢測,汙染物萘、TPH 和苯的去除率分別為 92%、95% 和 100%,汙染物含量均在修復目標值之下。

2) 本專案以天然氣和電能為能源,每處理 1。0 m

3

汙染土壤約消耗天然氣 82。6 m

3

,電量 40。5 kW·h。

3)冷凝廢水中不同汙染物濃度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苯濃度在第 35d 升至峰值,而 TPH 和萘的濃度峰值分別出現在第 49d 和第 63d。沸點越低,汙染物去除率峰值出現越早;沸點越高,汙染物去除率峰值出現越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