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沒有人是孤島,對“網路互助服務”不妨放眼量

2022-11-30由 紅網 發表于 農業

芝麻小錢正式上線了嗎

11月27日,“相互保”釋出公告,宣佈即日起升級為“相互寶”,並定位於一款基於網際網路的互助計劃。相伴這次升級的是兩項新舉措:一,所收管理費由保障金額的10%下調至8%;二,使用者2019年度分攤金額將以188元封頂。(11月27日《證券日報》)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食五穀雜糧,難免有個三病六痛。加強風險管理,提升抗風險能力,是每個自我負責的現代人應有的意識。

“相互保”作為在支付寶APP上線的一項互助共濟服務,在10月16日推出時即申明:加入無需付費;加入後,一旦成員遭遇重大疾病(範圍為100種),可享有30萬元或10萬元不等醫療保障金;而費用則由所有加入者分攤,單一出險案例中,每人分攤到的金額不超0。1元。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即有2000萬人加入該計劃。不患重症,出點芝麻綠豆小錢買平安;一旦患重症,則享受醫療保障金的救濟。即此而言,人人機會均等,挺公平。

由於加入無需付費,該計劃一度被輿論評價為低門檻乃至無門檻,其實,這也存在區域性誤讀。加入計劃的資質門檻是:芝麻信用分達650分。也就是說,相關方面基於使用者消費習慣、履約行為等,對其償付能力、信用情況等作了精準評估。現代社會,是個信用經濟社會。信用方面的軟約束,正是該計劃得以試水並鋪展開來的前提要件。

人們並不陌生於個人投保,一旦出事,保險公司理賠的風險化解形式。在這種形式下,保險公司利潤來源於使用者保費總量和實際理賠金額之間的差額,以及投保和理賠之間時間差導致的巨量資金孳息等。但由此也導致了保險公司的“惜賠”現象。保費不菲而理賠麻煩的情況,久已為人詬病。此外,由於保險公司掌握巨量保費資金,一旦管理不善,也會產生風險。而凡此種種問題,在無前期收費的“相互寶”互助共濟形態下,是不存在的。

當然,“相互寶”的互助共濟形態,與個人投保一旦出事保險公司理賠的風險化解形態,也是各有長短。由於“相互寶”的管理費是從醫療保障金中按比例抽成,理論上說,醫療保障金開支越多,管理費抽取也就越多。也不無人擔心,相關方面會基於利益本位,出現“濫賠”情況;甚而至於出現參與者總被分攤費用而覺得不划算進而退出計劃的情況。

為此,“相互寶”推出兩項新舉措以解決這一痛點問題,消弭公眾疑慮。一是管理費抽成比例下調至8%;二是給使用者年度分攤總額設限,2019年度將以188元封頂,超出部分由螞蟻金服承擔。當然,凡此也並不夠。管理費主要用於風控、反欺詐、核賠等事項;更關鍵的是,得做好其收支、使用、節約情況的資訊公開工作,定期釋出,接受監督。惟其如此,該計劃才能行之長遠。

誠如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所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相互抱團取暖以抵禦各種潛存風險的寒意,本是人類古老的生存智慧。2015年《保險法》修訂,其徵求意見稿也首次提出“相互保險公司”的概念,對發展互助共濟服務持肯定、支援的態度。

從理論上說,參與互助計劃者越多,而出現重症者越少,每個人需分攤的費用也就越少;參與計劃者中會出現幾多患重症者,則存在一個機率問題。參與計劃人數、患重症人數、醫療保障金金額、每個人分攤金額,則是互動影響、相互制約的變數。也正是由於相關方面積累了龐大使用者群體並對使用者信用情況有所“畫像”,給該互助共濟計劃的推出創設了條件;而又如何做到參與計劃人數不斷增多,人均分攤費用不增,而患重病者所享醫療保障金增多,最終達到共濟、普惠的終極目的,則考驗著相關方面的管理智慧。不妨風物長宜放眼量,拭目以待。

文/於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