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大都是因為存款產品有了不少選擇,所以咱們才會挑剔吧?

2022-11-21由 道叨一下 發表于 農業

富民銀行還款怎麼還

大都是因為存款產品有了不少選擇,所以咱們才會挑剔吧?

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有2瓶可樂放在你的面前。一瓶可口可樂、一瓶百事可樂,你選擇哪款?

估計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偏好。

而且,能就其中的理由,說出好幾個(某可樂太甜、不好喝。。。。)。

甚至有些“精緻”的朋友,還會提出各種要求,譬如口味的限定、冰凍與否等。。。

但是,螢幕前的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這個選擇,其實不是一直都會有。。。

譬如,不少外賣、餐廳往往都是隻和其中1個品牌合作。

要麼百事可樂、要麼可口可樂,沒得選。

就餐的時候,多少會有想喝其中之一,卻又不可得的遺憾(最後被迫選擇了另個口味)。

這種感覺,是不是跟當下猶豫著,要選哪個銀行存款的心態很像?

用今天在抖音,剛看到的話來提升下“價值高度”吧。

人都是因為有了選擇,才會挑剔。

大都是因為存款產品有了不少選擇,所以咱們才會挑剔吧?

一、

最近幾天最火的,應該就是XA了。

銀行雖小、員工人數也不多。

但產品列表的豐富程度,絕對是一眾銀行裡最6的,而且當下沒有之一。

要積分活動有積分活動、要“還不錯”的產品就有還不錯的、要週期折騰的也有周期折騰的。。。

總之,你想要什麼,都可以滿足你。

當然,它也不是絕對完美。

一一方面規模並不大,一些細節方面也多少有些“吊軌”

比如一個月前,它們家的副行長在一篇名為:《AI賦能,打造可持續發展銀行》的文章裡介紹了XA最近的一些資訊。

好的地方是,行內人均淨利潤高達133萬元,人均利潤增幅連續突破150%,總資產增長了5倍;全省業務增速三年保持第一。

同時,還說要

打造AI技術應用能力,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

但是,在它透露的員工構成中,就出現了奇怪的地方。

全行員工91人,其中

科技人員只有5個人(

數字化轉型,各種AI,你跟我說IT就5個人?

,普惠業務的客戶經理人數為0,普惠業務的客戶經理轉為中後臺人員(那還不是一樣,只是變了個抬頭罷了),

數字員工(機器人)11人

(這又是什麼玩意)。。。

我。。。真的是,一言難盡。

更為精彩的是,自2020年7月上一任行長辭職之後,2年多了,還沒有新行長。

管理層是3個副行長。。。

大都是因為存款產品有了不少選擇,所以咱們才會挑剔吧?

然後就是銀行背後的股東,這個如何?網路上搜索下,基本都很清楚了。

這裡,我就不多過展開了。。。

業務方面,側面也瞭解下,XA在當地抵押貸的部分似乎做了不少。暫時沒有三方的評級。

當然從披露的資料層面看,銀行本身沒有明顯問題。

從規模和實操的風格來看,沒有一味地擴大規模,印象中的XA還是偏“穩”的操作。

雖有“瑕疵”及“稍顯誇大”的情況,但衝著產品還不錯的情況,多少還能接受。

大部分朋友心態就是能開白,咱就上點。開不了,那就算了。

背後的現象就是,這年頭你不多搞幾家線上的銀行分散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玩存款。

大都是因為存款產品有了不少選擇,所以咱們才會挑剔吧?

二、

放到大盤子來看,存款的選擇現在不少,不少朋友自然也會有糾結。

最大的糾結就是某銀行安不安全,要不要跑路。

其實無論你怎麼論證,理論上都無法論證出某銀行是絕對安全的。

到最後,就是50萬保險兜底收尾。

不管怎麼樣的銀行,什麼樣的業務,其實都能找點“東西”出來。

不少時間,儲戶的情緒其實都是被一些內容帶著走的。

而且,你知道嗎?

很多時候,有些資訊,儲戶甚至都不知道或自動忽略了。

因為這些資訊要麼被弱化了,要麼索性就被刪了。

當然,不客氣地說,就算咱們知道了,往往也改變不了什麼。

大都是因為存款產品有了不少選擇,所以咱們才會挑剔吧?

這裡舉個不算特別典型的例子。

以某排名前3之一的某民營銀行為例,21年末的時候其實資產已經達到了4258億。

結果22年的1季度直接縮表至3732億,整整少了532億(大頭是同業,小部分存款)。

22年的2季度,同業繼續大幅縮減,同時開始發力存款(但效果不佳)。

截止22年6月,同業從1680億,降至了1046億。吸收存款從1989億,僅增長至2069億。

如果我不告訴你這事,估計大部分朋友都不知道。

那這些資訊網路上有嗎?

有!但大都很不起眼,且大都被弱化了。

這裡,咱們稍微細想下,為什麼3季度的時候突然開始搞“福利金活動”了?

而且,無論是從前幾個月去看,還是當下去看,“福利金活動”似乎總有種“半成品”的感覺。

其中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大家可以自己體會下。

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所謂的積分活動、高息,背後多少是有“瑕疵”的,就看你怎麼把握尺度了。

說得再透徹點,就是風險與收益還是成正比的。

只是存款多了個兜底(50萬)和相較其它產品更低的風險。

大部分民營銀行之間的風險對比操作,讓我想起了一個詞。

弱雞互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