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甲天下山水桂林超級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廣西再說豐年

2022-10-09由 謀定經信研究 發表于 農業

多加農科打藥機寬多少

甲天下山水桂林超級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廣西再說豐年

(記者劉健 通訊員鄧琳 高慧勤 王以照 ) 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中國農民豐收節國際貿易促進會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 中國三農智庫網-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報道:大國糧倉,要端牢中國人的飯碗。而在廣西桂林,“甲天下”的不止有山水,還有得到袁隆平院士讚譽的超級稻。

甲天下山水桂林超級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廣西再說豐年

甲天下山水桂林超級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廣西再說豐年

甲天下山水桂林超級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廣西再說豐年

好山好水育好稻

袁隆平院士讚譽的超級稻

臨近十月,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活動現場,在桂林市灌陽縣“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範區,這片袁隆平院士曾經圓夢“噸半稻”的土地上,又一年的超級稻迎來豐收。

廣西超級稻產量第一縣 袁隆平稱讚“再生稻甲天下”,該示範區核心區是袁隆平院士1000公斤高產攻關基地之一。

據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國際貿易促進會資料顯示:示範區在產業發展上採用“超級稻+再生稻+綠肥”種植模式,推廣綠色防控、水氣平衡,配方施肥等新技術,提高水稻產量。“頭季稻+再生稻”畝產突破1500公斤,連續11年創廣西單產第一,實現了袁隆平院士“噸半稻”夢想,被袁隆平院士譽為“廣西超級稻產量第一縣”“再生稻甲全球”。

桂林山水鍾靈毓秀,孕育了一代代人傑,也滋養出豐沃的土地。灌陽縣黃關鎮黨委書記文海勇告訴中新網,灌陽生態環境優越,灌溉條件好,土層比較深厚,水稻種植的基礎較好。正是這片土地,讓畢生追求豐實中國糧倉的袁隆平院士寄予了厚望。“袁老他非常接地氣,親自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我們老百姓的種植。”文海勇回憶道。

在產業發展上,灌陽示範區採用“超級稻+再生稻+綠肥”種植模式,推廣綠色防控、水氣平衡,配方施肥等新技術。自基地建立以來,水稻產量每年都有一個提升。2017年,灌陽縣黃關鎮聯德村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攻關示範基地的“一季稻+再生稻”首次實現1500公斤的目標產量,創下了當時世界高產紀錄。“一個人一年600斤(稻穀)夠了,現在一畝田1500公斤,兩分田可以養活一個人啊!”對此,袁隆平院士曾感慨道。

目前,示範區總面積總計30000畝,其中核心區3000畝、拓展區6000畝,輻射區21000畝。灌陽縣“頭季稻+再生稻”畝產不僅突破1500公斤,還連續11年創廣西單產第一,被袁隆平院士譽為“廣西超級稻產量第一縣”。

超級稻的畝產突破,不僅意味著糧食安全獲得保障,更意味著靠土地吃飯的農民富起來。

“超級稻的產量高、米質好,而且受天氣影響小,機械化實現率比較高一些,每畝的收益比以前多了不少。”灌陽縣黃關鎮龍吟村村民周桂明告訴中新網,如今超級稻畝產值可達4720元,其中頭季稻2720元,再生稻20。

據介紹,示範區採取“示範區+新型經營主體+龍頭企業+農戶”、“示範區+超級稻+再生稻+脫貧戶”、“ 示範區+土地流轉+脫貧戶”、“示範區+龍頭企業+企業務工+脫貧戶”等生產模式,直接帶動脫貧戶增收1500萬元,並促進了全縣水稻產業的發展。

2021年,全縣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9萬畝,總產13萬噸,帶動5100戶脫貧戶進行水稻種植,產業覆蓋率達到46%。水稻種植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2016年以來,灌陽縣相繼打造了稻博館、文化長廊、豐收廣場、稻文化展示中心、稻文化雕塑小品、觀光長廊、溼地公園等農業生態專案。“我們透過發展休閒農業,促進了文旅融合,延長了產業鏈,推動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同時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極大改觀。”文海勇說。

甲天下山水桂林超級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廣西再說豐年

甲天下山水桂林超級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廣西再說豐年

甲天下山水桂林超級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廣西再說豐年

平均畝產633。28公斤

全州水稻高產攻關專案獲得成功

全州縣水稻高產攻關測產現場會。在有關專家的見證下,透過機割實收等測產流程,該縣第三代雜交水稻新品種“0H38”最終測得平均畝產633。28公斤的好成績。

此次測產現場會在全州縣龍水鎮“禾美稻香”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舉行。放眼望去,稻田一片金黃,處處洋溢著豐收的景象。示範區內的糧食綠色高質高效高產攻關區,稻田裡的稻株粗壯挺拔,穗長粒多,沉甸甸的稻穗粒粒飽滿。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活動測產現場,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廣西農科院、廣西大學、鄭州大學等單位組成的專家組參照國家農業部超級稻認定方法進行測產驗收,隨機選擇三個田塊,透過機割實收、測產面積、稱毛谷重等一系列測產流程,最終測得第三代雜交水稻“0H38”平均畝產633。28公斤。

“今天我們組織了專家對第三代雜交水稻的現場產量進行測產,根據農業部的有關規定,最後的結果在做早稻的情況下,畝產突破600公斤。專家一致認為,第三代雜交水稻的先鋒組合‘0H38’的產量的潛力是很大的,在田間表現出強大的雜交優勢效應,比第二代雜交水稻的先鋒組合,在同等條件下會增產100公斤到150公斤以上。如果在高產栽培條件下,在桂北這種生態條件下有望突破900公斤。”鄭州大學教授黃群策說。

全州縣素有“桂北糧倉”之稱,是全國100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之一,全縣早、中、晚水稻常年種植面積在78。6萬畝左右。為加強糧食產能區增產模式攻關與推廣,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發展,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今年以來,全州縣加大科技興農服務力度,加強糧食田間管理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強化政策及資金保障,引進水稻新品種種植,狠抓糧食高產攻關技術,帶動全縣35。1萬畝優質早稻總產量實現了穩中有升。

“平均畝產為633。28公斤的好成績,還是在我縣今年雨量偏多,氣溫偏低的情況下取得的。”全州縣副縣長伍吉東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推廣“0H38”這個優良品種,為農民穩產增收,為糧食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廣西桂林龍脊

千畝梯田的水稻

廣西桂林市龍勝縣龍脊千畝梯田的水稻非常壯觀,迎來最佳觀賞期。龍脊梯田是中國梯田的原鄉,這裡的梯田都是沿著山勢開墾出來的,航拍下,一圈圈,層層疊疊,非常的壯觀。這裡的海拔大約在300米至1100米之間,全部要透過盤山公路才可以到達,最大坡度達50度,我們進入景區時,需要換乘當地的觀光車才能上山。

觀景臺,可以看到“世界梯田原鄉”的木柱,講梯田歷史,龍脊梯田在秦代已經開發了,也是廣西地區,最早開墾的梯田之一,距今至少有2300多年的歷史。龍勝梯田得到大規模開發,是在明清時期,現在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當時的規模。

水稻是我國最古老的生態系統,現在建成了景區,梯田建了許多這種有欄杆的水泥路每隔一段距離,都會設觀景臺,還有一些水稻相關的知識,供遊客學習。天氣非常好,看可以看到還有一些村莊,在梯田中間,非常的有中國村鄉風情。從這個角度看過去,龍脊梯田如鏈似帶,它將一座座的山峰環繞成一隻只巨大的龍,因為像龍背一樣,所以才得名友脊梯田。

這邊的梯田像巨扇一樣半摺半開,斜疊成一個個狹長的扇子,十分好看。禾苗都長得很好。這個全景圖,可以看到山上是白雲繚繞的山巔,從萬木蔥蘢的林邊到石壁陡崖前,底下的河流。景色秀麗、如詩如畫,可以看到山寨的房屋都是木結構的,灰瓦的吊角樓。錯落有序的塔狀觀景臺與大山融為一體,古樸清雅,畫意十足馬蹄型的梯田,比較有層次感。觀景平臺很有小數民族的特色。

甲天下山水桂林超級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廣西再說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