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府谷作協文學三部黃甫採風作品集

2022-09-23由 府州紅文苑 發表于 農業

辿在地名裡什麼意思

文學三部

黃甫採風作品集

府谷作協文學三部黃甫採風作品集

大美黃甫川

秦曄

世古黃甫稱重鎮,沿河順至狀元村。

親臨斯地誠覺美,恰似身於景中行。

文學三部邀盟友,趟水爬山去採風。

人文故里多軼事,流連畫中少歸心。

黃甫採風記

秦曄

李家大院別論古,黃甫鎮上少說金。

府州大地多名仕,此處鰲頭聚星辰。

行武首記王家胤,王六才子拜魁星。

太家溝稱狀元寓,康熙私訪歇村中。

作家協會文學三部

黃甫採風.寄語(十吟)

孫文慧

腹擁湳水觀冬夏

懷抱黃河望春秋

——黃甫古堡

關山樓臺六百歲

賢士名流繼往來

——古街沉蘊

勝昔風光沐澤露

盈今雲雨籠煙霞

——好人廣場

無暇深院浩日照

有閒淺庭淡月明

——李家大院

千山一統尊白衣

萬家煙火敬城隍

——黃甫大廟

酒醉笑談先天樂

夢醒拾遺當年跡

——南關牌樓

扶搖日月方寸地

虛幻陰陽萬丈天

——廟前戲臺

文韻如虹貫千丈

彩錦似日升九天

——文明廣場

隨雨越津品人心

登高壯膽喚橋魂

——字坪大橋

洪波水浪毀灘地

心田似海積平川

——黃甫河堤

尋訪黃甫太家溝

馬來寶

賦碑醒目立村頭,每過跟前總駐留。

堪羨狀元頻出現,更驚農士也風流。

多年老院存真貌,十里長堤擁沃疇。

懷水靠山皆是畫,如何解讀太家溝。

注:

太家溝自古人才輩出,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考出去的大、中專學生數量驚人,人們譽之為狀元村。

守望

班雲

耄耋老人誰與伴,小貓形影總相依。

炕沿侍立龍頭杖,一步一趨兩不違。

七律訪黃甫李家大院遣懷

班雲

李家大院訪先風,不嘆奢華嘆遺功。

屋獸交馳輕踏瓦,簷牙高啄巧銜空。

瑤堂詩句千年在,繡閣春光四合中。

往事如煙情未了,一生逐夢亦豪雄。

浣溪沙黃甫古鎮(詞林正韻)

張黨旗

古鎮黃甫史久長,名門望族李魏王。

牌樓宅院富堂皇,廣場好人揚正氣。

太家溝裡出才郎,地靈人傑譽東鄉。

隨訪家鄉有感

馮二來

又夢爹孃

“金黃甫”

我的家鄉

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童真童趣在那兒

夥伴發小不忘

捏尿泥

捉迷藏

偷瓜摘果翻山樑

上午上書房

下午去放羊

做了錯事兒娘容讓

有瞞怨

有野狂

大事小事有父母扛

柴米油鹽茶醋醬

從不用思量

張口有飯吃

伸手穿衣裳

何為家

有親孃

父母在

是家鄉

那年父母去那廂

家鄉成故鄉

逢年過節時

往返走一趟

墳頭幾張望

叩頭點紙香

有感慨

有惆悵

故鄉是根總掛腸

幾十年就一晃

大地處處有芬芳

總也難比家鄉香

適逢作協訪家鄉

隨行回鄉細端詳

一年無時不變化

到處有景可歌唱

讚歌入詩行

金黃甫

譽滿堂

日新月異變模樣

溝門煤電機組裝

奧維乾元有名堂

電力輸送出省界

支農化肥運輸忙

大手筆寫出了大文章

前村新建大廣場

身邊的好人亮了光

走出來

上了榜

好幫樣

帶頭羊

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李家大院盛名揚

高牆雕樑鎖時光

騎街牌樓新

街面鋪石光

黃甫字坪架虹橋

河堤修得象城牆

堤頂上面修油路

寬闊八車行

太家溝灣正好好

狀元村媒體常表揚

金黃甫

放金光

這裡到處新模樣

供銷社剛才換新裝

集貿市場夠排場

自來水管入灶房

飲水和縣城一個樣

民生工程暖民心

最是百姓喜洋洋

鎮領導得知有采訪

方便之門大開敞

責成專人來陪訪

服務解說很周詳

瞭解歷史議小康

暢想未來感恩黨

熱乎乎如坐當年的土暖炕

點贊金黃甫

永遠在路上

李家大院(新韻)

馮二來

四合大院不尋常,昨日輝煌寫滿牆。

青瓦瑤階誠信砌,雕樑畫棟禮儀揚。

門聯牌匾融詩意,斗拱廊簷鎖歲光。

耀祖曾經榮百載,而今罕見李家商。

點贊“狀元村”(新韻)

馮二來

福地人傑納百祥,太家溝裡溢書香。

改革春汛風帆勁,及第登科譽遠揚。

太家溝河堤

馮二來

自古山洪多氾濫,沖刷東岸涮西川。

如今河畔築堤堰,惠利於民好種田。

七絕-黃甫採風隨筆

(中華新韻)

柴峰

黃甫古鎮換新顏,李氏豪宅典故傳。

僻壤書香多俊士,長堤數里護良田。

注:僻壤指太家溝村。

採訪黃甫鎮

王林

西口驛站的滄桑

金黃甫銀麻鎮的美譽

《西遊記》流沙河的世界之最

千千萬萬的故事與傳說

在激勵著後人

街道古蹟訴說著往日的輝煌

王家、魏家、李家大院

青磚藍瓦,高屋脊獸,雕欄磚刻

薀藏著的古文化

風範猶存,淡雅古香

墩臺寨堡,神廟殿宇

似乎在護佑這塊風水寶地

人傑地靈,地靈人傑

譜寫著動人的故事

迴盪《走西口》的悲傷

而今的黃甫已超越了

古時的州縣城池

鐘樓一條街,文化廣場

民宅古院,鎮政府的高屋建瓴

裝飾著華麗的漢白玉

瓷磚油油的發光

宣傳壁畫,藍圖譽彰

穿越熹熹生彩的閒步迴廊

古戲臺正在孕育下一場

山曲、晉劇、秦腔

商店播放著流行音樂

貨架上擺放的商品

華麗的讓人眼饞

供銷社門頭上的五角星閃閃發光

好人廣場

記述著好人的道德榜樣

創衛創文,歡樂祥和

太家溝(狀元村)

托起黃甫人的夢想

天是那樣的藍

地是畦田的綠

吹拂著玉米和西瓜的芳香

吹拂著海紅果寧靜的苦澀

吹去了七月溽暑的炎熱

吹沸了我們採訪的情懷

一路歡歌

黃甫印象

王 琴

油菜花芳穀米香,人文韻厚俊才藏。

十八營寨美名譽,蒙陝交融貿易昌。

李家大院

王 琴

民居建築百年藏,挑角飛簷刻檻窗。

精美鏤空興盛顯,青堂瓦舍嘆滄桑。

過太家溝感懷

班培紅

鄉村早有名,夏盡約車行。

一路禾苗綠,多池積水清。

孩童吟曲調,翁媼伴歌聲。

莫問人間美,河堤十里平。

〔仙呂一半兒〕訪黃甫李家大院

班培紅

飛簷翹角有雕圖,大院繡樓門刻竹。歲月滄桑君不孤。伴詩書,一半兒新來一半兒古。

涴溪沙遊府谷黃甫李家大院即興

吳傑

李府堂中筆墨香,門聯雅韻繞簷梁。層樓疊院滿庭芳。

義舉善行傳美德,仁聲富貴譜華章。滄桑閱盡敘情長。

七絕遊黃甫李家大院即興

吳傑

青磚瓦黛畫雕牆,李府堂中翰墨香。

濟世幫貧留美譽,百行善舉譜華章。

七絕遊黃甫太家溝隨筆

吳傑

太家溝有好名望,十里長堤稻穀香。

文化淵源幾百載,昔時頻出狀元郎。

金黃甫

王旭東

府谷人習慣把黃甫叫“金黃甫”,是府谷縣這個地盤上唯一在地名前稱呼“金”的地方。金是一種貴金屬,有金獎、金榜之說,是第一、很好的意思。

黃甫,原名叫皇甫。皇是大的意思,甫是美的意思,就是大而美的地方。古時,黃甫河不叫黃甫河,叫雙山河,兩山夾一河。因為幾乎控制了內蒙古吉蘭太鹹鹽銷售的回民家族皇甫氏定居而得名皇甫。河因城得名為皇甫河,現在有的地圖上仍寫著皇甫河(皇甫川),在黃甫下川口村注入黃河,縣內流程48公里。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當地百姓對元朝的統治深惡痛絕,對欺行霸市的皇甫氏回民家族恨之入骨,元朝倒臺,皇甫氏回民家族沒有了靠山,待不下去了,只留下皇甫這個地名。明朝初年,官方在往來公文中把皇甫改為黃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官方、民間都是皇甫、黃甫並用,但人們覺得黃甫比皇甫順口,都願意叫,就叫到了現在。

黃甫堡是長城沿線36營堡之一,是長城進入陝西第一堡。距長城10餘公里,是府谷長城沿線五堡之一,其餘四堡是清水堡、木瓜堡、孤山堡、鎮羌堡。早在五代時期到北宋年間,為防止來自西夏和北方少數民族契丹的入侵,黃甫就建起了城堡,只是規模很小,僅用於軍事防守,周邊許多村名都有“寨”字。明朝初年,為防止元朝貴族的騷擾,把宋代遺留的城堡進行整修,成為邊防設施,後人把整修後的營堡稱為大邊長城,大邊長城只有堡沒有牆,直到明成化十年(1474)才開始築牆,後來築的牆稱為二邊長城。黃甫堡大規模築城始於明代,明天順年間(1457-1464)置堡,弘治年間(1488-1505)添設關城,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巡撫塗宗浚以磚包砌,始成規模。城週三裡二百七十四步,高一丈八尺,樓鋪十六座,有東、南、北門(西門後開),城樓兩座,甕城兩座,西北依山,東南臨川,城內屋舍軒昂,不乏樓閣,望之儼然。當時人們認為城堡修得結實,固若金湯,口口相傳,就有了“金黃甫”的說法。依山臨河而建的黃甫堡,成為北宋、明、清時的兵防要塞。明代駐兵(包括邊牆守兵)1607名,馬騾1149匹,常駐參將一員。清代置黃甫營(清水為堡),駐兵80名,步兵51名,邊牆守兵66名,馬80匹,常駐遊擊一員。明清兩代在黃甫營堡經常發生戰爭。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套人孛來毛裡孩入府谷境大掠人畜,次年(1465),又由河曲縣渡河圍攻黃甫川堡,明軍力戰乃退。弘治十八年(1505)九月,火篩入花馬池,攻陷清水營,黃甫馳援。嘉靖十年(1531)閏六月,吉囊俺達寇邊,副總兵梁震擊之於黃甫川。嘉靖四十二年(1563)七月,套人入陷黃甫川堡,守軍與之復戰,把總高秉鈞將其首領斬殺。嘉靖四十四年(1565)四月,套酋陷黃甫。清同治六年(1867)回民犯邊,黃甫堡遊擊榮光、貢生王汝翼防衛,天成寨(黃甫北溝中半山上)由武生吳士英、貢生魏晉源防衛,紅泥寨由甘肅候補同知王作堂防衛,回民不戰自退。同治七年(1868)四月,回民大規模入侵,黃甫堡城破,王汝翼遇害。

由於皇甫這個名字響亮、美好,歷史上有多位皇帝駐蹕皇甫。

南北朝北魏太武始光四年(427),太武帝率一萬八千大軍西征大夏國,由君子津(今內蒙古準格爾旗境內,俗稱大辿,其時屬本境)渡過黃河,奔襲赫連昌,攻佔統萬城(大夏國都城,即今陝西靖邊縣紅墩界白城子),途徑黃甫暫息。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五月,朱棣率軍打到長江以北,朱元璋之孫建文帝朱允炆見大勢已去,有一支家族來皇甫避難,後改姓祁。明正德十三年(1518)冬,武宗朱厚照巡邊,在唐家會(今山西河曲縣西南黃河邊)登船,皇甫楊家川口(今本縣黃甫東北黃河邊)上岸,起程去榆林。

明嘉靖年間(1522-1566),韃靼首領與明朝久經征戰後息戰議和,開放互市,黃甫為長城沿線第一處互市。據《延綏鎮志》記載,黃甫是明朝開放的五大貿易口岸第一家,商賈雲集,經濟繁榮。在這段漫長的和平時期,蒙漢交易品種繁多,市場活躍,唯獨禁止漢人賣鐵器,蒙人賣馬。到清道光年間(1821-1850),黃甫已成為長城線上的商貿重鎮,隨著經貿發展,眾多商鋪、字號祈求神靈庇祐,黃甫修建的廟宇多:有玄天廟、城隍廟、藥王廟、白衣菩薩廟、龍王廟、火神廟、文廟、老爺廟、馬王廟、娘娘廟、石洞廟、藥師殿、古佛殿、十王殿、觀音殿、玉皇殿、三聖殿、文殊菩薩殿、宗常山真武廟、川口香蓮寺。修建的木牌樓多:黃甫街道不遠處就有一座木牌樓,形式多樣,各具特色,有四柱三門七牌樓,也有六柱五門十一牌樓。有的由官府衙門所建,有的是經商發了財的有錢人所建,有的是在外建立軍功,用賞賜惠澤桑梓所建,其中有一座貞節牌坊樣式別緻,為一孝子為母親所建。修建的商家大院多:民間傳說,黃甫商貿最發達時有360進大院,其中以李家大院、魏家大院、祁家大院最為有名。李家大院是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從米脂遷來黃甫的李木匠,因得外財,爆發後經營商業,其子李錦春生意越做越大,商號林立,花五年時間建成佔地1400平方米,三進大院,34間房的李家大院,地基用煨炭做底層,經歷200多年,至今牆體不潮不損。大門懸掛“天錫純嘏”四個鎏金大字。有人說,內蒙古包頭市是山西喬家大院的人建起來的,實際上只說對了一半,黃甫李家在包頭有一公里長的穿心一條街,聚集了許許多多黃甫及府谷各地的商人,穿心街成為蒙漢商品交流的中轉站和重要樞紐,整個河套地區產井河的開挖和經營都是黃甫李家。產井河可灌溉農田2000頃,僅此一項,年收入4000大洋。面對這麼大的產業,李家後人尊崇祖訓,不從政,從醫從教者居多。魏家大院也是黃甫的商貿大戶,店鋪、欄櫃遍佈全街,作坊、字號、貨棧井然有序。祁家大院相傳是朱元璋後代建起來的,商號林立,生意興隆。有一座神秘的誥封樓。民國年間出了一個大官僚祁覺民,到臺灣後改姓朱。由於商貿發達,帶動了腳戶的應用而生,駱駝隊、騾馬車、二栟子牛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往返於黃甫、內蒙古包頭等地。人們私下裡說,這三家大院可“日進斗金”,黃甫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金黃甫”。

明崇禎元年(1628),黃甫小寬坪人王嘉胤率眾揭竿而起,點燃了明末農民起義的火種,率先帶領起義民眾縱橫馳突,與官軍進行了殊死的較量。1644年3月,在闖王李自成率領下,推翻了近三百年統治的朱明王朝。1644年5月,清軍開到了北京。在眾多歷史人物中,黃甫人重文崇武,人才輩出,譽載史冊,為府谷人爭了光,添了彩。有官至山西保德州知州的明洪武初年舉人藺普整。有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庚戌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左都御史王繼謨。有官至金陵副總兵的明崇禎年武舉藺光元。有曾任明朝薊鎮總旗的名將張一元、張一禎。有曾任殺虎口副將翟應祥。有清順治十七年(1660)庚子科舉人,任長安教諭,兩署長安知縣王國麟。有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科武舉,官至洛川千總,響水堡守備,廣武營遊擊,臨洮營副將,涼州總兵王翰京。有康熙辛卯(1711)中武舉,官至荊州衛遊擊將軍王國泰。有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殿試一甲第二名,授山西大同鎮遊擊,充御前頭等侍衛王時通。有康熙年間升御前侍衛,復授古北口千總王秉玠。同治七年(1868),回民犯邊,黃甫堡遊擊榮光、貢生王汝翼防守,城破王汝翼遇害,清廷追贈汝翼世襲雲騎尉。有官至清朝浙江提督,再誥封光祿大夫王好善。有恩進士出身,任太師太保,贈光祿大夫,總督軍門兼糧餉,兵部太子太保王好露。有官至密雲本營遊擊張世忠。有以軍功敕授榆林衛錦衣世襲正千戶,誥封宣武將軍王繼烈。有以軍功敕授清水營守備,升任火器營參將王繼旦。有清同治庚午年(1870)舉人,精通《周易》,當時人稱大文豪,榮河書院教員王為恆,民國十一年(1922),學生們為永志先生美德,立“教澤碑”於府谷縣城南門外。有官至廣武營千總,守備王録。據黃甫紅泥寨《王氏家譜》記載,至清末,僅黃甫紅泥寨王氏家族出進士7人,解元1人,舉人9人,貢生25人,武生11人,廩生8人,監生11人,庠生62人。還有民國時期的黃甫人段寶珊、張萬全以及眾多名醫、名教。解放後,副處以上,副高職稱以上,省級以上勞動模範,僅黃甫紅泥寨《王氏家譜》記載,就有王璽、王河公、王海誠、王培業、王財、王文凱、王芝祥、王在俊、王生亮、王連祥等74人。有博士2人,碩士19人,本科學歷的就更多了。金榜題名的人多了,為“金黃甫”增添了地域文化符號。

黃甫山大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早出晚歸,肩挑人背。擔水要到一里多的深溝找水源,鋤一上午地臨到中午回家,還要背一背苜蓿草喂牛羊。艱苦的環境,鑄就了黃甫人強壯的體魄,吃苦耐勞的精神,敢於探索的勇氣,適應環境的生存能力。黃甫人性格豪爽,有頭腦,會經商,勤勞,心眼活,走到哪裡都是好樣的,再苦再累都自己扛著,不給別人添麻煩,也不怨天尤人。靠誠實守信,把日子越過越紅火。黃甫現有人口一萬多,遠在內蒙古等他鄉的黃甫人不下兩萬,無論走出多遠,故鄉始終是黃甫人根系的沃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面對黃甫,彷彿有一位年邁的長者,在述說人間煙火和世事的輪迴……

黃甫,簡練、淳樸、凝重,永遠都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