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科普:農村“口糧地”分多少?怎麼分?農民要知道如何分地

2021-07-26由 惠農圈 發表于 農業

五等地是自留地嗎

只要是農村戶口就可以享受到土地的分配政策,不過在二輪承包至今,土地就沒有進行變動,在2057年之前都會保持著大穩定的局面,這樣才能為農業專案的建設提供穩定的環境。至於那些新生兒的土地問題,一方面則是按照戶口內部的土地平均分配,這樣就可以解決人口增減的矛盾問題。另一方面可以申請著發包方沒有分配的集體土地,或者預留的機動地、村民退出的耕地等。

科普:農村“口糧地”分多少?怎麼分?農民要知道如何分地

有人問,經常聽到農村的“自留地”、“口糧地”這個說法,如何理解,每個人分多少?

一、自留地

在1952年,隨著農業的合作化開啟,每個社員都可以依法獲取自留地,而這些土地的性質為集體所有,每個人都可以分配著少量的土地。不過自留地的分配是有一定原則的,這些土地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社員可以耕作蔬菜或者其他的作物,保留的一部分土地。每戶保留的土地多少則是按照家庭的人口分配,一般來說按照村均土地的5%計算。

科普:農村“口糧地”分多少?怎麼分?農民要知道如何分地

而在1962年頒佈的法規中可見,自留地只能佔據總面積的4-7%,社員只能擁有其使用權,但在上面經營的產品屬於社員共同擁有,需要保持著長期穩定。這些作物不需要計算在集體口糧內,也不需要繳納農業稅。但只能用於糧作物、蔬菜、青貯作物的種植,不能在上面建造。

不過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到來,自留地被取消。不過如今依舊有很多的村集體保留著該土地,但也有一些村集體將其回收,用於土地的耕作等。

二、“口糧地”

起始於山東平度鄉村,在確保家庭承包的基礎之下,將村共同所有的土地劃分為口糧地、責任田,而它就是大家所說的“兩田制”。一般來說責任田則是按照勞動力、人口進行劃分,而口糧地則是按照村集體的人口進行劃分,每個人分得的土地多半為0。4-0。6畝,不過各村集體的總耕地不同,因此它的分配面積也不同。

科普:農村“口糧地”分多少?怎麼分?農民要知道如何分地

“兩田制”有效的解決了村民的人口變動問題,平衡了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在確保總面積穩定的條件下,如果家裡多了新生兒,那就會適當的新增口糧地,但相應的責任田會減少。而如果家裡有人離世,人口減少,那相應的口糧田也會減少。

看似這個制度可以解決人口的矛盾,但實際上責任田則是以村集體的名義承包出去,農民想要耕作,不僅需要繳納農業稅,還需要交一筆租金,各地都出現了貪腐的現象。在1997年,我國開展了二輪土地承包制度,為此口糧地隨之取消。

科普:農村“口糧地”分多少?怎麼分?農民要知道如何分地

實踐證明,只有承包地才是真正經得起考驗的適合農民的土地政策,在“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前提下,農民和土地之間的關係才得以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