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聊聊製造業升級這件事

2022-09-21由 天涯時事 發表于 農業

中產家庭算有錢嗎

本文轉載自 局外人的視界 公眾號,原創作者:卡夫卡不忙了

聊聊製造業升級這件事

在德國政府極力反對下,巴斯夫在湛江的一體化基地首套裝置正式投產。

這個基地可以用命運多舛來形容,2013年開始選址,到2018年7月份才正式宣佈,中間一直有反覆,懂王因素,德國本土因素,都在延緩專案的程序。

做專案投資的應該都知道,簽訂協議,挖坑動工跟重要裝備落地中間其實有很多來回扯皮的餘地,各種條件能反覆講。直到俄烏衝突爆發,巴斯夫德國工廠徹底幹不下去了,天然氣價格已經讓這家化工巨頭成本劇增,更嚴重的是,即便願意給錢,也會面臨無氣可用的局面,於是位於中國湛江的基地建設速度陡然加快。

德國作為歐洲重工業中心,當地政府再怎麼遷就綠黨,但出於實際利益考量,這種高階重化工企業,也是不太願意外遷的。重化工業不同於輕工業,廣東開製衣廠的老闆一看情形不對,幾天就能搬到越南重起爐灶,在越南拿不到歐美訂單,又能連夜跑路。

重化工企業裝置投資額巨大,回報週期相對較長,一旦進入到生產週期,哪怕是拼著虧損,企業也會咬牙扛下了,生產一旦停下來,重新再啟動的投入就是個天文數字。

大家不妨看看美國鋼鐵行業的新聞,哪怕是懂王瘋狂加關稅來保護本土鋼鐵企業,請問保護了幾年了,美國鋼鐵生產有起色了嗎?

從另一個角度想想,如果搬遷到海外能賺錢,這些企業有可能再回來嗎?德國是個高福利國家,背後對應的是高稅負,資本在海外賺到的錢回來就要被劃拉一刀,對資本而言,最有利的方式是把利潤藏到海外。為啥美國跨國公司們都喜歡把海外利潤藏在愛爾蘭?再怎麼用愛國熱忱跟減稅都無法忽悠他們回美國本土?

這些還是類似蘋果、谷歌、微軟這樣的輕資產企業,真有那種重資產的,更不可能回去了。

去工業化跟揮刀自宮一樣,在全球化大生產體系下,是不可逆的,除非歐美一起來廢除資本主義,選擇舉國體制搞計劃經濟,否則絕不可能說服資本放著價效比不要,跑去硬拼刺刀。

我看過一個新聞,蘋果的廚子坦言沒辦法離開中國供應鏈,今時今日的供應鏈已經不是在越南搞一個拼裝廠,印度搞一個拼裝廠,說搬就搬的。蘋果14在設計的時候,美國總部的工程師就經常要飛來中國,跟中國這邊的工程師談具體生產工藝對接。

一個高精密的電子裝置,不是說你有了設計圖紙,隨便給誰就能給你生產出來,如果真是這樣,那華為手機也不會變成4G的了,5G晶片設計海思非常拿手,但除了臺積電,誰能把圖紙落地?一樣都能拿到AMSL最新光刻機,不存在任何被禁運的壓力,為啥三星晶片製造就是幹不出臺積電的水平?

工業也並沒有什麼夕陽產業之說,有的只是夕陽的企業。

聊聊製造業升級這件事

就好像之前逼乎人人勸退的生化環材,別問,一問都是夕陽產業,就業前景看淡,實際上卻是長期以來,我國生化環材行業頭部企業匱缺,一說搞塑膠的,東莞那邊大批的小塑膠廠,專門生產塑膠桶,垃圾堆的也叫塑膠廠,能給化工專業人才多少錢的工資呢?巴斯夫、萬華化學也生產塑膠,又能給塑膠研發工程師多少公司呢?30W+年薪的機會其實並不少。

當企業很差勁,只能吃到行業裡血酬微利,那麼企業只能瘋狂的卷員工工資,把壓榨員工當成自己的紅利,然後大家一起來卷低成本。當然了,在一開始發展的時候這麼幹,是很正常的,因為除了人口紅利一無所有,但如果像某些經濟學渣逼逼的那樣,要保持吃血酬創造出來的所謂國際競爭力,請問這個競爭力真有臉拿嗎?

當然了,坐在辦公室裡吹著空調,恬不知恥那種輕鬆的高工資,甚至玩在美國是生活在國內是工作的愛國主義雞血營銷,當然需要這種全民低工資來襯托自己成功,不然3000一個月的工資也買不到一個伺候自己的。

我記得十多年前,用一個國產手機,開國產車都被看成很LOW的行為,那時候新聞裡甚至有年輕人為了買一個蘋果手機而賣掉腎的新聞,以致於很長時間裡蘋果手機被稱為腎機。

那時候誰敢批一下蘋果,被認為是腦子有問題。

而今天蘋果14剛發售,就已經開始破發了,賣了幾年的華為Mate40居然成了理財產品,買一臺比亞迪新款電動車比買日系車更有面子。

今年中國汽車出口大機率會超過傳統的汽車製造強國德國,這還是在國產新能源汽車產能沒有完全迸發出來的情況下。

一方面有媒體天天在報道外資加速撤離中國,另一方面特斯拉、大眾、賓士、寶馬今年都加大了在華的投資,兩者其實都是真實的。

因為中國產業在升級,吃廉價血酬的經營模式基本幹不動了,而且也不可能有未來,這些企業跟股市上的遊資性質差不多,根本不跟你講什麼長期投資,過來就是炒短線的,本身企業投入也不大,也沒興趣正兒八經的往上燒高階製造,日企稍微有點技術含量的,都會盡量放在本土,人家壓根沒興趣過來參與產業升級,在吃不到人口紅利,就要轉移到吃得到紅利的地方去繼續吃。

但那些真正願意參與產業升級的企業,它們會發現中國是全世界最好的投資地點,不說自身就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有完善的產業鏈,還有穩固的能源供應體系。

上週舉行的上合峰會里,正式吸納了伊朗作為新的會員,倘若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來看上合這一片,就是聯通能源端和工業生產端的閉合迴路,而且這條線走的的亞歐大陸,輪不著海權霸王美帝說三道四。

在歐洲鬧能源危機的當口,有穩固能源供應到底有多重要?就這一點就能吸引那些願意做長期投資的大資金了。

還有一個歐美無法企及也無法實施的優勢就是我們在整體資訊化,數字化方面的升級,這絕對是對世界產業經濟體系的一場革命。

雖然我也不大喜歡這些網際網路平臺們,但大家只要看看中國APP跟美國競品之間的差距,就知道為啥馬斯克揚言要買下推特打造成美國版微信了。

美國巨頭們真要是在同等競爭情況下跟中國對手們PK,一定會輸得連褲子都沒有。

當然了,他們還是有先發優勢和專利優勢的,這沒法比。

看看短影片時代裡,Tik Tok為什麼可以隨便把競爭對手們打得抄都炒不贏,這背後是中國在4G時代裡的超前投入。

還記得當年有篇很著名的公知文批評中國人的素質,說歐美地鐵裡乘客看書看報,中國地鐵裡,到處都是玩手機的,後來歐美地鐵也解決了訊號問題,他們比我們玩手機玩得還帶勁。看書報那是因為實在手機麼得訊號。

今天我們在抖音上看到某個熱點影片,很快就能在淘寶、拼多多這種電商平臺裡找到相關商品銷售資訊,所以你們認為這種事有可能發生在歐美嗎?是歐美消費者沒那麼喜歡趕時髦?看看希音在歐美有多受追捧就知道了,他們不是不想,而是整個社會資訊化程度跟不上,製造業吃透熱點到把商品提供給客戶,這需要多長時間?

聊聊製造業升級這件事

我看到華為已經在推廣自己的5。5G了,通訊網路未來能傳播更多的資料資訊,中國早就提前佈局,而且已經規劃大規模用於工業網際網路和物聯網上,當生產和物流能夠用數字資訊科技進行更精確的管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生產效率加倍提升,庫存在不壓榨供應鏈體系下儘可能減少呢?

當然了,拿單個的企業來說效率,可能是並沒有差太多,但形成整個產業體系以後,這又是多大的提升?

像馬斯克那樣的資本家,即便拿了美國軍方的錢,冒著拿不到新能源車補貼的危險,人家依舊還會繼續將更多生產的重心放在中國,因為別的地方現在已經做做不到,將來更加沒可能做到,就問問德國、美國的工廠,到底靠得住不?

但其實產業升級又是一種非常殘酷的事,意味著從前一套安穩吃紅利的模式徹底告吹。

總有人要被時代拋棄,並非所有人都能心平氣和的看待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