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廣州南洋理工職院推進“多維跨界、崗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校企雙元育人服務大灣區發展

2022-09-19由 中國教育報 發表于 農業

汽車區域經理一般年薪多少

廣州南洋理工職院推進“多維跨界、崗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校企雙元育人服務大灣區發展

為適應汽車產業數字化、新能源化轉型對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提出的新要求,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從“跨界”理念出發,以產業學院為載體,著重打破主體、內容、師資及課堂的邊界,創新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執行機制,紮實推進高職汽車專業“多維跨界、崗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豐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有效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每天上午11時左右,如果沒有其他特別的安排,“95後”鄧大倩會收拾整齊,穿著白襯衫、黑褲子、皮鞋,從深圳市中心的家中出門巡店。他已從廣州南洋理工職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畢業近5年,現在是廣州市亞喬辛娜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深圳區區域經理,年薪超40萬元。他直言,進入大學之初未曾想到自己能有今天的發展。

“加入訂單班是對我幫助最大、最有意義的選擇。”談到那個決定性的瞬間,鄧大倩眼裡閃著光。他記得,亞喬美容訂單班的首屆29名學生,都被當成公司潛在管理人員來培養。校企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跨界組成教師團隊。學校專業教師主要負責專業理論、專業課程實踐及專周實踐的教學,企業根據崗位對專業能力的需求進行教學,每週派出一線骨幹和技術能手到校或組織學生到企業現場授課,教實操技能,更教企業文化。

在以往,汽車專業畢業生進入企業後需要經過3個月甚至半年以上的企業培訓才能有效上崗,為了提高學生職場適應力,能否將在企業進行的各類崗位培訓專案前置到學校?建議一經提出,學校和企業便一拍即合,訂單班由此產生。興趣濃厚、能力突出的學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們擁有“學生+準員工”的雙重身份,在學好原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抓住課餘時間和週末消化、吸收,封閉訓練、強化考核,在第五學期進入企業“實戰”,“這讓我們對未來的就業沒有一丁點兒恐懼,而是特別明確、多了安全感”。

在其後的訂單班中,隨著示範區教學流程、校企工學交替、校企培養模式等不斷最佳化,教學日趨穩定,效果不斷顯現。訂單班學員進入企業,一年內必定成為店長,月薪也比透過其他方式進入該企業的員工高約800元。目前在該公司工作的畢業生有30多人,其中3人為區域經理、15人為店長,2018級學生中,已有兩人成為中山店和清遠店的店長。

打破邊界利益共享合作育人

訂單班的故事只是廣州南洋理工職院近年來堅定推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個縮影。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助推產業轉型升級,要求汽車類人才的技術能力必須與時俱進。學校於2014年起遵循“跨界”理念,依託機械行業新能源汽車職業教育集團,構建“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設計定製式能力遞進的“崗課融通”課程體系,打造校企混編的“雙師雙能”教學團隊,創新“分段遞進、崗位育人”實踐教學方法。

傳統的校企合作模式中,校企雙主體教學執行不暢、目標不同、投入不足等矛盾凸顯,打破校企界限勢在必行。學校聯合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與“一汽”等頭部企業及特色中小微企業,“入股式”共創現代汽車產業學院,成立理事會,制定理事會章程,出臺系列制度,透過簽訂框架協議、價值合同、捐贈協議等形成“合作育人、合作發展”利益實體,整合資源與平臺,搭建育人新載體。

教師隊伍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培養的質量,但不少職業院校專任教師技術技能更新滯後導致實踐教學能力偏弱。為了破局,校企對師資實行“共培互聘、雙崗雙薪”,設立“產業教授”特聘崗位,企業工程師在校內任教並補充技術資源,校內教師在企業學習新技術、新技能並提供智力支撐,形成校企混編“雙師雙能型”教學團隊,在各司其職、相互借鑑中凝聚鑄魂育人的強大合力。

在這樣的平臺上,如何讓學生的學習可預期、能量化、見實效,且全面匹配崗位?學校結合華南區域不同型別汽車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特點,按照“汽車服務”“裝配與除錯”“企業管理”三大核心崗位群,劃分“學徒—小工—中工—組長—主管—經理”六級崗位,秉持“崗位對接、能力遞進、個性定製”原則,統籌證書、競賽等因素,設計“崗課融通”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和針對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生考核評價方面,企業考核、學校考核分別佔比70%、30%。

具體而言,學生的大學三年被切分為不同的階段,在產業學院的基礎教學區、模擬崗位教學區、企業輪崗教學區、創新能力提升區等依次完成學習。這樣一來,他們遞進式掌握通用知識、專業基礎,提升新技術應用能力、新技術技能拓展及崗位特殊技術應用能力,在崗位浸潤式的課堂環境中,最終成長為符合產業發展需求、掌握新技術崗位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就業質量師資水平大幅提升

得益於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廣州南洋理工職院高質量培養了一大批汽車類專業人才,學生對接實際崗位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獲得技能競賽國賽一等獎3項,學生自主設計的四輪轉動汽車獲省行業機械設計與創新制作大賽一等獎;學生獲“網際網路+”競賽國賽銅獎兩項、“挑戰杯”省特等獎一項,獲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立項14項,師生共同產出專利、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00餘項。

自改革以來,汽車類專業協同合作院校率先建成國家骨幹專業一個、全國職業院校裝備製造類示範專業點一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兩個、國家級精品課程兩門,獲“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8本、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一項。對接產業需求,轉化出大量與生產一線接軌的實訓專案和教學案例,入選國家級優秀案例兩個,出版校企合作教材8門、企業技術規範類試用教材兩門。學校累計培育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一支、全國優秀教師一人、省級教學名師兩人、省級創新團隊3支,建成省級博士工作站一個。專業教師中從行業企業引進的專職專任教師佔50%。

社會服務能力是衡量專業建設的重要維度。立足汽車類專業特色和資源優勢,校企共同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廣東省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安全檢測與維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智慧製造技術與職業教育協同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創新平臺,產學研取得全面突破。其中獲縱向科研50項,包括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專案一項、省重點領域專項課題兩項、省自然科學重點課題一項,完成企業技術研發專案10項,成果轉化年經濟效益超過一億元。

“十四五”期間,學校要繼續堅持“產教跨界發展,校企精準育人”發展思路,建設國家級實體化執行的示範性職教集團,開展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試點,形成“校企雙主體,師生雙角色,教學雙場所,學業雙考核”的“南洋理工”模式,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援。

(作者:李國年 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