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熱電廠迴圈水系統殺菌滅藻、粘泥剝離技術方案

2022-09-18由 環保創意 發表于 農業

二氯異氰尿酸鈉可以殺青苔嗎

熱電廠迴圈水系統殺菌滅藻、粘泥剝離技術方案

熱電廠迴圈水系統殺菌滅藻、粘泥剝離技術方案

熱電廠迴圈水系統殺菌滅藻、粘泥剝離技術方案

一、概述

二、產生問題

三、處理方法

四、藥劑簡介

(一)氧化性殺菌劑

(二)非氧化性殺菌劑

(三)粘泥剝離劑

五、加藥量計算

六、具體加藥量

(一)氧化性殺菌滅藻劑的投加

(二)非氧化性殺菌滅藻劑的投加

(三)粘泥剝離劑的投加

七、殺菌前工作準備

八、殺菌具體操作及注意事項

一、概述

在電廠敞開式迴圈冷卻水系統中,冷卻水溫度通常在

20~42℃之間,這一溫度範圍特別有利微生物的生長,冷卻水在冷卻塔內的噴淋曝氣過程中溶入了大量的氧氣,為好氧細菌生長提供必要條件。冷卻塔暴露在陽光下,藻類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藻類大量繁殖。特別是每年的4~6月份入夏時節,因溫度快速升高,迴圈水系統執行濃縮倍數較高,水質自身淨化能力降低,極利於藻類微生物快速滋生、並容易成失控性大量繁殖。

有機物的形成和微生物的生長有密切關係,因為微生物在成長和繁殖的過程中會放出黏液,這些黏液將水中的粘泥和植物殘骸粘附在一起形成綠色的粘垢,粘附在迴圈水系統中。

二、產生問題

菌藻類大量滋生繁殖,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一)產生大量微生物粘泥,使水質濁度升高,在換熱裝置低流速區如封頭、列管、填料等處積聚粘泥,造成堵塞、淤積等現象,影響換熱器的傳熱效率和冷卻裝置的冷卻效率。

(二)菌藻微生物在自身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各種型別酸性物質,引起系統裝置的酸性腐蝕。

(三)微生物粘泥在金屬裝置表面不均勻沉積,會因氧濃差形成電池效應,引起垢下腐蝕。

(四)涼水塔壁及支柱及部分裝置長滿青苔,佈滿藻類粘泥,使迴圈水水質嚴重惡化。

在菌藻微生物快速滋生繁殖時,進行有效殺滅控制和干預,並改變其生存環境,是迴圈水系統進行殺菌滅藻處理的關鍵。

所以,電廠迴圈水處理主要包括緩蝕阻垢處理和殺菌滅藻、粘泥剝離處理。

三、處理方法

迴圈水系統的殺菌控制最好是氧化性殺菌劑與非氧化性殺菌劑交替使用,防止微生物產生抗藥性。氧化性殺菌劑用量低,殺菌快。非氧化性殺菌劑一般含表面活性劑,除具有殺菌作用,還可剝離在裝置表面已形成的少量微生物黏泥。粘泥剝離劑將殘留的菌藻黏泥繼續殺滅剝離,並將殺菌剝離的產物儘快排出系統,以達到長期有效控制的目的

四、藥劑簡介

(一)氧化性殺菌劑

氧化性殺菌劑具有強烈氧化性,透過與細菌體內代謝酶發生氧化作用,而達到快速強力殺菌目的,如鹵素中的氯、溴以及溴、氯的化合物

(次氯酸鈉、二氧化氯、氯化異氰尿酸、鹵化海因等)、臭氧、過氧化氫、過氧乙酸。

本次殺菌滅藻方案選用的二氯異氰脲酸鈉和次氯酸鈉均屬於氧化性殺菌劑,殺滅青苔菌藻和粘泥表面及淺層的活性生物,並利用藥劑的殘留性繼續抑制菌藻類滋生復甦;

(二)非氧化性殺菌劑

非氧化性殺菌劑是以致毒劑的方式作用於微生物的特殊部位,從而破壞微生物的細胞或者生命部位而達到殺菌效果。目前我國應用於水處理系統中的非氧化性殺菌劑主要有氯酚類、醛類、季銨鹽類、季磷鹽類、異噻唑啉酮類等。

因貴公司後續生產使用迴圈水,要求迴圈水不能有太多泡沫。因此本次殺菌滅藻方案選用的非氧化性殺菌劑為異噻唑啉酮系列。

(三)粘泥剝離劑

非氧化性殺菌劑

利用抑制蛋白質合成,使細菌蛋白質凝固死亡和吸附在細胞壁上,控制細胞原生質膜滲透性使細胞死亡的特性,可有效殺滅好氣菌,厭氣菌,真菌,藻類等微生物,並可在較寬的

PH值範圍內,分散和剝離生物粘泥。

投加完殺菌滅藻劑後,然後再根據殺菌情況補充投入粘泥剝離劑,將殘留的菌藻黏泥繼續殺滅剝離,並將殺菌剝離的產物儘快排出系統,以達到長期有效控制的目的。

五、加藥量計算

加藥量

Gs(kg)=(V×Cs)/1000

其中:

Cs —— 殺菌滅藻劑(粘泥剝離劑)加藥量,kg;

V —— 系統保有水量,m

3

Cs —— 加入藥劑濃度,mg/L 。

貴公司單個迴圈水系統正常保有水量為

12500m

3

,當殺菌滅藻時可降至最低安全不影響生產的水位約為

10000m

3

左右,若無法降低水位時,即根據最大保有水量計算。

六、具體加藥量

綜合考慮生產成本和作用效果等狀況,不建議貴公司採用連續投加次氯酸鈉,保證餘氯含量控制在

0。1~0。5mg/L的方法,建議採用衝擊性投加進行殺菌滅藻。

(一)氧化性殺菌滅藻劑的投加

1、衝擊性投加10%的次氯酸鈉時,建議投加濃度為200mg/l,即每次投加量為2000Kg;

2、衝擊性投加二氯異氰尿酸鈉時(理化指標如下),建議投加濃度為50mg/l,即每次投加量為500Kg;

視迴圈水系統菌藻滋生、粘泥附著等狀況,一般年投加氧化性殺菌滅藻在

12次左右。

理化指標:符合標準

HG/T3779-2005《二氯異氰尿酸鈉》中指標。

熱電廠迴圈水系統殺菌滅藻、粘泥剝離技術方案

(二)非氧化性殺菌滅藻劑的投加

衝擊性投加異噻唑啉酮時(理化指標如下),建議投加濃度為

25mg/l,即每次投加量為250Kg;

視迴圈水系統菌藻滋生、粘泥附著等狀況,一般年投加非氧化性殺菌滅藻在

12次左右。

理化指標:符合

HG/T3657-2008《水處理劑異噻唑啉酮衍生物》中Ⅰ類指標要求。

熱電廠迴圈水系統殺菌滅藻、粘泥剝離技術方案

(三)粘泥剝離劑的投加

衝擊性投加粘泥剝離劑時(理化指標如下),建議投加濃度為

200mg/l,即每次投加量為2000Kg;

視迴圈水系統菌藻滋生、粘泥附著等狀況,一般年投加粘泥剝離劑在

6次左右。

粘泥剝離劑的理化指標如下:

熱電廠迴圈水系統殺菌滅藻、粘泥剝離技術方案

七、殺菌前工作準備

(一)投加殺菌滅藻劑前加大迴圈水的排汙置換,儘量降低迴圈水的濃縮倍數。將冷水塔水池液位降低至能維持系統安全執行的最低水位,以充分保證殺菌滅藻劑和粘泥剝離劑的有效濃度來發揮藥劑作用。

(二)降至最低水位後關閉排汙閥,停止排汙。

(三)加大迴圈泵的流量,以最大流速保持系統迴圈量。

八、殺菌具體操作及注意事項

(一)根據冷卻塔水位、一次性衝擊投加殺菌滅藻劑或粘泥剝離劑,進行殺菌滅藻或粘泥剝離左右。並維持迴圈

24小時左右(具體以現場觀察菌藻殺死、變色脫落程度及水質濁度變化來決定)。

(二)如果池水中漂浮物、直至太多,在氧殺菌和粘泥剝離作用基本完成後,應進行排汙,並充分置換新水。

(三)在殺菌滅藻完成並進行排汙換水後,視菌藻殺滅程度及粘泥殘留情況決定投入粘泥剝離劑進行殺菌粘泥剝離,剝離過程時間維持

24小時左右,視水質濁度不再升高時,剝離結束。

(四)結束後,應立即進行大排大放。補水並加大排汙量進行有效置換,使迴圈水殺菌剝離下的懸浮汙物大部分排除後,至濁度

≦20NTU,系統轉入正常執行。

(五)在殺菌過程中(特別是初期),加強迴圈水泵入口濾網的檢查,及時清理懸浮物,避免堵塞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