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高科技謎團籠罩秦始皇兵馬俑

2022-09-16由 帝痴齋 發表于 農業

矽酸銅鋇耐酸腐蝕嗎

據說,在一次重大的考古發掘中,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千克的陶俑壓彎了(彎曲角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奇蹟出現了:那把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恢復成最初的樣子!

或許這段傳聞稍有誇張的地方,但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是把寶劍。哦,忘記說了,這個考古現場,是秦始皇陵的發掘現場。

高科技謎團籠罩秦始皇兵馬俑

1994年3月1日,世界歷史上的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正式開始挖掘。當時的發掘現場已被改造成為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目前是咱國最大的遺址博物館。198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

高科技謎團籠罩秦始皇兵馬俑

上圖為最早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一號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它兩側是二號坑和三號坑,三坑呈“品”字排列。

在已經發掘出的秦俑身上,有殘存的彩繪顏色。經分析發現,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成分(矽酸銅鋇)目前在自然界中幾乎沒有,如今只有在“超導現象”的生成物中發現這種物質。如此高科技合成物竟然出現在公元前200多年前!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在二號俑坑,還會出現類似的文物嗎?

高科技謎團籠罩秦始皇兵馬俑

在這裡,已出土了銅矛、銅弩機和殘劍等冷兵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青銅劍。這些劍長度約為86釐米,劍身上共有8個稜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後發現,這8個稜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

高科技謎團籠罩秦始皇兵馬俑

高科技謎團籠罩秦始皇兵馬俑

這批青銅劍內部組織緊密,劍身光亮平滑,紋理細膩精緻。最神奇的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卻依然光亮如新,鏽跡很少!我們知道,青銅器在潮溼的環境中,是很容易生鏽的,但這些青銅劍為什麼會保持得如此完好呢?這引起了考古學家們很大的興趣。

經過技術人員的測試,發現劍的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這就是不生鏽的原因,這一發現立刻轟動了全世界!因為這種防止生鏽的方法,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而且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要想提取那可是相當的困難。不僅如此,鉻還是一種超級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4000℃。

誰能想到,秦始皇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以及陪葬的兵俑,技術含量竟然如此之高?也就是咱們的前輩缺少那麼一點點法律意識,否則怎麼還能輪到日耳曼人和美利堅人得到這項專利?

足以看出,咱們中華民族的科技水平曾經是多麼先進。雖然目前還不知道剛剛進入封建時代的人們,是如何掌握這門高科技的;也無法想象那些鑄劍師們是如何克服鑄劍過程中的種種困難(比如怎樣提取、怎樣熔化等等),但結果卻令我們感到自豪:他們做到了!

大家也不必迷惑太久,相信在將來,考古學家們透過對秦始皇陵文物的研究,一定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