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2022-09-12由 淨水技術 發表于 農業

甲基叔丁基醚疏水嗎

欄目導讀

“水務看點”為您提供水務最新資訊與科技動態,追蹤國內外水務發展程序,分享前沿、創新的水務技術,以期引發水務同行的共同討論!

自20世紀70年代,三滷甲烷首次被 Rook從加氯消毒後的飲用水中檢測出後,人們逐漸開始對DBPs廣泛關注。DBPs 是指消毒劑與水中的化學成分反應,生成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因此,飲用水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一直是關於消毒副產物的生成和控制。近年來,各國飲用水水質標準對常規含碳消毒副產物進行了日益嚴格的控制,且具有更高細胞毒性、基因毒性和遺傳毒性的新興含氮消毒副產物不斷被檢出。含氮消毒副產物主要包括滷代乙醯胺類( HAcAms)、滷乙腈類( HANs)、滷代硝基甲烷類(HNMs)和非滷代的亞硝胺類(nitrosamines)。雖然其出廠水濃度一般為 ng / L ~ μg / L,遠低於常規含碳消毒副產物的濃度,但其危害遠高於後者。三滷甲烷中三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的致癌風險濃度分別為 350 000 μg / L 和 400 ng / L,而亞硝胺中二甲基亞硝胺僅為 0。 7 ng / L ,含氮消毒副產物的去除顯得尤為重要。但鑑於常規處理工藝難以去除消毒過程中產生的 DBPs,因此,降低其在飲用水中的生成量成為控制 DBPs 的有效手段。其中,DBPs 前體物的識別和削減最為重要 。

為考察不同型別有機物生成含氮消毒副產物的特性,本研究以長江流域某常規處理廠為物件,從有機物的分子量分佈、親疏水性、極性和帶電性角度,分別採用超濾法、樹脂固相萃取法和快速分析法,對原水中消毒副產物前體物進行分析,掌握 DBPs 前體物的性質,為水廠後續的控制技術針對性去除該型別有機物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本試驗在以長江為水源地的某水廠進行。水廠採用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的常規工藝。試驗期間長江水源水質情況如表 1 所示。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表 1 試驗原水水質

試驗水樣取自該水廠各工藝單元出水,水樣均用 1 L 棕色試劑瓶 取 得, 取 樣 後 使 待 測 水 通 過0。 45 μm 的玻璃纖維紙(GF / F,Whatman,英國),過濾以去除不溶性雜質,濾後水儲存在 4 ℃ 的環境下以待備用,直至加氯後測得其最大生成勢。

1.2N-DBPs 的生成勢及檢測

Krasner 法測定 N-DBPs 生成勢 :加入一定體積標定後的次氯酸鈉溶液(20 000 mg / L),控制需氯量滿足Cl2( mg / L) = 3 × DOC ( mg C / L) + 7。 6 ×NH3(mg N / L) +10(mg / L),再加入10 mmol / L 的磷酸鹽緩衝液, 調節pH值 為 7。 0, 將樣品密封保存於500 mL 的棕色試劑瓶內,放置在暗光環境下的培養箱內,控制溫度為 25 ℃ ,反應 24 h 後,加入抗壞血酸終止氯化反應,並測定含氮消毒副產物濃度。液液萃取-氣相色譜-微電子捕獲檢測器進行N-DBPs:取 100 mL 消毒後的水樣,加入 10 g 無水硫酸鈉,使其振盪溶解,再加入 10 mL 萃取劑[(二氯乙腈(DCAN)和三氯硝基甲烷( TCNM)採用甲基叔丁基醚,二氯二醯胺(DCAcAm)採用乙酸乙酯,南京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將樣品置於旋渦混勻器(KS501IKA,德國)振盪萃取 10 min,靜置 15 min 等待分層;最後,加入無水硫酸鈉脫水,控制溫度為37 ℃ ,上層有機相氮吹至 1 mL,用氣相色譜儀(安捷倫7890B)檢測。

1.3有機物的分子量分級

超濾膜法測定水樣中有機物分子量分佈:水樣先透過 0。 45 μm(GF / F,Whatman,英國)微濾膜,再分別透過截留分子量為 1 kDa 和 10 kDa 的超濾膜(Millipore,美國),收集膜過濾後出水,並進行相應水質指標的測定。例如,N-DBPs 生成勢、DOC,透過差減法得到 2 個分子量區間 ( 1 ~ 10 kDa 和 >10 kDa)有機物的 N-DBPs 生成勢和 DOC 濃度。

1.4有機物的親疏水性分級

樹脂固相萃取法測定水樣中有機物的親疏水性:水樣先透過 0。 45 μm 微濾膜(GF / F,Whatman,英國),再用 0。 1 mmol / L 的 NaOH 和 HCl 溶液控制 pH 值為 7。 0,將水樣分別透過 XAD-8 和 XAD-4 樹脂填料的 SPE 柱( Sigma,美國),2 種樹脂分別吸附強疏水性( HPO)和弱疏水性( TPI)有機物,不被吸附的為親水性有機物(HPI),將 2 個 DAX 柱上的有機物用甲醇、0。 1 mmol / L NaOH 和 0。 1 mmol / LHCl 進行淋洗,分別從柱中洗出疏水中性(HPON)、疏水酸性( HPOA) 和疏水鹼性( HPOB) 有機物,之後將各部分水樣分別進行相關水質指標,如 N-DBPs生成勢和 DOC 濃度的測定。

1.5 有機物的極性和帶電性分級

快速分析法測定有機物的極性:水樣先透過 0。 45μm 的微濾膜(GF/ F,Whatman,英國),再以 1 mL/ min的濾速透過 C18 柱(Sigma,美國),樹脂吸附非極性和弱極性有機物,不被吸附的為極性有機物。帶電性分級除填料更換為 SCX 樹脂,除用於吸附帶正電的有機物外,其餘同極性分級。

2、結果與討論

2.1有機物 DOC 分子量與生成勢的關係分析

採用超濾膜法對長江水源地進行有機物親疏水性分級,試驗結果如下。由圖 1 可知:在進行 DCAN、DCAcAm 和三氯硝基甲烷(TCNM)生成試驗時,原水中 DOC 主要集中在 MW>10 kDa 和 MW<1 kDa 的組分中,濃度為 1。 4mg / L 和 1。 1 mg / L,佔總 DOC 的 41。 2%和 32。 3%;而在 1 kDa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 1 按分子量分類的 DOC 質量分佈

由圖 2 可知:從分子量分佈規律上分析,DCAN、DCAcAm、TCNM 主要以<1 kDa 的小分子有機物和>10 kDa 的大分子有機物同時生成的形式為主;其中,前體物中分子量>10 kDa 的有機物生成 DCAN、DCAcAm 的濃度分別為 4。 5 μg / L 和 2。 6 μg / L,其次是分子量<1 kDa 的有機物,生成勢分別為 3。 1 μg / L 和1。 5 μg / L,分子量為 1 ~ 10 kDa 的有機物生成勢分別為1。 6 μg / L 和 1 μg / L;而 TCNM 中,分子量 <1 kDa 的有機物生成勢最高,為 2。 2 μg / L,其次是1 ~ 10 kDa 的有機物,生成勢濃度為 0。 5 μg / L,分子量>10 kDa 的有機物生成勢濃度為 0。 4 μg / L。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 2 N-DBPs 前體物的分子量特性

由圖 3 可知:充分氯化後,DCAN、DCAcAm 中分子量>10 kDa 的有機物 N-DBPs 的單位生成勢最高,該區間有機物的 DCAN、DCAcAm 單位生成勢分別高達 3。 21 μg / (mg DOC)和 1。 86 μg / (mg DOC),佔各自總單位生成勢的 41%和 43%;其次是分子量<1 kDa 的有機物,DCAN、DCAcAm 的單位生成勢分別為 2。 81 μg / (mg DOC)和 1。 36 μg / (mg DOC),約佔各自總單位生成勢的 36%和 31%;分子量為 1 ~10 kDa 的有機物兩種 N-DBPs 的單位生成勢分別為1。 78 μg / (mg DOC)和 1。 11 μg / (mg DOC),佔總生成勢的 23%和 26%。分析原因為加氯後,部分已生成的 DCAN 水解為 DCAcAm ,即部分 DCAN 的前體物同時也是 DCAcAm 的前體物,兩者具有相似的分子量分佈特徵。而充分氯化後,分子量<1 kDa 的TCNM 單位生成勢最高,高達 2 μg / L,約佔 TCNM 總單位生成勢的 70%;分子量在 1 ~ 10 kDa 和>10 kDa的有機物 TCNM 單位生成勢分別為 0。 56 μg / ( mgDOC)和 0。 29 μg / (mg DOC),分別佔 TCNM 總單位生成勢的 20%和 10%。綜上,3 三種 N-DBPs 中分子量<1 kDa 和>10 kDa 的有機物單位 DOC 質量生成勢分別為 6。 02、3。 22 μg / ( mg DOC)和 2。 29 μg /(mg DOC),遠高於 1 ~ 10 kDa 的有機物,這兩個區間的有機物生成 N-DBPs 的活性強,潛能大。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 3 不同分子量的 N-DBPs 前體物生成勢分佈

在長江水源地中,一般以分子量< 1 kDa 和>10 kDa 的有機物所佔比例最大為主,且其單位生成潛能通常也為最大。因此,這兩個區間有機物是 NDBPs 的主要前體物。在常規處理工藝水廠中,大分子有機物的去除效果較理想,而小分子有機物的去除效果則較差。水廠在消毒前,應針對性地提高小分子有機物的去除效率,從而對出廠水中的 N-DBPs進行更好的控制。

2.2有機物 DOC 親疏水性與生成勢的關係分析

採用超濾膜法對長江水源地進行有機物親疏水性分級,試驗結果如下。由圖 4 可知:在 DCAN、DCAcAm 和 TCNM 試驗中,原水中疏水中性和疏水鹼性 DOC 組分佔主導地位,濃度均為 0。 9 mg / L,佔總 DOC 的 26。 5%;其次是親水性組分,濃度為 0。 6 mg / L,佔 17。 6%;過渡親水性和疏水酸性的 DOC 含量差不多,約佔 14。 7%。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 4 按親疏水性分類的 DOC 質量分佈

由圖 5 可知:長江原水中的前體物以親水性有機物生成 DCAN、DCAcAm 為主,生成勢濃度依次為2。 3、1。 8 μg / L,疏水鹼性有機物次之,生成勢依次為2。 3、1。 2 μg / L;前體物以疏水中性有機物生成 TCNM 為主,生成勢為 1。 2 μg / L,其次為親水性有機物,生成勢為 1。 1 μg / L。

由圖 6 可知,充分氯化後,親水性有機物生成DCAN、DCAcAm、TCNM 的單位生成勢最高,分別為3。 83、3 μg / ( mg DOC) 和 1。 83 μg / ( mg DOC)。因此,在長江水源地中,親水性有機物的 N-DBPs 生成潛能最大,親水性組分是 N-DBPs 的主要前體物。在長江水源地中,N-DBPs 前體物中親水性有機物分佈更為密集,且其單位生成潛能也最大,因此,該區間有機物是 N-DBPs 的主要前體物。水廠在消毒前應針對性地去除親水性有機物,從而對出廠水中的 N-DBPs 進行更好的控制。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 5 N-DBPs 前體物的親疏水性特性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 6 不同親疏水性的 N-DBPs 前體物生成勢分佈

2.3有機物 DOC 極性和帶電性與生成勢的關係分析

採用快速分析法對長江水源地進行有機物極性和帶電性分級,試驗結果如下。由圖 7 可知, 原水極性組分佔主導地位, 在DCAN、DCAcAm 和 TCNM 生成試驗中,極性的 DOC含量為 2。 4 mg / L,佔 70。 6%,非極性組分濃度為1 mg / L,佔總 DOC 的 29。 4%。

由圖 8、圖 9 可知:充分氯化後,長江原水中前體物以非極性組分生成 DCAN、DCAcAm 為主,生成勢分別為 7。 2 μg / L 和 4。 2 μg / L,非極性有機物生成DCAN、DCAcAm 的單位生成勢為 7。 2 μg / (mg DOC)和 4。 2 μg / ( mg DOC),高於極性有機物;而 TCNM中前體物雖以極性組分生成 TCNM 為主,含量為1。 8 μg / L,但充分氯化後,非極性有機物的單位生成勢仍高於極性有機物,含量為 1。 3 μg / ( mg DOC)。因此,在長江水源地中,非極性有機物的生成潛能大,為 N-DBPs 的主要前體物,應優先考慮去除,從而使出廠水水質得以更好的控制。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 7 按極性分類的 DOC 質量分佈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8 N-DBPs前體物的極性特性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9 不同極性的N-DBPs前體物生成勢分佈

由圖 10 可知,原水中非正電組分佔主導地位,濃度為 2。 8 mg / L,佔 82。 4%,帶正電的 DOC 濃度為0。 6 mg / L,佔總 DOC 的 17。 6%。由圖 11、圖 12 可知,長江原水前體物中帶正電和非正電組分生成DCAN、DCAcAm 的濃度相差不大,生成勢分別為 5、4。 2 μg / L 和 3、2。 1 μg / L,前體物中帶正電的生成勢略高於非正電的,而 TCNM 中,雖然前體物中非正電的組分生成勢為 2。 2 μg / L,遠高於帶正電的,但充分氯化後,仍為帶正電的前體物單位生成勢較高。因此,在長江水源地中,帶正電的有機物生成潛能大,應提高帶正電的有機物的去除率,從而使出廠水水質得到更好的控制。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 10 按帶電性分類的 DOC 質量分佈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 11 N-DBPs 前體物的帶電性特性

水務看點|林濤課題組: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

圖 12 不同帶電性的 N-DBPs 前體物生成勢分佈

3、結論

(1)長江原水中二氯乙腈(DCAN)的前體物濃度為 9。 2 μg / L,二氯乙醯胺( DCAcAm)的前體物濃度為 5。 1 μg / L,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前體物濃度為 3。 1 μg / L。

(2)長江水源中前體物主要以<1 kDa 的小分子有機物和>10 kDa 的大分子有機物、疏水中性或疏水鹼性,以及極性的非正電組分佔主導地位。

(3)氯化後,長江水源中生成 DCAN、DCAcAm、TCNM 的前體物中以<1 kDa 的小分子有機物和>10kDa 的大分子有機物同時存在為主,生成 DCAN、DCAcAm 前體物主要以親水性、帶正電的非極性有機物潛能較高,生成 TCNM 前體物絕大部分是疏水中性、非正電的極性有機物潛能較高。由於前體物存在分子量減少而親水性增強的特點[14] ,且水中大分子有機物去除效果較好,去除 TCNM 前體物可以考慮吸附、生物氧化的方法去除水中小分子的有機物,而去除 DCAN、DCAcAm 前體物則需重點關注非極性有機物,從而降低飲用水中消毒副產物的生成量。

(4)氯化後,N-DBPs 的單位生成潛能以<1 kDa的小分子有機物和>10 kDa 的大分子有機物,以及親水性的非極性帶正電有機物較高,單位生成潛能呈現同氯化 DOC 生成 N-DBPs 相似的趨勢。研究其高效的去除方法,是目前去除消毒副產物領域研究的方向之一。

推薦參考

殷盈,周冰潔,林濤。 氯化過程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特性[J]。 淨水技術 2021,40(1):60-65。

YIN Y, ZHOU B J, LIN T。 Characteristics of N-DBPs formation in process of chlorination[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1, 40(1):60-65。

拓展閱讀

[1]王鈺,易瀅佳,史俊,鄧慧萍。飲用水中天然有機物的分析與表徵方法[J]。淨水技術,2021,40(01):5-12+36。[2]張正斌,張詩聖,顏曉姝,林濤。水中胞嘧啶氯化消毒副產物生成試驗及毒性分析[J]。淨水技術,2020,39(12):80-86+110。[3]任峰。水處理工藝對消毒副產物生成及其前體物控制[J]。淨水技術,2020,39(12):87-93。[4]任婉璐,馮在玉,許高平,江燕,餘建鋒。江西省鹵化消毒副產物的調查[J]。淨水技術,2020,39(12):94-98+126。[5]王永強,李強,李桂芳,孫韶華,賈瑞寶,李梅。飲用水中消毒副產物滷代苯醌去除技術研究進展[J]。淨水技術,2020,39(09):85-90+168。[6]王黛瑤,李恩,李剛,梁嘉良,趙志偉。飲用水紫外-氯聯合消毒工藝研究進展[J]。淨水技術,2020,39(10):94-101。[7]孫曉雲,鍾雪蓮,劉建廣。紫外高階氧化去除消毒副產物前體物研究進展[J]。淨水技術,2020,39(05):92-99。[8]孫婧,趙閣閣,張運波,王洪波。高鐵酸鹽控制飲用水中消毒副產物的研究進展[J]。淨水技術,2020,39(04):80-85+107。

編輯:李佳佳

排版:西貝

本報道由淨水技術整理報道,轉載請聯絡lx@jsjs。net。cn。未經允許的侵權行為我社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