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三農問題”成因、現狀與解決:方法並不算難,但需要長期努力

2022-09-01由 百村築夢 發表于 農業

三農問題如何解決

我們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卻始終難以成為農業強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我們廣大農村地區的局面得不到有效改善,一直處在相對較為“窮”、“破”、“苦”的環境下。為了解決三農問題,我們從90年代開始,一直在嘗試進行許多種三農改革,但是相對而言收效並不是非常理想,減輕負擔同時提高福利的“少取多予”的做法,也只能夠做到緩解農村的局面,而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農問題”成因、現狀與解決:方法並不算難,但需要長期努力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關於農村地區的改革,最有成效的一次,那就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的初期,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率先開始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施行,把土地的使用權交給了農民,能夠極大地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讓許多農村地區煥發出了盎然的生機。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期,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20多年來,我們中國農村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許多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三農問題”成因、現狀與解決:方法並不算難,但需要長期努力

可是此番關於農村地區的改革紅利,並不能一直延續下去,總有消耗完的時候。隨著時間從上世紀90年代末進入本世紀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一些消極影響,也開始逐步顯露了出來:一方面農民各家各戶分散種植土地,難以形成大規模的高科技種植,降低了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成本,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同時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農民擇業自由,被農業戶口牢牢限制在了土地中,即便是外出務工,土地也只能荒廢,無法進行轉讓和流通等處置。

“三農問題”成因、現狀與解決:方法並不算難,但需要長期努力

按照長遠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現有的農業戶口人數大概在9億左右,但是其中只有不到8億的人口還居住在農村,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並不依靠務農為生,而是選擇了進城務工,或者是在一些鄉鎮企業的廠區裡工作。真正長期居住在農村地區的,主要還是2。7億左右的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隨著城市化程序的不斷推進,未來還會持續有更多的農業人口在城市定居,農村地區的常住人口會越來越少。

“三農問題”成因、現狀與解決:方法並不算難,但需要長期努力

按照當今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的農業人口比率,基本上都在10%以下,有些甚至還不到5%。這些發達國家能夠透過許多大規模集約式的農業,以及高科技農業,極大地提高單位勞動力的生產效率。那麼如果按照這一標準來計算的話,我國的農業人口還是會持續減少的。有專家分析,未來中國的農業人口比率將會穩定在15%~20%直左右,也就是大概在2。5億左右的農業人口數。

“三農問題”成因、現狀與解決:方法並不算難,但需要長期努力

與此同時,隨著農業人口數的減少,相應地農戶承包土地的面積也會隨之擴大。目前在一些東南沿海地區,許多農戶承包的耕地面積平均都已經超過了50畝左右。在全國的2。3億左右農戶當中,承包耕地面積超過50畝的家庭,也超過了30%左右。這種大片種植土地,搭配大規模的農場牧場式的經營,也更有利於許多高科技農業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力。

“三農問題”成因、現狀與解決:方法並不算難,但需要長期努力

相應地我國的農業補貼,也會和許多的發達國家一樣,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標準。在歐盟各國的農民,收入的40%左右都來自政府補貼;而在一些高度發達的國家,比如瑞士、挪威等國,農業補貼能夠達到本國農民收入的50%~60%,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數字——雖然這些國家本身的規模相對而言都比較小,農業規模自然也不像我們國家這麼大,但還是非常具有借鑑意義的。

“三農問題”成因、現狀與解決:方法並不算難,但需要長期努力

最後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科技農業的發展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何提高單位勞動力,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效率,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也是我國當代農業發展,和許多發達國家存在的最大差距。而隨著許多高素質的人才不斷流入鄉村,植根土地,用更加科學高效的方式經營農業,也能夠極大地幫助許多農民朋友。

“三農問題”成因、現狀與解決:方法並不算難,但需要長期努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可以說如今我國面臨的三農問題,想要解決是需要進行長期深化的改革的。也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大家共同努力的奮鬥之下,必然能夠有效地讓三農問題得到改觀,讓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朋友,都能夠實現致富的目標。